APP下载

论武术精英化传承与发展

2016-11-28张扬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武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武者技击中国武术

张扬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论武术精英化传承与发展

张扬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中国武术在历史中经久不衰,武术文化源远流长,这是精英化传承发展的结果。文章探究重点是精英化可使中国武术在身体行为以及文化修养方面能够快速提高以及完善,以精英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武术发展现状和走势的分析以及对武术传承过程的解读,意在使中国武术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模式,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武术人才,为中国武术发展与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武术文化精英化传承与发展

1 中国武术精英化

1.1身体行为精英化

中国武术早在氏族部落诞生的初期,就已经开始了精英化的筛选。中国武术是中国古老的技击术,无限制的搏斗拼杀是技击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目的是唯一的,就是制敌致胜。而技击不是单纯的搏杀,更有技术、技巧、技艺的丰富内容在其中。所谓技术是对抗的基本技能,武器的如何使用等。譬如拳法中的格挡,剑法中的刺,枪法中的扎等。技巧是完成技术动作的关键要领。就像如何让冲拳更加有力,则要以腰部拧转带动上身发力。技艺则是对技术的创新和灵活自在地运用,在对抗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这种搏杀更是一种恐怖的杀人艺术。

冷兵器时代,身体对抗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对抗,在私斗或是两军交战中,唯一目的就是将敌人打败,不论用何种技法何种兵器,能够取得胜利的一方便是强者,所以在不断的搏斗拼杀中,始终能够克敌制胜的武者定是精英中的精英。统治者为了能够在任何一场战役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了数量惊人的善于技击的士兵,在不断的训练实战当中,士兵们的搏杀本领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在战场中终于能够完胜对手,可以说,这种技击精英化的提升使得这种身体行为独领风骚,成为了精英化的产物,必将此技击本领传授于后人,以取得更大的胜利。

技击作为一种杀人手段,在战乱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当时代到了较为安逸的和平年代,技击受到文明的制约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其表现形式变成了我们当今武术的雏形。武术本质的表现开始收敛,但是所要表达的攻防含义却体现的更为细腻,在套路中细微的手型变换,看似简单的步伐挪动,都是技击内涵的体现,这只不过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而进行了相应的改善。当武术搏斗拼杀的技击本质被削弱之后,武术并未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人与人之间的搏斗是动物的本性,获得对抗的胜利就会获得生存的权利,它就像一块奶酪一样诱人,这种强烈的本能使武术并未因时代的变迁而消亡,技击以一种较为含蓄内敛的方式表现与发展,这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所在。武术套路的出现时将技击裸露的搏杀技能掩藏起来,将一个个具有攻防含义的动作有机地串合在一起,这样武术不再有恐怖裸露的搏杀外表,在保留技击本质的同时丰富了武术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技击特色都被融合在不同的武术拳种当中,在习练过程中,不只是简单的动作串联,而是能否深刻体会武术套路中蕴藏的技击含义,这种技击含义的展示便在身体的一招一式当中体现出来。当人与人之间不能通过搏斗拼杀来分出高下时,武术套路化演练成为评判武术技能水平的一种形式。通过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以及动作衔接的连贯程度,以及演练者精神气力劲道身法的展示,从而主观地给予评价。中国武术在身体的各个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充分挖掘机体潜能,让身体灵活、轻便、协调,在力量、柔韧、节奏、劲道、身法上都应做到完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武术套路中动作所要表达的东西。但是这并非是大众所都能完成的,这种精英化的习练是锤炼武者最好的方法。

当社会发展至今,中国武术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竞技武术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竞技武术是武术顺应时代的产物,更具有观赏性和表现力。自火器时代的到来,中国武术便完成了历史使命,诞生于氏族部落,用于搏斗拼杀的武术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了,武术的改革是必然要经历的。竞技武术并未失去其本质技击的含义,竞技武术以一种更高难新美的表现形式,将技击元素间接展示出来,对协调性,柔韧,力量等要求的更加严格,而这种技术便更加难以掌握,要经过严格系统的训练才能够完成。眼下中国武术规范化,细节化让习武过程成为一个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要求是精益求精,每一个武者都是一名艺术家,而身体所表达的武术则是一件艺术品。这便是武术精英们孜孜不倦所追求的,更是毋庸置疑应该达到的。每一组动作经过数以万计的练习,每一个眼神都有饱满热烈的自信。竞技武术就是精英化的产物,更加细化的结构,更高要求的演练,更加完善的套路结构,让武者的技能,机能,体能都处于较高水平。

传统武术领域中自然也少不了精英,每一支武术流派都有不同的练功法则以及演练风格,传统武术习练的差距体现在一招一式中劲道的感觉以及技术技巧的掌握,特色拳种中的动作特征是否能够力道饱满地完成,步伐的更随是否能够灵活紧凑等,都是传统武术习练至高水平的要素。虽然传统武术重心在于技击的表现,很多动作是根据实战需要而产生的,譬如要含胸耸肩,长拳短打等等,但一样要求武者们较高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活性,这样变现出来的传统套路不光具有杀伤力,更是让人享受的艺术品。

中国武术在身体行为上的精英化沿着时代的推移有着不同的诠释,但都是力量、柔韧、技能、技术、艺术的结合,武者严格要求自己,在习武过程中能够完善这些,精英化的完成将不会遥远了。

1.2精神意识的精英化

中国武术不仅仅是身体行为的展示,更是在弘扬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受中国古典文化熏陶,意在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中国武术的侠文化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万象的包罗和归纳。不战而胜的精神气场,以柔克刚的聪慧睿智,百折不挠的刚毅品质,正是中国武术精神意识的精华所在,这种精英化的思想观念使得武术不仅仅是技击的体现,更是思想文化的武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武术发展的染料盒,经过千年的着色,武术的内在文化已经发展的极为庞大,中国武术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汲取了丰厚的营养。中国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易》的影响,武术文化也是由《易》作为主要基源,易告诉我们世间万物是在永远变化着的,每一个事物都是拥有它自己唯一的道,但不论怎么变,它都是按照一定规则去发展的,这个道理是不变的,所以中国武术有很多的门派、拳种、器械,少林武当峨眉崆峒;南拳北腿查华炮红;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百余种手型,千万种技巧,中国武术就是这样丰富多彩,但不管怎么变都变不出技击的范畴,所以技击目的是武术的道。中国武术真正智慧之处不在与技击的高超,而是控制拿捏技击的思想与文化。一种杀戮手段,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下,终于被包裹成为有深度,有肚量,有克制的强大武术文化。武术虽是杀人伎俩,但是孔子曰:“仁者爱人”,正人君子是要博爱,才能成为王,武术亦是如此,要有包容万物的心境胸怀,在对抗中也不失温文如玉的君子情怀,这样点到为止,止戈为武的文化内涵是武术求共存求发展的重要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主张无为而为,顺其自然。中国武术正是在老子这样一种思想下追求天人合一的出世境界。而老子主张“柔能克刚,弱能胜强”滴水也能石穿,这是中国武术的精华所在,也是在冷兵器时代中原武术能够战胜彪悍异族侵扰理论支持。阴阳学派讲求对立互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对立统一的观念一直深刻影响着武术的发展,就像武术的习练是一个阴阳平衡的过程,人与人自身,人与环境的属性等等。中国武术文化所继承发扬的都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精髓中的精髓,武术文化使每一个武者都充满了浩然之气,似有向善若水的君子情怀,又有杀一恶救百善的侠士豪迈,这些都是被广大人民所追崇的,更是让中国武术能够弘扬振兴的精英武术文化。

2 中国武术精英化传承

2.1只有精英,才能传承

精英是优秀的代表,数量稀少是其特点之一,因为精英达到了大众所未能达到的高度,在文化、技术、思想、言行、制度等等方面都胜人一筹,所以它是少数的。只有完美的建筑才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经过时间洗礼它依旧被人们所仰望。故宫、长城、莫高窟;巴黎圣母院、胡夫金字塔、雅典娜神殿、古罗马竞技场等都是时代的经典,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寺庙道观,教堂神殿这些汇集建筑智慧以及艺术的优秀文化才能流传至今,那些大众化的居住区或者民宅则没有传承的必要,岁月推移,它们也便不复存在了。中国唐代近三百年历史涌现出多少诗人做了多少诗篇,可被后人所铭记的只有那寥寥的“唐诗三百首”。影响历史影响社会的孔子,嬴政、司马迁、李四光;亚里士多德、切格瓦拉、曼德拉、霍金等等这些英雄式的人物,他们都是各个领域精英中的精英,只有这样的精英人物精英文化才能冲破历史的变迁,时间的流逝而一直传承下去。反之大众群体所代表的大众文化却没有如此精英化的程度而被人们所遗忘,大众文化在不断地被冲刷洗净,没有任何痕迹的淘汰与历史当中。

精英文化之所以有如此高的传承率,是因为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有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社会中也是如此,优秀的人、事物或是文化才有生存繁衍的机会,精英化要求的过程是对后人发展的负责,也是为更好延传本体文化而做的必要努力,那些不够优秀的大众文化只能随波逐流,最终消亡。中国武术同样符合这样一个规律,不够优秀的武术文化是不能够长期传承的,没有高超的技击本领,没有过人的文化修养,自然难以立足武林而被淘汰;身手了得、学识渊博又武德高尚,这样的精英武者,必将名垂青史。

人是武术表现最直接的载体,武术的精英化首先体现在直观可见的外在身体行为上,拥有高超的武艺是成为武术精英最基本的要求,因为武术毕竟是身体的艺术,没有身体作为载体,无法体会武术苛求于身体的严厉与辛苦,更无法体会武术中每一个动作的真正含义,没有实践的理论,一切终将只是空谈。在对武术的身体文化体会的过程中,也是对武术精神境界的一种修炼,武术精英化在文化层面上将体现出更雄厚的感染力和控制力,这是武术精英化的顶峰。一位优秀的武者,就算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他所具有的那份气场也会咄咄逼人,这正是武术精神境界的高深,是武术文化的强势发散。这样的精英化才是中国武术真正具有的魅力。

2.2血缘传承中的精英意识

中国武术在中国农耕文明社会中诞生,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的中国是一个血缘性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主要以血缘关系为主要关系网,具有强烈的血缘传承意识。中国人血缘情节十分深刻,无论何事都应讲求血缘,如“兄弟院校”、“父母官”、“子弟兵”等等,血缘情节如此浓厚,小至家庭家族,大到民族国家。中国人习惯在某一事物前加注姓氏强调自己的血缘关系,以更加突显血缘关系,便有了“陈氏太极拳”、“马氏通背”等,皆在标识血缘家族的重要性。

武术名家一身的武艺,满腹的武术文化,这些是人类文明的至宝,是需要继承发扬的,血缘传承作为重要的传承手段,也肩负着这一重任。血缘关系是人与人最为亲近的关系,对这种关系更为熟悉,加之地域环境的无法逾越,所以很长一段时期内武术文化的传承首先是血缘关系中的亲人。晚辈跟随长辈习武,从小就接受武术文化的熏陶,进行武术技能的训练,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论是内秀的精神文化还是外在的身体行为,都完整地继承了长辈的特点。武术对身体行为要求较高,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必须完善,而且不同的拳种对身体的要求各不相同,劈挂拳大开大合,飞沙走石,翻子拳却是含胸裹背,寸拳快打等,这对武者的选材和习练是有完全不同的要求的。在传承过程中,长辈会对习练的效果进行长久的观察和分析,并对其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血缘传承过程中,长辈对于拳法的掌握是较为完善的,是善于他所习练的拳种的,在传授过程中,由于接受者是自己的血亲,那固然与自己有相同之处,在身体结构,机能水平,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所以武术技能的传授交流过程会进行得更加顺利,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血缘传承中,由于授受两者的关系十分亲近,“父与子”、“兄与弟”等这样的血亲关系导致教授过程更加严厉苛刻,对武术技能的要求更高。在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的时代,人们的休闲生活并不丰富,也没有过多的生活压力,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让中国人有足够的时间将一件事做到极致。比如站桩,马步,单劈手,跳扎抹打等功法的练习,这是长时间的枯燥的练习,在血缘传承中,由于接受者人数极少,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些基本练习,为今后武术技能的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在血缘传承中的授业者自身武艺高超、武学精深,对武术习练精益求精,能够严格要求自身的修炼,这样的优秀武者多会培养出优秀的武术人才。自身接受的武术训练以及武术文化的渲染成就了武术领域的成功,在血缘传承过程中通过同样的方法影响后代,苛刻的训练要求、独特的训练方法、严谨的训练理念,以及在思想领域层面在给予中国古典美德以及传统文化的灌输熏陶,这些都是成为武术精英的必要条件。而在此过程中,传授者也将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所有技艺传授给自己的后代,这便是精华的传承,精英武术文化的保留也得益于此。

帕累托在其经典的精英理论中认为,精英是在不断循环的产生发展着。血缘传承中这种精英意识造就了武术文化的大发展,每一个血缘传承的过程中都能够做到精英化,精英不断被培养出来,被培养出来的精英又在运用精英化意识传承而培养出更多的精英,如此一个良性循环在不断为武术发展输送精英人才,这是中国武术发展的最需要的传承模式以及传授态度,也同时应证了精英循环理论。

3 精英化推动中国武术发展

人类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向前滚动,科学技术水平极速发展,一切文化产物也将更加精英化,这种精英文化将引领大众的意识走向,而大众文化只能是随大流的普遍现象,大众文化所能涉及到的只是横向的文化传播,而精英文化是具有一定的文化主导性的。中国武术的精英化在武术领域建立了相对更加权威,更加完善的武术文化体系,在武术的技能和文化修养方面树立了模板,让武术在大众范围扩散的时候可以有所依照。这种精英化效益起到了指明方向的作用,同时也让大众有了走向精英的更高目标的追求。

精英是少数人,但是精英确掌握着巨大信息量,武术精英们对武术的了解无疑更全面更完善的,在武术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优势特长,解决武术在传承传播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不论是用身体行为的表现或是武术文化知识的运用,精英化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国武术形式多样,习练的大众也人口众多,风格迥异,水平参差不齐,精英化的武术应该让众人都认识武术了解武术,在规范的武术文化中将其发扬光大。如果没有精英化的示范以及引导,武术的发展将缺失评判的标准;如果没有了精英化意识,那么中国武术很难成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武术在技术以及文化上都将会走向没落,中国武术将不再被世人仰慕追捧;如果没有了武术精英,那中国武术只能成为辉煌的历史,文献中,武术将成为夸夸其谈自我安慰的工具。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生产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社会文化也是一个快餐式的文化,快速的生活节奏使人们表现地越加浮躁,对于利益比对待技术的精湛更加情有独钟,精英化成为现代社会的缺失。所以,武术的精英化是让武术在身体技能以及精神文化方面永远保持较高的层次,这是对武术的期望,更是对人们的一种勉励。

人类历史是需要精英存在的,精英很大程度上可以主导历史走向,其思想言行甚至会影响一个领域乃至一种文化的命运。中国武术精英化是自历史早期就已经形成的,这是对武术技艺的严格要求和认真负责,这种优良作风和传统便影响着每一个武者,促使其成为更好的,而这种积极的循环也有利于中国武术的更好发展。

4 总结

中国武术精英化在传承发展当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使中国武术在历史长河中永葆青春,精英化的传承意识让中国武术拥有不断努力超越的拼搏精神,在武术传播的过程中,这种意识、这种习惯成为武术发扬光大的最好手段。现今中国武术不论发展成如何,分类有何不妥,或是质疑竞技武术是否是真正的武术等等,当一个事物随着社会变迁发展成为另一种态势,必定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中国武术早在火器时代的到来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今天这种精英化的武术是中国武术求变通求发展的必然趋势。精英化的武术发展思维是为了让武术更好地传承下去,而并非是任何人习练几年就能传播出的武术。武术的目标应该走向精英化,这是一种态度、一种传统、一种文化,更是中国武术能够屹立与世界文化之林不倒的唯一途径,也是中华民族应有的精神所在。

中国武术精英化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时刻铭记,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要始终坚持,做好我们自己的本职工作,向精英化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方克立,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徐小龙.帕累托的精英理论评析[J].理论观察,2007(05):77-78.

[4]温龙.精英理论概述[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4):22-23.

[5]次春雷.对中国武术文化传承的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8.

[6]郭玉成.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02):51-56.

[7]韩红雨,戴国斌.武术比试观念的演进:一种由“暴力到文明”的身体叙事[J].中国体育科技,2014(03):51-54.

Wushu Elit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Zhang Yang
(P.E. Schoo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Chinese Wushu has a long history and culture,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about elite inheritan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dea that elite can make the Wushu develop and be perfect quickly.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elit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and inheritance process of Wushu in order to make the Wushu come into a virtuous circle pattern, enhance their own strength, and cultivate more martial arts talents, which mak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heritage of Chinese Wushu .

Keywords:Wushu cultureelite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1—0015—04

作者简介:张扬(1990~),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武者技击中国武术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宋茜做“武者”,我要做到最好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体系下的武者悲哀
新时代武者冯义民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飞檐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