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徒步运动社团化研究
——以北京大学为例

2016-11-28钱俊伟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北京大学教职工社团

李 宁,钱俊伟,张 戈,刘 博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 100871)

高校徒步运动社团化研究
——以北京大学为例

李 宁,钱俊伟,张 戈,刘 博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100871)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北京大学徒步运动快速发展历程,以总结和借鉴高校自组织体育社团活动的良好运行模式。研究发现:北大教职工户外健身协会和徒步爱好者协会(学生)组织了大量常规活动和品牌活动,师生们在众多的徒步活动中传承北大“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优秀体育精神;以社团形式进行的徒步运动创新自我管理和活动理念,让个体在团队中自助互助,实现个体的社会属性和社团的有序发展,加深扩大人际交往、培养合作与团队精神、提升自信和信任品质、提高坚持和抗压能力。

徒步运动; 社团; 北京大学

徒步运动,包括健身走,是较长时间较长距离的步行运动,包含“翻山越岭的长途步行”,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城市道路、郊区和乡野间进行,而不是茶余饭后随便走走的散步。国家体育总局2015年11月发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状况调查公报》显示,20岁及以上人群经常参加的首选体育锻炼项目是“健身走”,百分比达54.6%[1]。澳大利亚统计局2015年2月完成的《运动休闲参与调查》[2](Participation in Sport and Physical Recreation Survey)公布了2013-2014年期间15岁以上人群参与体育及休闲活动的情况,健身走(Walking for exercise)排名第一。美国体育与健身产业协会《2015体育、健身和休闲活动参与报告》公布了美国人最喜爱的体育健身项目排名,健身走排名第一,人数达7600余万人。以上多项报告显示徒步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国内高校的徒步运动也相应得以规模化开展。

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CNKI数据库、国内徒步网站等有关徒步运动、社团研究的约100余篇文章和报道,北大教职工协会和学生徒步协会的年终总结及个人总结,以及关于社团、信任的著作)、访谈法(访谈徒步队员和领队)、观察法(观察徒步社团活动及组织)等研究方法,分析徒步运动在北京大学开展的状况、社团化组织活动对师生健身和教育的意义、团队行动中合作与信任精神的培育,以进一步推动徒步运动的发展,并借鉴徒步运动社团化的良好运行模式,促进其它体育社团的有序发展。

1 北京大学徒步运动的发展

1.1徒步运动历程 伴随着徒步活动在社会上的盛行,近年来,北京大学的徒步运动也在迅猛发展,成为参加人数众多的全校师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从早晨中午晚上简装短时的校园徒步,到周末、假日计划周全的团队出行,众多师生从未名湖畔的书斋里走出去,走向京郊古道,攀爬山野,穿越沙漠,环行青海湖,在美景与冒险中体验自然的力量,引领校园体育文化蓬勃发展。北京大学教职工户外健身协会和徒步爱好者协会(学生)已经在教职工和学生中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也对社会产生了实际影响,表明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自我追求身心健康、享受高质量生活的愿望,映射出小康社会观念的自然变化,反映北大师生的徒步运动与全国和世界人民喜爱的徒步健身活动相契合,显示大学体育走出校园,紧跟时代步伐,真切真心体验普通人看来“受虐”的高强度大运动量体育活动。

北大徒步运动的学生和教职工体育社团以徒步爱好者协会和教职工户外健身协会为主要的组织。北大教职工户外健身协会成立于2010年,目前拥有注册会员近1400余人,已经组织大小活动200余次。1周1次或2周1次的常规活动和精心组织的品牌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老师们的业余生活。协会首先做好适合普通人群的户外健身活动,同时积极的建设了一系列有一定挑战性的品牌活动,比如环青海湖徒步、穿越库布齐沙漠、穿越腾格里沙漠、攀登哈巴雪山、徒步川藏线、徒步冈仁波齐、攀登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环走阿尔卑斯山等,成功探索了环台湾岛骑行、珠峰大本营徒步(北坡)和尼泊尔安娜普尔纳大(小)环线徒步等一系列户外经典路线,着力为会员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来展现绚丽多彩的个性生活,同时也向社会传达正能量,彰显北大精神。

北大徒步爱好者协会是户外徒步运动学生社团,成立于2011年9月,致力于引领北大人走出校园,与身边的同学一起徒步健身,走进自然,激励北大学子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热爱运动、健康生活。协会在增进同学情谊,丰富学生经历,繁荣校园文化,引领青年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2个协会积极倡导师生共同参与的良性互动模式,保证每次活动的师生合理比例。每次活动的组织已经形成规范的流程和标准,从活动的发起、设计路线、撰写文案、发布活动信息,到接受报名、活动前期准备、发布注意事项,再到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和整理,包括写队记、传照片等形成一系列较为规范的程序。

北京大学不仅组织校内教职工和学生的徒步,还组织其它高校共同进行徒步运动。2014年7月,由北京大学倡导并主办的首届“10大高校300km徒步马拉松”在北京市门头沟区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10所高校的50名参赛队员齐聚北京,以团队协作、互助交流为宗旨,以强健体魄、磨练意志为理念,用10天时间完成了国内高校首次超长距离、超长时间、超高难度的山间徒步马拉松活动。

1.2徒步运动呈现新理念 师生们在众多的徒步活动中不仅有身体的强烈疲劳感受,更为深刻的是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留在我记忆中的是一种酣畅感和一份感动”;“行走大漠,体力疲劳是最低级的痛苦”;“人这辈子要做一些感动自己的事”;“在这条唯美的大漠之路上,不论年长年少,每个人都收获了感动,以及对自我、对同伴、对生命、对天地的觉察”;“请乞力马扎罗矗立在生命里,让生命永远存有如此般山峰,扩展心胸的广度,培养心魄的气度,拉伸生命的宽度,温润生活的力度”[3]。

现代体育是丰富多彩、功能多样的,既有竞争激烈的竞技体育,也有健身健心的大众体育。徒步活动以老校长蔡元培“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传统精神为宗旨,以“徒步青春、攀登梦想”为口号,强调坚持精神与团队意识,淡化竞赛色彩与个人英雄主义,以达到团结团队、坚持育人的功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入大学校园,但与此相伴的却是体育教育的滞后,不仅体质逐年下滑,而且出现了较为普遍和严重的心理焦虑、精神空虚等问题,传统的学校体育教育,对新时代大学生吸引力越来越弱,校运动会等赛事参与度降低,打卡考勤流于形式,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规律的体育活动,都在考验着学校的体育教育功能。当代的体育教育,距离蔡先生的“完全人格”要求,依然有不小的差距,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形式,更多的是局限在狭小的圈子,并没有通过体育锻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信,起到塑造心灵的作用。共同的体育活动,以合适的项目和有序的组织作为支撑,可以增加团队建设,扩展朋友圈,对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急速发展带来的是城市不断扩张,人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需要重新平衡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追溯本源,回归自然。生活工作的紧张与压力带来的是徒步运动的兴盛、跑步的蓬勃发展,极简的走路和跑步形式成为大众广泛参与的体育运动,可以看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观念随之变化,越是简单的,越是有效的,越是终生的。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在全国高校联合下发《通知》,决定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全面启动和广泛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4]。北京大学在《通知》的指导下,开展“走向户外,走进大自然”的主题活动。有序组织开展的徒步运动和300km徒步马拉松活动,不仅传承了北大体育精神的传统,呼应了《通知》中要求锻炼的指导,更是迎合了新时代体育教育的新要求。

2 徒步运动的社团化组织特性

2.1大学体育社团的自主性 社团是一些有共同特点、共同兴趣爱好、共同利益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社团活动需满足社团所属成员的需要,为成员谋取利益,为成员服务。社团的基础在于成员的自主、自觉、自愿、自为,是在民主基础上共同维护社团理念,维持社团活动,塑造社团形象,而且社团目标的实现更加强团员的凝聚力,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对于体育社团来说,需要不断组织体育活动来维持社团的活力和生命,体育活动是社团存在的基础,除了维系社团成员的感情,还是社团对外最大的宣传和品牌,凝聚力、创新力、合作和信誉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职工体育社团在工作之余丰富生活、提高修养、强身健体,学生体育社团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北大教师和学生的户外健身协会符合社团的基本特征,即自下而上的民主方式,由成员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2.2徒步运动社团的变革与发展 大学体育固然有行政上的强力管理和引导,但是更多更有效的体育活动是自主性体育社团力量的发挥。从五四运动开始,北大人就一直有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的传统,借由民主浓厚的氛围,各类社团建设逐渐兴盛,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自我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北大社团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所成就的硕果,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传统精神的继续发扬,北大社团已经内化为一种组织方式,一种群体单位,成为北大这个有机体的细胞之一。在北大丰富绚丽、包罗万象的校园文化当中,学生体育社团和教职工体育社团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北大的教育精神提倡自立、自主,在管理方面则较为宽容大度,北大对体育的管理沿袭了北大文化的传统——民主和自由,不严苛学生,人文关怀的价值观浓厚,给学生以广阔的空间、宽松的环境、自主的选择,这种精神也为社团的勃兴奠定了基础,为学生的全面自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教职工户外健身协会以服务北京大学教职工为宗旨,以“团结、互助、友爱、分享”的理念为指导,采用户外健身的项目提高北大教职工健康水平、提升生活品味,使教职工以饱满的情绪、积极的态度、健康的体质,全情投入到北京大学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事业中,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做应有的贡献。学生徒步爱好者协会则秉承“与有趣的人一起,用脚步阅读天下”的理念,组织各类户外徒步活动。当来自不同院系的老中青年教职工和学生在大自然中进行户外锻炼时,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而且能够交流思想,从而达到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他们的眼光将不再局限于象牙塔内,而是会从更广泛的角度来审视个人、社会和环境问题,从而产生出对社会更有价值的思想。教职工和学生的徒步活动在户外中磨练意志,在运动中强健体魄,在交流中促进合作,在互助中乐于奉献,在信任中凝聚力量。2个协会是“守正”基础上新时代的创新,是北大体育精神的继续弘扬。

选择户外徒步运动,便是在自然中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享受,都是在自然中实现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两大需求。一方面,在徒步中欣赏风景,放松心情,实现自然属性的回归;另一方面以社团形式进行的徒步运动更是让个体在团队中互帮互助实现了社会属性。徒步爱好者协会倡导的“自助、互助、环保”的原则也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当下回归自然的潮流,自助是每个人做任何事都要展现自己最好的状态,不给团队带来麻烦,以饱满的状态去做好准备迎接每一次的挑战。互助则是要有团队精神,因为团队协作是完成集体徒步的必备能力。环保更是体现现代社会绿色生活的理念,是创新高质量生活的基础和前提。

3 以社团为基础的徒步运动的育人功能

大学逻辑的核心是培养人,大学重要的贡献,是持续培养能够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人,这是大学声誉的最主要来源,体育活动是重要的育人手段。体育活动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水平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对于提高人的社会健康水平人们却重视不足,而体育活动的社会健康促进作用是由体育活动的社会特性所决定的。人在体育活动时,既需要交往与合作,又存在相互竞争的现象。这种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交往、合作和竞争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徒步以其超越运动本身的丰富内涵,交织成现代社会新生的文化现象[5]。

3.1加深扩大人际交往,是社会活动的育人体现 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王攒教授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并逐渐形成与人交往的意识和习惯。布拉尼(Brawley)认为个体参与群体活动可增加群体认同感、社会强化、刺激性及参与活动的机会,参与体育活动者要比中途退出者更能与他人形成亲密的关系。

近年来,高校间的体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但大多是校际体育竞赛,学生们在赛场上相遇,是激烈的竞争,集体完成共同任务的交流项目还不够丰富。徒步运动,将师生交流的平台延伸到了体育,在体育锻炼、体育教育中融入了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理念。会员们通过网站和微信交流经验、相互鼓励,以运动为纽带发展友情,形成快乐和谐的群体氛围。由于大多时候是社团有序组织在乡野徒步,使得体育运动冲破学校围墙的阻隔,不再受限于运动场地的不足,拓展了校园体育的范围,师生的交流也突破固有的校内体育运动形式。中国人民大学参加徒步马拉松的队员是这样记录的:“每当晚上到达营地的时候,总有这样的一群可爱的人,他们面带微笑的向你拍手,给予满满的赞赏和鼓励,这个时候我的内心里就会异常的激动和兴奋,这就是我每天最幸福的时刻”[6]。体育活动成为促进交往的重要途径。

3.2培养合作精神,是团队建设的育人目标 合作是建立在团体成员对团体目标的认识相同的基础上,其优越性体现在个人与他人一起工作时所获得的社会效益,如增加理解、相互信任等。合作能力既是体育活动参与者必备的素质,也是通过体育活动需要发展的一种能力。从事体育活动,特别是从事集体性的体育活动,需要个体与他人通力合作,这不但使集体的目标得以实现,而且个人的作用也能充分地发挥。

“这次活动带给我的最重要的是对我的改变,在此之前我一直很自我,不喜欢跟别人打交道,从来都是一个人去跑步,一个人去健身房,上课的时候自己坐在一旁,感觉很多事情一个人完全可以搞定,我不需要别人的陪伴,可是在这300km的马拉松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团队带给我的力量。我终于明白一个人确实可以走得更快,但是只有和一群人在一起才能够走得更远。”[6]某队员的这段总结是对徒步活动意义的最好诠释。

长时间高强度的徒步行走,需要团队配合,从行李的携带到帐篷的搭建,从处理随时突发的困难到队友之间的鼓励支持,都是一个没有团队的个人所无法面对的。一位徒步马拉松队员后来谈到:“在持续的高负荷下,有人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但我们是一个集体,哪怕是在举步维艰的山石峭壁上,我们也是一个一个接力,把一位有状况的队员硬是背了出来。哪怕仅仅认识几天,但大家如同相处多年的战友,对于别人,都是争先恐后的付出,能负重的多背,甚至后几日队伍中每天都有一两个人背着西瓜上山。不能背东西的,也会用歌声或者聊天来驱散队伍中的疲惫与乏味。哪怕是到极限的人,也会不断与身边的人相互鼓励相互支撑着走下去。除了受伤外,50人的队伍里似乎没有一个人放弃,哪怕是受伤的人,在伤刚刚有所好转后也毅然入队。”[3]

3.3建立信任关系,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 信任能够实现社团成员关系的良性互动,加强社团组织内外部之间的合作,为社团提供一个宽容和谐的气氛,继而增强社团的凝聚力,促进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社团的信誉和品牌影响力。信任可以促进社团建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社团的信誉直接关系着社团在整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也直接影响着社团的可持续发展[7]。

社会学家齐美尔认为“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信任可以使一个人的行为具备更大的确定性,增加行为的确定性又是通过信任在习俗与互惠性合作中扮演的角色来完成的。“信任产生于社会中间组织。社会中间组织是政治权威之外的社会力量建立的群体或组织,在社会结构中承担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创造一个健全的社会,光靠国家机器和公民个人是远远不够的,自由集合的‘群’很可能将于人类共始终”,“在中国社会中,社会中间组织一直处于缺位状态”[8]。社团成员在徒步活动中交流情感,沟通思想,合作互助,建立了高度信任关系,也对社团有更深的情感依赖,信任使成员对社团更多的支持和更大的自主权,帮助提高个体成员满意度,从而有助于提高个体对社团的忠诚度。这些优良情感体验对社团成员以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岗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4坚持中提高抗压能力,是适应竞争性社会的方式

徒步运动需要坚持和顽强,一个人掉队意味着全队不能前行。一位队员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坚韧、极限是我们第一天就学到的。近16h的徒步,48km的里程,累积2500m的海拔攀升,挑战的几乎是每个人的极限。大家都还未曾进入状态,就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耳边那一遍又一遍的‘还有5km’,从昏暗到不见五指的夜幕,从整齐划一的队伍到零零散散绵延数里的灯光。脚上早已不知磨出多少水泡,两条腿已经不是麻木,每迈出一步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忍受着难言的痛楚”[6]。虽然这个项目对身体和耐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但也是每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所能够完成的。很多人或许坚持不了马拉松,但是只要有足够的毅力,每日可以行走超过30km。

4 结 语

徒步运动获得了大学师生的喜爱,反映了小康社会人们的观念更新和行为变化,团队性、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易于使体育精神的具体实践得以实现,师生们真切体验到体育对完善人格养成的积极作用,在群体活动中提升合作、团队、坚持、信任和自信等优良品质,对促进社团化体育活动和自组织体育活动有借鉴意义。

[1] 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EB/ OL].http:sport.gov.cn/n16/n1077/n1422/7300210. html,2015-11-16.

[2] Whatman S L.Australian Bureau ofStatistics-Participation in Sport and Physical Recreation[J]. Achper Action,2007.

[3] 北京大学教职工户外健身协会和学生徒步爱好者协会活动总结和个人总结[EB/OL].http:page.renren. com/601811687.html,2016-01-24.

[4] 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推进会召开[EB/OL]. http://sd.ifeng.com/education/jiaoyuzixun/ detail_2014_12/22/3318387_0.shtml,2016-01-25.

[5] 李腾.徒步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6] 北京大学十大高校300公里徒步马拉松总结[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50638ba30102vqgk,html,2016-02-03.

[7] 王艳超.创建高校信任型学生社团初探[J].高教研究,2013(9):221-222.

[8] 郑也夫.信任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8.

Study on the Hiking Associations of University Students——Taking Peki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 Ning, QIAN Jun-wei, ZHANG Ge, LIU Bo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s, interviews, observation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iking in Pecking university so as to summarize and draw on the experience of self-organizing sports associations in universities. The study finds: the Peking University Faculty & Staff Outdoor Fitness Association and the Hiking Enthusiasts’ Association have organized a large number of regular activities as well as brand activities. In numerous hiking activiti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rried forward the Peking University’s fine physical education spirit, which is known as “The key to perfect character is to carry out physical education”. Hiking activities organized by associations advocate the individuals’ mutual help; enable not only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ndividuals’ social attribute, but also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associations. Hiking in groups contributes to the enhancement of students’ friendship, the expansion of their social network, the development of teamwork spirit, the establishment of trust relationship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essure resistance ability in competitions.

hiking; college association; Peking university

G89

A

1004 - 7662(2016 )04- 0011- 05

2016-03-23

李宁,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研究。

猜你喜欢

北京大学教职工社团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2)举行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1)举行
适应脱贫攻坚新形势,加快构建服务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保障体系
新时代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你不是“生”而为父母,而是“学”而为父母。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社团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