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体育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的应用条件及策略分析①

2016-11-28朱小江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3期
关键词:设置中学理论

朱小江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 江苏宿迁 223800)

中学体育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的应用条件及策略分析①

朱小江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 江苏宿迁 223800)

目标设置理论的研究范围逐步拓展,研究深度也日益精细,尤以大学生的相关研究居多,而关于中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可供重复验证的具体实证研究暂无发现。该文分析了中学体育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的相关条件,探讨目标设置理论应用的具体策略,为中学体育目标设置理论的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中学体育 目标设置理论 应用条件 策略分析

自20世纪30年代起,心理学家就开始了对目标的研究,但最初的研究大多被忽视[1]。

直到1967年美国心理学教授E.A.Locke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目标设置理论后,目标的相关研究渐渐为人们所关注,成果亦日益丰富,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激励理论[2]。伴随着研究领域的拓展,目标的研究也走出了工业管理心理学的范畴,进入了体育学科领域。尽管在体育训练与教学中的研究成果远没有在工业管理心理学中来得显著,甚至关于大学生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结论不一致性得现象,但人们对于目标的研究并没有停滞。随着时间的积淀,中学体育目标设置理论研究逐步开展。

1 中学体育目标设置理论的研究现状

目标设置理论的研究旨在通过设置不同的目标来影响个体参与整个教学阶段的学习行为,结合个体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验证和深化动机的激励理论,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供借鉴[3]。已有的目标研究多聚焦于在校大学生,而关于中学生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其原因可能在于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不同及其课程设置的差异。目前,国内中学阶段的目标设置理论研究暂无发现具体的可供重复验证的应用研究,仅见零星的综述类研究,可见,中学体育目标设置理论的应用研究前景广阔。

2 中学体育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的应用条件

2.1 时间条件

目标研究,首先需要检验时间条件,即每周教学频率需要达到运动技能发展和实证研究的基本需求。因此,在时间维度上,需要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周课时数和总课时数能够满足实验操作的需求。参照大学生的教学实验设计,每周体育课堂教学课时数通常为1~4课时,实验周期为6~16周[4-6]。目前,中学阶段每学期的体育课程教学为18~20周,每周体育课3课时[7]。由此可以看出,中学体育教学的课时数满足目标设置理论应用研究的时间要求。

2.2 课程设置要求

目标研究需要具备系统性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学阶段的课程设置通常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同项目的单元教学或模块化教学,有条件的地区辅以校本特色课程。随着课改的发展,教学内容的涉略范围、自主性与灵活度更加广泛,以单元为基础,系统性地发展知识与技能成为一种趋势。基于学段特征,不同单元教学时间不同。这一特征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教学单元开展目标设置理论研究。

2.3 科研力量要求

目标研究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力量。中学一线体育教师熟悉体育教学的具体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参与实证研究的最佳人选。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水平逐步迈上了新台阶,有利于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3 中学体育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的策略分析

3.1 研究方向、指标的选择

目标的研究,应在方向和范围上得以深入和拓展,尤其应倡导持续性研究。持续性研究可以促进系列化或系统性研究指标的获得,其策略重在研究方向的选择和研究指标的取舍。研究方向的选择需要参考目标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目标研究相关的价值和潜力,以此作为方向选择的基准。指标的取舍则应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已有研究思路、设计、方法、指标,选择具备可行性或相对空白部分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应用研究,并以指标研究为圆点,进行影响因素的发散性探讨分析,从而达到系列化、系统性的研究。

3.2 操作思路的设计

目标的研究应体现学段水平阶段的特征。应用研究的周期、内容应符合教学的实际要求。技能指标、心理指标或生理指标的选取也应根据中学生的常规参照对应或选取经过信、效度检验,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相关问卷。在被试分组的选择上,可按照自然教学班级分组结合同质性检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以符合中学生年龄、心理、生理特征的引导语或教学方法、手段进行相关的组别教学,对于不同组别的不同目标要求应结合文字、图表或影音资料予以直观说明。

3.3 研究人才的培养

目标设置理论的研究与发展,重在一线教师的参与。为此,一线教师科研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首先,需要从自身做起,自主学习,自主提高。其次,活跃科研氛围,激发内在的前进动力,树立榜样效应。再次,加强交流与合作,借鉴与学习,指导与培训。此外,在具备一定科研条件的情况下,要能够打破惯性思维,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如此,一线教师的科研素养得以提升,教科研工作也必将得到发展。

4 研究展望

4.1 目标研究的制约因素

目标的研究涉及众多方面,取得的成果亦较为丰富。然而涉及影响因素或制约因素的研究却相对有限,尤其是关于中学生的相关研究。因此,在开展中学体育教学领域中目标研究的同时,相关可能的制约因素值得人们思考,尤其是具体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需要人们去探讨分析,以此来促进和完善相关研究的开展。

4.2 研究模型或方法的优化

目标研究的模型构建,已有的研究显示存在基本路径[8]。随着研究对象的拓展,已有的研究模型是否满足需要或仍需进一步优化完善,有待探讨。研究过程中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可能存在或缺或难以界定。因此,优化统计方法值得尝试。

综上所述,关于目标设置理论的研究,应考虑相关的时间条件及其课程的设置,恰当地进行研究方向的选择和指标的取舍,努力获得专业科研力量的指导和一线教师的参与,在实践中培养和扩大研究团队。同时,结合研究对象的年龄特征,优化设计及其方法,促进目标研究的开展和深化。

[1]杨秀君.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4,27(1): 153-155.

[2]朱小江,颜军.中学体育教学领域中目标设置理论应用的影响因素[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3):118-120.

[3]朱小江,颜军.目标设置理论在体育教学领域应用的研究综述[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2):77-79.

[4]许平肖,朱新民,苑勇宽.不同目标设置对体育系武术普修课程“初级长拳”套路教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00-101.

[5]刘微娜,周成林.目标设置对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准确率及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7,27(1):57-63.

[6]孙利红.排球垫球教学中应用目标设置理论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2006,3(27):61-6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Z].

[8]孙丽.目标设置理论及其教育应用[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 (1):37-42.

G808

A

2095-2813(2016)11(c)-009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3.099

朱小江(1978,12—),男,汉,江苏宿迁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设置中学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栏目设置一览表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