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融入危情生存教育的可行性研究①

2016-11-28张国猛陆玉林叶瑛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3期
关键词:技能体育能力

张国猛陆玉林叶瑛

(1.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江苏常州 213164;2.南京体育学院财务处 江苏南京 210014; 3.南京体育学院民族体育与表演系 江苏南京 210014)

高校体育教学融入危情生存教育的可行性研究①

张国猛1陆玉林2叶瑛3

(1.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江苏常州 213164;2.南京体育学院财务处 江苏南京 210014; 3.南京体育学院民族体育与表演系 江苏南京 210014)

危情生存教育融入体育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更是学校体育改革趋势。危情生存教育是一种自身体验的教育过程,是磨炼身心与克服困难的心理挑战,更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危情生存教育能够丰富和创新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内容和方式,培养学生的危情生存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团结协作、社会交往与竞争力。

危情生存 生存教育 体育教学 可行性

1 危情生存教育概念

危情是指来自外界不确定因素可能危及到人身生命安全的突发情况,如自然界灾害或人为灾难及突发性发生的混乱无序现象等。危情生存可以理解为个体对来自自然、人为、社会和心理风险与危机的认知所反映出来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这种能力如同人们通过自身学习理论和加强技能练习解决实际问题一样,可以通过教育的手段,以危情为教学内容,依托个体智力和能力,通过理论学习、体育技能和实际演练等形式进行全面教育,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

2 危情生存教育特点

现代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分享着大人对其的关爱、关怀甚至溺爱,在面对突发的困难或者磨炼时,总会有人站出来为其独当一面,免受身体和心理的伤害或影响,久之学生的独立能力、承受挫折和应对问题能力弱化。危情生存教育有何效用?结合当今实际和相关研究课归纳为:(1)促进学生体魄强健、心理承受和调控能力;(2)掌握危情生存的技能和应对突发危情的能力;(3)培养危情状态下的适应能力、顽强意志品质和与人团结协作的精神。[1]

2.1 危情生存教育是危情情景下一种自身体验的教育过程

优越的生存环境和来自父母的呵护与社会保障,使学生生活安逸,自律能力和防范意识弱化,对生存能力的重要性缺乏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 危情生存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不仅是单调的传授专业理论与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及遭遇突发情况时当机立断的决策与应对能力和心理品质,更是一个需要自身体验与理性判断与应对的教育过程。只有让学生完全投入到模拟的情景化危情中,才能真正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危情生存能力。

2.2 危情生存教育是磨炼身心与克服困难的心理挑战

危情生存教育内容兼具挑战性与刺激、趣味、新颖性,在执行内容时需要学生身体力行,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完成,不仅能强化身体素质、磨炼意志,亦能培养学生适应自然和社会、挑战自我、同舟共济的生存生活技能和开拓发展素质的特殊功能。学生在习练定向、救护等求生技能的同时,伴有更多地心理体验和感受,因为他随时要面对不确定的事情发生,甚至是自己从未见过或是令自己畏惧的或是单凭自己难以完成的事,通过与同伴和老师的相互协作战胜困难,总会使自己的心理素质更加强健。[2]

2.3 危情生存教育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把参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

自信、聪颖、务实等优秀品质是新一代青少年大学生所特有的,但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帮互助也普遍存在。[3]危情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个人难以凭一己之力化解,比如自然灾害来临时,需要与他人齐心合力与密切配合才能科学、有序地战胜困难。譬如,在户外训练中几个人面对10m高墙需要翻越,这种情况只能依靠团队的力量做出有效的生存方式。

3 危情生存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3.1 危情生存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实施好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要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大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有效方法,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4]移动互联时代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大学生毕业就面对来自就业、生活和社会层面的压力,而竞争意识和能力及良好的心理调整能力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多数学校的培养方案中并没有生存教育部分,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了解对生存教育的认知和技能掌握情况,结果令人担忧,极少部分人只是在理论层面略知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与生存教育的融合显得格外重要,培养学生的竞争、开拓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3.2 危情生存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主要以术科习练技术为主,如传统的田径、武术和球类项目。自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以来,教学目标目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发生了改变,教学内容也得到了充实,但教学效果并未因此而发生巨大改变,学生的身体素质仍呈下降趋势,心理调整和社会交往方面改观也不大。危情生存教育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具有随机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够为学生设置或者模拟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获得自身体验,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在学习危情处理技能的同时,强化沟通互动、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培养沉着冷静和坚忍不拔等品质。相比传统学校体育教学,危情生存教育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提高社会交往与竞争能力更具优势。[5]

3.3 危情生存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有利于危情处理技能的习得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自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不断扩大招生人数,每年毕业生人数直线上升,自2001年的114万攀升至2016年的765万,随之而来的是培养质量和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大学毕业生能力与市场需要失衡。学生在所谓的“最难毕业季”就业压力倍增,如何能够成功就业,不仅需要专业能力,也需要社会交往与互动能力、心理调整能力。危情生存教育通过设置不同的户外求生项目与团队挑战任务,使学生直面困难与挫折,强化体能的同时,磨炼身心意志,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与应对能力;培养学生科学分析与理性判断能力、现场急救、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等技能,也能在处理危情的同时学会尊重与理解他人和团结协作,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

4 结语

危情生存教育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危情处理技能、社会交往与竞争能力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危情生存教育内容广泛,需要具体化和系统化,应结合学校的实际及学校体育开展状况,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大纲;依据学校专业设置和学生身心特点设置教学内容和模式,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实践应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现代型人才。

[1]牛丽丽.“危情生存”教育进入学校体育的必要性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4):44-47.

[2]梁传成,梁传声.野外生存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韩忠义.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6(1):78-80.

[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EB/OL].(2012-10-22).http://www.gov.cn/xxgk/pub/govpublic/mrlm/201210/t20121029_65656.html.

[5]马春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5):129-131.

G807

A

2095-2813(2016)11(c)-008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3.085

陆玉林(1965,7—),男,汉,江苏昆山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张国猛(1985,9—),男,河南南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技能体育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劳动技能up up!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拼技能,享丰收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