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促进康体结合的机制与路径

2016-11-28张剑利王文化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互联网+运动体育

张剑利, 王文化



“互联网+”促进康体结合的机制与路径

张剑利, 王文化

康体结合的目的是促进健康生活,互联网为促进康体结合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提出“互联网+”促进康体结合发展的两个机制:提高运动参与的组织化水平和降低运动参与成本。通过列举实例,从健身平台、自我量化、线上线下结合、康体大数据四个方面阐述互联网技术促进康体结合的路径。

互联网+;康体结合;体育产业

1 引言

促进康体结合这一命题在健康研究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兴趣。胡琳琳(2008)提出体育健身产业的目的是实现高层次的健康和健美,能够提高生命质量,是健康产业中的重要链条[1]。王俊艳(2015)根据健康促进、疾病预防、院内诊疗和院外护理的医疗照护路径,认为自我量化可以促进健康,通过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大数据,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在生病后作为医生对病情的判断依据[2]。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对健康的影响受到预防医学领域的高度重视[3]。体育锻炼对国民健康的促进成为一流医学期刊讨论的主题[4]。体育领域学者对康体结合给予充分的重视。汪晓赞(2014)针对我国青少年儿童健康水平的持续滑坡,提出中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已是刻不容缓[5]。田野(2014;2010)在青少年和成年人体质监测,以及运动医学和康复医疗领域,对健康和运动的结合有应用方案提出[6;7]。

2014年以来,多个国家政策文件中提出促进康体结合,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由于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都有较长的产业链,且产业的体制改革尚未完成,所以对康体结合的边界、内容和机制存在认识不清之处。因此,本文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为切入点,探讨康体结合的机制与路径。

2 “互联网+”促进康体结合的机制

康体结合的目的是促进健康生活,人们通过身体运动获得健康提升。运动参与的人群越广泛,则康体结合的越广泛,运动参与的人数越多,则康体结合的越成功。根据运动参与的生态模型,数量庞大的社会体育组织,是人们参与身体运动的主要途径。爱好者参与体育的组织化水平不高,是制约中国康体结合的重要因素。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配套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和应用过程[8]。互联网技术能够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健康与体育的结合。本文提出“互联网+”促进康体结合发展的两个机制:提高运动参与的组织化水平和降低运动参与成本。

互联网技术提高运动参与的组织化水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大量网络体育组织的形成,运动社区、微信运动群、健身APP等容易聚集大量的人群,改变了社会体育组织数量不足的问题。例如,当前大量校友足球队是通过微信群成立的,如果没有互联网提供的便利,即使是居住在同一城市的新老校友也很难聚集到一起参与业余足球比赛。二是社交媒体上方便的鼓掌、送花等点赞行为,强化了运动参与者对健身效果的体验,使运动参与具有黏性,容易形成和保持运动习惯,不会轻易退出。三是通过网络互动,及时交流运动体验和比赛技战术等,增加个人对社会体育组织的认同感,形成和保持参与运动的共同观念。

互联网技术降低运动参与成本。第一,政府决策和执行部门能够能够更好统筹场馆、人力和信息等资源,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成本降低,能力增加。例如,2015年全国范围兴起的马拉松比赛,得益于各地政府建立的网络报名、缴费和互动平台。再例如,互联网技术支撑医保卡用于健身俱乐部的会员费,推动更多公众参与健身。第二,体育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服务更多的用户,而不必增加过多的成本,例如,体育赛事的网络转播面向海量用户,成本并不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传播媒介使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和营销成本降低。第三,个人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成本降低。互联网使参与者获得体育信息、知识和商品变得方便快捷,既节省了时间,又在健身过程中少走弯路,有利于科学健身。

3 “互联网+”促进康体结合的路径

3.1“互联网+”健身平台模式

构建运动健身平台能够促进社会形成科学运动的氛围。例如,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于2015年4月推出的运动健康类节目“运动大不同”。平台安排功能运动专家袁守龙现场介绍和解释国内外运动模式,解答观众提问、对观众进行身体的评估后制定改善方案,对国内流行的运动项目和观众普遍存在的健身误区导致的运动损伤进行分析及指导,倡导社会科学的运动健身。

“互联网+”时代人们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变化,依靠地缘、人缘及业缘关系的健身关联逐渐转移到互联网在线维系。健康和体育借助互联网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信息量大、互动程度高、和即时性的特点,在产业层面产生更多的关联和融合。“互联网+”模式下建设健身平台已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国家倡导的科学健身还是康体产业的发展,科学健身平台模式都得到广泛的技术支持。

金融、地产、建筑、交通、制造、信息、食品药品等企业开始介入开发体育领域产品和服务,可穿戴式运动设备、运动健身指导技术装备、运动功能饮料、营养保健食品药品等研发制造营销,都可以借助健身平台推动。比如泰山体育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建立研究所成功推出了科学健身云平台。平台采用“互联网+计算机模式识别+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开发科学健身相关产品和服务。通过互联网+更有效利用体育锻炼场地的碎片化资源,建设“全民健身云服务大数据管理平台”,不仅满足国民体质监测的需求,同时利于构建15分钟科学健身圈[9]。

3.2“互联网+”自我量化模式

运动健身的自我量化最早采用电子计步器。随着高速宽带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于体育健身的互联网终端软件被大量开发。据分析到2018年,美国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健康市场产值约为102亿美元,康体产业通过移动互联网的链接的产值约为50亿美元。中国康体产业在这方面的起步比较晚,近几年,许多体育公司把目光放到了体育休闲的精确测量上。例如云狐时代将互联网和运动健康概念紧密结合起来,开发专为体育健身者开发的应用程序,为用户测量每天的运动里程、运动量、卡路里的消耗、运动轨迹,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通过软件上直观的图表,监测到自己的体育锻炼强度、能量消耗或其他与体育锻炼信息[10]。

通过MEMS运动传感器技术,在各种健身器械上安装传感器,对人体运动时间、强度、频率等信息进行监控,借助运动健康分析系统对运动信息加以分析和整理后,给予体育健身者建议反馈。健身者了解到“练什么、怎么练、到哪儿练”,既能督促健身者继续购买相关健身产品,又能真正做到让人们在便捷、快乐和运动中收获健康。自我量化在特殊人群的运动康复中也有极大的应用空间,互联网时代的很多健身类APP在制定运动处方方面,不仅依据运动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稳定因子,还可以处理健身者心情、睡眠状况等不稳定因子,从而更全面影响运动健身效果。通过移动客户端对人群监控、分析,结合稳定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合理、科学、针对强的恢复性运动处方。据美国产业调查公司Wintergreen的研究,2015年至2021年全球健身可穿戴设备市场将继续高速增长,估值达149亿美元。

3.3“互联网+”线上线下结合模式

互联网时代健身者的线上体验日益受到重视,线上线下的有效结合,更利于促进运动者保持锻炼的热情,形成运动习惯。互联网对浓厚体育氛围具有“助推器”作用,目前国内市场运动健身O2O(线上到线下)应用有很多,主要有基于PC端、手机 APP、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网客户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对它进行联机和实施体育锻炼推广计划,可能帮助维持体育锻炼参与者的长期参与[11]。根据《关于监测运动健康的手机软件的调研》调查,71.21%的受调查者有意愿使用运动监测软件;59.09%愿意配置可穿戴设备来进一步监控健康数据;监测数据多集中在运动的时间、次数、持续时间、消耗热量、心跳、血压,自我量化技术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据该调查,80.3%的受调查者愿意与他人分享健身经验,对运动任务提醒的态度56.6%的受调查者表示愿意或感觉有压迫感。在“互联网+”模式下,利用MEMS运动传感器技术、跑步 APP或智慧球场等客户端,无论进行室内还是户外体育健身都能随时把相关图片和视频等数据传到健身社群里,通过运动数据分享,邀请相同兴趣的用户一起活动和竞赛,促进运动参与。

比如,动乐网结合线上线下的约教练、场馆预定、赛事报名、培训、动乐商城等多模块于一身,开发签署14个省市群众体育赛事系统报名平台,服务于各省市大众体育赛事的线上报名,涉及640多个项目、1300多场赛事,预期将会有 1000 万人次参与。通过系统报名平台的搭建,将大众体育运动人口吸引在系统平台,为后续的体育培训、体育服务、衍生产品、体育旅游等开发奠定资料和用户基础,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随着用户增多,进一步将赛事参与人群、户外运动人群、客厅健身人群进行互动关联,促进将线下各类运动人群通过互动手段形成黏合,贯通线上线下用户,形成多屏互动O2O健身生态圈。体育 O2O 有广阔的前景,当前线下所占比重较大,场地、教练等体育资源整合不够,影响了线下用户体验。

3.4康体大数据

康体大数据是指通过搜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网络渠道产生的海量康体数据资源,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提取、转换、整合、处理最终被展示、利用。随着体育健身与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决策者能准确迅速地收集到体育健身数据,通过对健身者不同维度的数据处理,根据对模式或规律的检验和评价,体育用品等相关公司可以从中获得借鉴,开发符合体育健身者需求的体育产品[12]。数据的深度挖掘在体育健身领域前景广阔,但要有一定的数据处理机构或团队为健身者服务,该服务基于健身者信息,针对不同的健身者提供精准的健身锻炼服务,如运动处方、健康指导和恢复后续跟踪等。据报道,到2021年美国康体数据产值将达到47亿美元,而中国的康体数据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从美国的康体产业映射出未来中国在这方面的广阔前景。

互联网技术为体育数据公司的发展铺平道路,例如,奥美之路提供一套从线下到线上的全民健身解决方案。奥美之路有一个全国的数据平台,目前各地体育局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1000多个体质测量点,免费为公众提供测评服务。利用开发的一套专业系统来提供地面和线上的软件平台服务,测量出的大量数据传到云端,可以持续给个人提醒,让用户从运动能力了解自己的亚健康状态和适合的运动项目,以及运动的损伤风险等。

4 结语

互联网技术日益促进康体结合。中国在“互联网+”下的康体结合商业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伴随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社会资本的积极布局,康体结合的产业前景呈现。政府和企业积极探索“互联网+”促进康体产业发展的健身平台、自我量化和O2O平台等模式。“互联网+”驱动康体结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政府大力提倡的领域,如运动健身产业;其次是融入资本获利比较快的领域,如青少年体育健身和老年体育领域。随着康体产业新商业模式的成熟,“互联网+”对康体产业各个领域的驱动将被逐渐激活,逐步改变产业规模偏小的现状,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带动其他体育业态发展。

[1]胡琳琳,刘远立,李蔚东.积极发展健康产业:中国的机遇与选择[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8,(3):19-27.

[2]王俊艳,张志鹏,姚振杰等.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分析[J].互联网天地,2015,(9):4-10.

[3]Bauman A E, Reis R S, Sallis J F, et al.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Why are some people physically active and others not?[J]. Lancet, 2012, 380:258-271.

[4]Khan K M, Thompson A M, Blair S N, et al. Sport and exercise as contributors to the health of nations : The Lancet[J]. Lancet, 2012, 380:59-64.

[5]汪晓赞, 郭强, 金燕,等. 中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溯源与框架构建[J]. 体育科学, 2014, 34(3):3-14.

[6]田野. 体育活动、体质与健康:全民健身与健康促进10年回顾[J]. 生理科学进展, 2014,(4):243-246.

[7]田野, 陆一帆, 赵杰修,等. 国民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系统研究与建立[J]. 体育科学, 2010, 30(2):3-10.

[8]游五洋.“互联网+”——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5,( 7):4-8.

[9]尹丽萍.“互联网+体育中国会”创立大会在京召开[N]. 中国体育报,2015-12-9(3).

[10]Jan Boehmer. Does the Game Really Change? How Students Consume Mediated Sports in the Age of Social Media[J].Communication & Sport, 2015 August 1-24.

[11]Speck B J, Harrell J S. Maintaining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in women: evidence to date[J].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 2003, 18(4): 282-293.

[12]Sunyoung Ka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lthcare Device for Exercise Prescription[J]. IT Convergence and Security (ICITCS), 2015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2015:24-27.

Mechanisms and Pathway of Health-Exercise Combination Based on Internet Plus

Zhang Jianli, Wang Wenhua

The purpose of health-exercise combination is to promote healthy living. It is the Internet plus that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to health-exercise combination. The 2 mechanisms for internet plus to improve the combination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raise organization level of sports participation and reduce the cost of participation. By listing examples, four methods of combining health and sports through internet plus are illustrated, which include fitness platform, self quantify, online and offline combination, and health big data.

Internet plus; health-exercise combination; sports industry

张剑利(1975-),男,浙江金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治理和体育产业组织。

浙江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321004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Scienc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Zhejiang, China.

G80-05

A

1005-0256(2016)010-0123-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10.052

猜你喜欢

互联网+运动体育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