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排球运动正能量

2016-11-28赵鹏威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2期
关键词:女排排球能量

赵鹏威(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试论排球运动正能量

赵鹏威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1 排球运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排球运动作为我国3大球项目之一,有其他集体类项目所共有的特点:(1)球在空中飞行是其比较显著的一个特点,所以排球运动前期又有一个很形象的名称——“空中飞球”。根据项群理论,排球运动同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同属于隔网对抗类项目,比赛中双方人数对等地站在球网两边,不设时间限制。但排球运动又是为数不多的全身各个部位可以击球的项目,球可以触及到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过要受到击球次数的限制。(2)排球运动技术要求全面、精细,集大球的健身性和小球的观赏性于一身,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对排球运动项目特点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其本质规律的认识,也正是基于以上特点,排球运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和文化对人类乃至整个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排球运动传递正能量

排球运动是一项由集体协作进行,比赛过程激烈而有序,队伍双方机会均等,体现人文关怀,并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运动。它体现出的文化内涵与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吻合,充满了正能量。

排球运动中的正能量能够净化社会风气,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良好品德;提高审美水平,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为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自身价值,推动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体育是“世界通用语言”,亦是国家交流的重要工具,大松博文来华指导中国女排,郎平远赴意大利、美国执教,加快了我国人才国际化进程。观看排球比赛有别于电影院观看电影、音乐会欣赏音乐,它除了娱乐放松,更能激励人心。2015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国女排最后一役客场战胜日本勇夺冠军,现场及屏幕前的观众看到女排姑娘们携手登上最高领奖台,手捧奖杯,面向五星红旗高唱国歌的场景无不动容落泪,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本身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2.1 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传递正能量

“女排精神”是排球运动正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进入鼎盛时期,士气高涨,勇夺“五连冠”,完美地诠释了顽强拼搏、团结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中华体育精神。一时间,社会各界掀起了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女排精神成为整个民族锐意进取、昂首前进的精神动力,激励着各行各业不同劳动者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报告文学《中国姑娘》中描述陈招娣主动向袁伟民请求加练的“苦练”一文还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从“五连冠”,到2003年重夺“世界杯”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大逆转,再到2015年又夺“世界杯”冠军,顺利拿到直通里约奥运会入场券,可以看出女排精神从未中断,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时期以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基础的走向国际化、专业化的团队合作形式和科学训练。并不断超越自我,以人为本的新女排精神持续激励着人们。

近几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大国地位的凸显,但社会上渐生慵懒之风,懒惰不干事必定滋生享乐主义,在实现中华民族强国梦的紧要关口我们决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应居安思危,继续发扬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国际竞技场上,郎平是“铁榔头”,朱婷受伤后返场连砍关键分建奇功的故事,其拼搏精神是每项集体和个人事业取得成功的必备要素。可见女排精神会不断地为每一个时代注入持久的正能量。

2.2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传递正能量

排球运动产生于不喜欢激烈运动的人群对运动的渴望,其本意是满足更多的人参与运动休闲和娱乐的需要,其起源就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对人生命价值的关怀,同时对其发展不断反思的人文精神,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体育和游戏的范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在欣赏排球比赛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排球运动,从而创造了适应不同人群和环境变化的、反映排球运动特征的多种活动方式作为运动娱乐项目。适应不同人群的有软式排球、气排球、小排球、妈妈排球等。适应不同环境变化的有沙滩排球、公园排球、草地排球、水中排球等。甚至有人发明了开发智力的国际排球棋,将排球和队员引入棋盘和棋子中。可见,排球运动还把目光投向了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这些需要更多关心的人们,让他们参加排球运动,体验对抗竞争、娱乐和协作的体育文化和精神。

“以人为本”不应只是一句时髦的口号,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我们必须科学理解、正确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排球运动是一项非常适合全家男女老少一起参与的运动,有利于家人在运动过程中可交流情感,增进亲情,促进家庭和睦、兴旺,社会安定、繁荣。

2.3 团结公平的竞争文化传递正能量

根据排球运动特点,排球比赛归根结底是为了使球落到对方场地上或者球碰触对方球员身体后出界,这就要求双方队员充分发挥各自聪明才智,通过精心设计和巧妙配合,在尽量减少自身失误的同时使球落入对方场地。一个人不能连续击球的规定,决定了只有依赖同伴才能继续进行,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比赛胜利,这点对于青少年来说尤其重要。现在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自我中心主义意识较强,参与排球运动能够培养他们的公共关怀意识,提高与人协作能力,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理想社会的需要。除了通过竞赛规则保证双方在公平合理的条件下展开攻防对抗,比赛中还引入“鹰眼”技术辅助裁判进行精确判罚,每场比赛每1局双方各有2次挑战鹰眼的机会,减少了可能出现的误判、漏判等人为因素,确保了比赛在尽可能客观、公正、透明的环境下展开。

现代社会是一个到处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现代人不仅需要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更需要扮演各种角色的机会和公平竞争的环境,排球运动恰好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场所。比赛时双方队员分前后两排有序站立,采用每球得分制,换发球时队员在场区内轮转一次,每个队员在不同的位置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参与竞争的机会也是相等的。这种团结公平的竞争文化为培养人们公平竞争意识和在不同竞争环境中灵活应变的能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发挥着重要的正能量作用。

2.4 对美不断追求的精神传递正能量

美是体育运动的灵魂,排球运动中处处折射着美学元素,具体体现在:(1)排球运动塑造着更加完美的体形。哈萨克斯坦女排运动员莎宾娜,因为长相甜美,身材比例犹如模特一般,受到广大球迷的热捧。长期从事排球运动的球员都会肩膀宽大、胸廓厚实、臂膊与胸廓的比例等非常协调,符合健与美的标准。(2)排球技术是那样的精细、高超。运动员在场上的重扣轻吊、前扑翻滚,以及紧急情况下的鱼跃救球等都使人叹为观止。(3)排球比赛是体能、技战术方面的比拼,更是意志品质方面的较量。非常的成绩需要非凡的努力,需要长期系统的刻苦训练,成千上万次动作的重复,运动员们忍受着常人想象不到的训练伤痛,体现了无比勇敢、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团结奋进、顽强拼搏的精神美。(4)排球运动又从不局限于室内,人们来到户外、公园、沙滩,体现了现代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及回归自然的诉求,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不断追求。设想一下美丽的午后沙滩上,一群阳光帅气、青春靓丽的运动员头顶蓝天、沐浴阳光、光着脚板,在柔软的沙子上尽情地跳跃、滚翻,这本身就是一副美好的画面,怎会不令人向往?

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排球运动体现了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不仅培养了团队精神、规则意识,提高了个人修养和文明素质,还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对美的不懈追求又能帮助人们分清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从而坚决扫除那些腐朽的、丑陋的、邪恶的现象,让阳光、美好、高尚的思想和行为更好地占领阵地,进而普及开来,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5 乐享终生的健身文明传递正能量

排球运动不拘泥于形式,比赛规则简单容易掌握且可以变通;人数可多可少,不同性别、年龄和训练程度的人都可以参与到排球运动中来;运动量大小可自由掌握,人们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通常参与时间越久、水平越高,对抗程度越激烈、健身效果越明显;对场地、器材以及气候状况没有较高的要求,既可组织专业的竞技比赛,也可进行普通的娱乐活动,使人们在享受排球运动无穷乐趣的同时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仍然身板硬朗、思路清晰,主要得益于其每日参加气排球运动。

近年来,球场暴力冲突事件早已屡见不鲜。相比之下,排球运动则是一项非常文明的运动,因为隔网不存在肢体接触,安全儒雅,符合现代人的心理。通过强有力地扣杀使人的天性、个体的攻击本能和享受胜利的欲望得以宣泄,最直接、最富有力度地表现人的本质力量,满足了现代人的不同需求。运动员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与对手较量,服从裁判、尊重对手,没有不文明的言语,更不会出现野蛮的举动。无论欣赏还是参与排球比赛,人们都能充分感受到排球运动的魅力和参与者良好的个人修养,实现了运动与文明的完美结合。

3 结 语

一场排球比赛需要大量的跳跃和不同方向的移动,参与者通过不停地跑动,在达到强身健体目的的同时又能获得愉悦轻松的情感体验,从繁重的工作或学业中解放出来,身心得到放松;通过高声欢呼和拍打击球缓解压力,释放激情,提高生活幸福感,从而以更加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正值中国女排时隔11年重登世界之巅,再次唤起人们对于排球的热爱,我们有必要继续对排球运动中所蕴含的正能量进行研究,发掘其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今后我们不仅要进一步做好排球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工作,更要借助媒体的力量积极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

[1] 苏玉凤.排球文化的特性及社会价值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4-37.

[2] 孙强.排球运动的人文精神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1-142.

[3] 蒋自俭,赵先卿.论排球运动的美学特征及美育功能[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1-54.

G842 文献标识码:A

1674-151X(2016)02-114-03

2015-12-27

赵鹏威(1989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排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女排排球能量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正能量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女排世界杯夺冠电视观后作(外四首)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壮哉,女排精神!
开年就要正能量
正能量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