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视瓶颈开“心锁” 为所应为齐“射门”
——对“足球进校园”理念的再思考

2016-11-28房奇峰如东县岔河中学江苏南通226400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5期
关键词:执行者瓶颈进校园

房奇峰(如东县岔河中学,江苏 南通 226400)



正视瓶颈开“心锁”为所应为齐“射门”
——对“足球进校园”理念的再思考

房奇峰
(如东县岔河中学,江苏南通226400)

如今,“足球进校园”作为一项国策,已经举国燎原。作为新生事物,必然是基于时代发展趋势应运而生的历史性产物,这是毫无疑义的。在科学的顶层设计转变为基层实操时,制定各种各样的方案、计划也许不会勉为其难,但是,遭遇一些瓶颈,也是符合唯物主义的必然,是客观存在的。而以此为动因,足以引发人们对“足球进校园”这个命题产生更为接地气的、更为积极的思考的冲动。而冲动的归因则是对诸多瓶颈追本溯源,消除“误解”,厘清认识,形成共识,从而,最大化地释放“足球进校园”彰显素质教育真谛的正能量。

1 一线教师的局限性是学校足球教育教学的关键性瓶颈

正确路线及方案的效应取决于执行,执行的效应取决于执行者的信仰,精神的反作用力就是贯穿实施的生产力。应该说,当下基层学校在足球教育教学方面存在人、力、物诸方面的条件制约是事实,但是这些“唯物”类的瓶颈,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加大投入,实现硬件达标等机制来即时打通。而实践操作的目的在于取得实效,当客观条件万事俱备,其执行的效益仍然会参差不齐,为什么呢?这就是相关的执行者的思想理念模糊,如同一把“心锁”,成为了制约的瓶颈。那么,对这种瓶颈极本穷源,即彻底地推究本源,使之水落石出,才便于对症下药,激发出执行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取得预期的效益。

1.1思维定势,意识淡化

为什么作为执行者的一线教育教学人员仍然有思想理念的瓶颈呢?现实情况是,学校经常碰到“xx进校园”的专项“一次性”的检查活动,如“税法教育进校园”“廉政教育进校园”之类,常常因为“限时完成”的验收而总是“过关”了。一线教师早已耳熟能详,于是把“足球进校园”也认为是同质化的“过场”,而没有主动地深刻认识“足球进校园”是教育的“长线产品”。而且,“足球进校园”毕竟没有诸如“白板互动教学”之类的机制性活动必须人人过关,教师也难以主动地升华起“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个体的创新意识显然没有能得到应有地激发。这种隐形的个体“无意识”,对“足球进校园”实操效益的制约影响必然是有形的。

1.2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教育系统有例行的评优评先,现实的生态是,因为“名额限制”的规则,其余的芸芸众生习惯了“无动于衷”,消弭了工作激情,遑论倾情携手,形成合力,协同攻坚。目前,根据“足球进校园”的“试点”机制、“特色学校”性质,且一些学校内部遴选专任足球教学的师资,体育教师对“足球进校园”不是“人人皆可与焉”,那么,教研组内的其他教师就不必“人人有责”地投入和协作了。

1.3边缘挤压,无能为力

备受关注的“足球进校园”已出方案,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并非所有孩子都要参加足球考试。但是,家长却因此而“多心”了,认为“选修课”会让足球变成奥数般的负担;足球运动的生理安全保障有“悬念”。学生则不愿因为贻误学业而“前途不保”。一些学校为了升学利益而“膨胀”文化课,挤占体育课,挤压这类“选择性”课程的课时亦是常例,体育教师只能徒生浩叹,“心下且自慢了”,不经意间也会怠慢了“足球进校园”。

2 透过纷扰,把握来龙去脉,廓清“路障”

客观上,构成“足球进校园”的瓶颈不一而足。以上看似披露了基层教师的“不作为”,其实,透过教师现实生态的“大背景”可见,形成相关瓶颈的根源实出其“后”。如果考虑了从“足球进校园”政策定性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到教学“资格”(资质)的限制,还有日常体育课的存亡状态,以及家长和学生对运动安全和专业前途的疑虑等,那么,专门给教师打上“主观故意”的问责烙印,是有失公允的。

出于对“足球进校园”命题的爱之深,必须掀开“足球进校园”的国策“盖头”,厘清概念,返本还源,从而无忧无虑地把“校园足球”准确地“射”进办学建设中的“文化之门”,“射”进学生为全面发展而学习足球的“信仰之门”“心灵之门”,那么,有形的足球才能成为转动素质教育和民族功利的“梦想魔球”。

3 提高精准靶向能力,打通“最后1公里”

目前,“足球进校园”的实施正在平稳地“亦步亦趋”。我们应该筛选出实施过程中所遭遇瓶颈的“靶区”,精制有益的靶向药物,在“足球进校园”的战术实践中,进行精准靶向,从而有效打通实施效益最大化的“最后1公里”。(1)要在教师中进行“足球进校园”的国策教育,进行历史性的纵向上和时代性的横向上的坐标意义的再认识,认识其教育价值和之于民族功利的意义,从而在学习和践行中执着勇进。一线体育教师中的每个“普通一兵”,之于素质教育的实践是责无旁贷的,应该自警自励:既然足球“进校园”了,那么,就应该在坚定的信仰下,揽为己任,义无反顾,“小车不倒只管推”。(2)进行“足球进校园”的科普教育。正如“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国家战略的推行,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撑,更要对全民进行科技意识和知识的普及教育。对于足球的运动科学及相关的安全知识、保险知识,都应该进行社会性的科普教育,尤其是对学生家长的普及。客观上,学校教育本身就是社会建设的一部分,“办群众满意教育”不单纯是学校的义务和追求,足球教学也只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任意一科(课)”。人民网江苏视窗近日的一篇评论“抛开个人喜好看江苏“足球必修课”就彰显了舆情正面导向的正能量。可见社会舆情也是进行科普和认识疏导的有生力量。

在落实了硬件建设、课程建设及保险政策等“硬性”主件之后,师资的建设也应该与时俱进地创新,除了在职培训,不少有识之士还呼吁拓展退役足球运动人员“进校园”任教的政策渠道。

正确的路线已经确定,只有社会整体联动,各方为所应为,作为执行者的一线体育教师就应该能够心情舒畅而且理直气壮地实施有效教学,催发“足球进校园”的民族之花。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5-029-02

收稿日期:2016-03-27

作者简介:房奇峰(1975~),中级职称,本科。研究方向:足球教育。

猜你喜欢

执行者瓶颈进校园
“最关键”的施工力量——决策者、执行者与实施者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浅谈副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定位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绕过瓶颈
对联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