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与文化博弈中的武术①
2016-11-28赵宸阳白晓蓉
赵宸阳白晓蓉
(1.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2.温州大学体育学院 浙江温州 325035)
资本与文化博弈中的武术①
赵宸阳1白晓蓉2
(1.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2.温州大学体育学院 浙江温州 325035)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从文化、影视文化、生态文明等几个视角,对武术的发展展开论述。武术作为国家重点扶持项目之一,研究武术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传播是紧扣时代发展的主题。该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资本化武术发展的阻滞。(2)从武术的竞技性论武术发展。(3)“影视表演”中文化的归属。(4)全民体育对武术的呼唤。(5)“生态文明”下武术的和谐发展。(6)武术回归校园等几个方面,研究资本与文化博弈中的武术,武术如何发展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加快建设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博弈 生态文明 互联网+文化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文化思想,是以中国的文化国粹“武术”为伊始,凝聚起全国人民的心,让人们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在异国政客文人的眼里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符号有:“汉语、北京故宫、长城、孔子、道教、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针灸、中国烹饪等”[1]。武术作为文化精髓之一,作为人类历史文明的见证,它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
1 资本化武术发展的阻滞——武术本身的内涵及特点
武术进军奥运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为什么迟迟被阻挡在奥运的大门之外,这个问题是被学术界一直讨论的问题,有人认为武术商业化、市场化是迟早的事?有人说:“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武术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文化模式和价值尺度,为武术市场提供了永恒的生命力和活力”[2],但也有人认为武术市场化是不可行的,它存在重重阻碍。比如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的保守,竞争和激励机制的缺乏,比赛形式呆板,对媒介和消费者缺乏吸引力等等。但是笔者认为这些原因都不是武术资本化阻碍的根源所在,为什么韩国的跆拳道2000年就进入奥运会比赛项目,而中国武术不能,为什么日本柔道在1964年进入奥运比赛项目,而中国武术不能;为什么英国的拳击在1940年进入奥运会比赛项目,而中国武术不能,更加戏剧化的是这些运动项目中都有中国武术的影子。河南卫视的“武林风”盛行,“散打王”以散打为主要的比赛项目;“武林风”以搏击为主要的比赛项目,但是散打与搏击是中国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吗,似乎是杂糅国外的技术元素,作为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似乎有些牵强。那么,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迟迟徘徊在奥运会的大门外,值得大家反思。
1.1 武术的“文化之源”
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着各种文化元素,有养生学、伦理学、美学、哲学、兵法学等传统文化思想,武术理论内容非常充实与丰富,注重的是“内外兼修、德艺术兼备”。首先,武术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武术由“一门杀人的技艺,变成惩恶扬善、除暴安良、驱邪扶正的教化手段”[3],而竞技场上只有动作的规范性与功利性的输赢,与惩恶扬善、驱邪扶正的传统美德毫不相干。其次,在武术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渗入了人道主义精神以及社会伦理,使得“武术的技击技术得以弱化,杀伤力得以隐匿,功利价值得以淡化”[4]。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技击格斗,武术的精神在渐渐升华,向“德为艺先”,中华民族的“仁”为核心的文化观念转变,使武术技击技术具有更高的艺术美感和存在价值。
武术作为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有着深厚的历史责任感。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流传使命。但是,现阶段商业化做秀的“武术”比赛将武术变得更加功利性、格式化。“武林风”就是迎合大众口味包装后的“搏击”,所体现的是被西方文化染色的中国搏击。这种娱乐化的,以收视率为目的,包装出来的,功利性中国武术如何承载文化传播的重任,值得大家反思。
1.2 技击术的价值追求
武术是“徒手或手持武器用于搏杀或格斗的方法”[5],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技击技术。在古代,武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谋生手段出现,比如街头卖艺,镖头,教头等等;一种是防卫敌人的保护手段,如战乱时期的保家卫国,防止外来民族入侵。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根据自己的经济、文化和价值观,造就了不同的技击技术,比如,跆拳道、搏击、拳击等等,它们都是用智慧千锤百炼创造的具有“民族风”的“武术”。
我国的技击技术是先辈们用智慧和体验造就的技术,有着深刻的内涵。首先,武术技击的技术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武术技击的体悟是对一个练武者的基本要求。“武术的体悟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是因为人认识的是其所能认识的东西[6]。”中国武术的意蕴不是几次体悟就可以穷尽,需要“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长年积累,只有不断地体悟才会对技术动作有深厚的了解并不断完善,才能达到形神一合。其次,武术技击是留有“空白”的遐想和对生命的感悟。习武者在练习的过程中,把对手假想出来,不断地对自身技术进行摸索和完善的过程,对于观看者来说就是表演者对于虚拟对手的攻防,以及每个技术所要表达和传递的技击。“武术之道体现为技艺的最高境界,更表现为超越性的生命体验和人生价值,以及对天道自然宇宙的生化之理的体验和体悟[7]。”武术不只是争强好斗的手段,更是一种精神的内化,是“天人合一”的体验与领会。武术的庄重和艺术遐想是“武林风”论输赢和功利所不能展现的,这种形式的展现只是对中国武术的糟践。
1.3 武术的庞杂对资本的负效应
从拳种来说,就“源流有序,拳种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一共有129种[5],还不算有自娱,观赏性的拳种。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在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外来文化发生碰撞,只有保持原有的艺术形态,才会吸引很多来自异国他乡痴迷者的喜爱。张岙年《哲学文化随笔》中写到一个民族文化与较高的文化相接触,固然可以受到刺激而大进,但若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也有被征服、被灭亡的危险。在武术市场化发展的充斥下,势必要以一定的规则和评价标准框定竞技武术表演。就像“武林风”的表演形式一样,以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得分”,不仅遏制武术“百花齐放”式的发展,对武术进行修剪、调整,灭杀了“本源”,而且改变了创始人对武术动作创编的初衷。
武术多样和复杂的形式流露着不同的文化精髓,这正是中华武术原有的发展价值所在。武术如何汲取养分以保持武术本真是人们必须坚守的最低“防线”,让文化流传于世并保持本源,是武术文化发展的基本追求。
2 从武术的竞技性视角论武术的发展
武术的竞赛性与商业化发展表现在1996年对武术比赛的难度动作做出了规定,过去的武术派别林立,经常会出现一些大型的比赛来统领江湖。他们比赛的主要形式有几种:一是,适可而止。高手过招一试深浅就知道对方的功力,不再进行打斗,对手之间有武道、仁和、礼让。二是,以命相搏。在比武之前签下生死书,当场毙命或者被摔出场外即为输,这种在散打柔道中是没有的,只要触及到对方某部位得分即可,也是点到为止式的搏击。三是,武术不受任何限制,因为中国武术派别繁多,有各种各样的动作,比如中国武术有佯装倒地,但是暗藏玄机的功夫。如果他自身内功好的话,你打多少次都没事,但是他一招可能就让你毙命,所以武术的许多玄妙之处,是规定不了的。
现阶段武术比赛的主要形式是套路以及散打。套路比赛类似难度系数比赛打分,把武术格式化,也变成了追求高难度动作的机器,体现不了人文气息。散打的主要形式是各种柔道、摔跤、跆拳道等一通乱打,没有中国自己武术的“精”,观赏性不高,让不懂武术的国人没兴趣观看,降低了他们对武术的深入了解。或者是观看者只会看到胜负,却了解不到中国武术几千年文化的“内敛”与“从心所欲”。
就像鲍宗豪《数字化与人文精神》中所说的一样“不复存在的事物之所以不复存在,是因为它的合理性不复存在。”社会的发展对武术“变革”提出要求是正常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逆流而上。“大数据”时代的冲击让武术出现了许多无奈,到底该怎样变换,迎合大众的口味还是保持传统,濒临灭亡的武术,急需人们做出回应。
3 “影视表演”中武术文化的归属
中华影视文化在世界最有影响的不是中国的文艺片,而是“功夫片”,但令人感到滑稽的是,中国的文艺片在内地却备受青睐,这与立足世界影视界的“功夫片”却极不协调。功夫片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他们的电影让许多外国人对中国武术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向往。
李小龙在加州长滩国际空手道大赛上表演蒙目拦截攻击、寸劲拳等绝技,引起了世界的轰动,他的“功夫片”扮演了传统中国人的形象,与其说是武术表演,还不如说是李小龙身上具有的不畏强权、勤奋、勇敢的精神吸引了世界的眼球,用自身的经历证明了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他创造了中华武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坚持中国原有的武术文化底蕴,吸收外来文化,创造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根源才会更具有持久力与传播性。
4 全民体育对武术的呼唤
体育在举国体制的大背景下,全民体育的发展相对滞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如此。邱丕相说过“竞技武术的发展只是少数人的参与,而忽略了大众[5]。”2014年10月出台了《关于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从国家的高度对全民健身发展战略做出了规划,武术作为文化的精髓和健身的一种手段,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健身效果来说,虽然武术不能包治百病,但是作为流传下来的文化技艺,它不仅有健身娱乐的效果,也能缓解信息时代快节奏生活带给人们的压力。再者,武术的发展也可以加深民众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加强民族文化自信。武术也有它独特的健身效果和文化根源,中国有自己的健身项目和文化,不用效仿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或者印度的瑜伽来健身,中国有扎根自己土壤的武术。
5 “生态文明”下武术的和谐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8],说明生态文明的发展在未来是新趋势,狠抓战略方针,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它的发展无论是生态文明的角度还是从武术自身的角度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生态文明的内涵来分析武术,基本内涵可以从3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回归到自然人们每天清晨伴随着音乐和鸟语花香,在公园里穿着白色武术服,一招一式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有为到无为的状态。二是人自身的和谐。就是从人的养生角度来说,太极拳主张“身随动,心贵静”,是和谐世界对内心静的一种体现。这种与世界融为一体的精神常态,是整体世界观的体现,是人们在闲暇时间静下心来体会的一种“儒雅”运动。太极拳法刚柔相济的和谐、动作与意念的和谐,处处都洋溢着和谐的气息,让人们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仿佛就在仙境一般。
武术与社会生态文明同步发展,为体育文化建设铺平道路,体育文化的精髓处处蕴藏、传承着特有的中华武术文化,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选择。
6 武术回归“本源”——校园武术启动
阮伟的“武林大会”曾经让129个武术拳种进行一对一比赛,不分级别与种类,受到国内与国际的热捧,并创造了3.4亿的收视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问题都暴露出来:“业余选手水平不高,打得不好看,而且练传统武术的人越来越少,选拔选手时常面临无米之炊的境地[3]。”
承袭武术精华的国人越来越少,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习跆拳道,却很少有人问及武术,加上体育作为边缘学科不受重视,武术在校园发展都是有名无实。虽然很早就在校园推广,但是没有使学生很好地去承袭下来武术的文化,因为学校的武术教师比较缺乏,加上传统的“重文轻武”思想,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不高,还因为学生对武术文化的了解比较少,加上武术的难度系数比较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起来。
那么如何让武术在校园发展起来呢?首先,让学生充分了解武术文化、武术招式的意义,体会武术的道义。其次,学校增强对武术的重视以及师资力量的投入。最后,就像足球发展一样,也让武术在校园里热闹起来。把武术也作为中考或者高考的项目之一,或许武术的发展会被家长、学校以及学生高度重视。
“将武术作为国家重点扶持项目之一”,这估计是让武术回归校园的最好途径,这也是校园武术发展的政策支撑。让武术的发展和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有章可寻,不再只是单一地为商业化发展从武术学校培养人才,而是推及到学校,推及到每个学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面对很快就失传的武种,人们必须挽救,文化的烙印中国不能失去。
7 结语
社会转型时期,武术是国家高度关注的一个运动项目,现行武术商业化发展已经有20年左右了,不仅使武术改变了动作招式,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武术本身的精神内涵。在全民健身的政策推动下,武术不仅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一种健身手段,更重要的是它有着传统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面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武术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国人做出更多的努力,以促使武术文化回归,让武术源起民间,回到民间,传承到校园中去,将武术很好地与全民健身融合起来,建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让武术继续传承和保持本真,不要让市场的吞噬了武术的文化精髓。
[1]唐晋.论剑:崛起进程中的中国式软实力[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
[2]吕梅.关系营销学视角下武术市场的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中国功夫现状:陷资本江湖梦想破灭 中看不中用[EB/OL]. (2010-01-31).http://www.cnkungfu.org/Kungfu/2010-01/3977.htm.
[4]王岗.中国武术文化要义[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5]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戴国斌.体悟:对武术的解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 (1):61-63.
[7]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编.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62.
[8]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5-06 (1).
The Game of Capital and Culture in Wushu
Zhao Chenyang1Bai Xiaorong2
(1.Graduate School,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2.Sports Institute,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Zhejiang, 325035, China)
This paper used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logical thin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film cultur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everal, on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launches the elaboration, martial arts as a national key support one of the project, the study of martial arts development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culture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me, the paper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1)The capital of Wushu development block.(2)The competitive nature of Wushu on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3)"Film and television performances" in the cultural attribution.(4)Call on Wushu sports.(5)"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martial arts.(6)Martial arts return to campus, and several other aspects, the research capital and cultural game in the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development is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new normal"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 needed to solve the problem, but also speed up th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ulture, to solve the issue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rtial arts of,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a dream".
Game theor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ternet plus culture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5.001
G852
A
2095-2813(2016)12(b)-0001-03
赵宸阳(1992,5—),男,江苏宜兴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公共体育政策。
白晓蓉(1990—),女,陕西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