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体校文化课师资队伍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6-11-28梁剑同
梁剑同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广东 广州 510663)
广东省体校文化课师资队伍现状与对策研究
梁剑同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广东 广州 510663)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将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上升至国家层面。2012年,国务委员刘延东阐述了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要求各部门、地方重视对广大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但是,“学训矛盾”问题在体校仍然突出。体校对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重视程度、师资整体教学水平等问题,阻碍了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广东作为体育大省,各级体校是重要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广东省体校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地区师资队伍的不平衡、体校文化课师资培训管理制度偏弱等师资建设方面问题,制约了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因此,建设起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文化课师资队伍,对培养全面型体育后备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广东省体校文化课师资队伍现状
笔者于2012年至今组织进行广东体校文化教育的专题调研,对山东、江苏、上海等地区体校以及广东省体校、深圳体校、佛山体校、惠州体校、广东省船艇训练中心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召开了座谈会,了解了各地区体校文化教育现状和面临问题,影响体校文化教育的因素,以及体校文化课师资队伍的现状。
在文化课教师队伍方面,经过调查和统计,2011年8月广东省(区、市)各级各类体校教练员总数1840人,各级各类体校文化教师总数793人,文化课教师仅占到教练员的三分之一。按照全国体校师资配备标准,广东体校文化课教师无论在珠三角地区,还是粤东西北地区均明显不足,而且呈现出极不稳定现象。
2 广东省体校文化课师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文化课教师普遍缺编
根据调查结果,广东体校文化课教师普遍缺编,广州、惠州、珠海、揭阳几个地区尤其严重。教师作为传道授业之人,是体校文化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体校文化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文化课教师的普遍缺编,让体校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文化教师的数量不及教练员的一半,体校的文化学习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体校文化课师资的不足,导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法满足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需要,阻碍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对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和退役后的人生规划埋下了隐患。
广东体校文化课教师出现普遍缺编现象的原因:长期不重视文化教育,往往挤占文化课教师编制。体校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动机和方向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金牌战略”和“锦标主义”的影响下,运动成绩成了唯一的考核指标。重运动训练,轻文化学习”的现象非常普遍。由于体校班级学生人数少,年级多,往往一位文化课老师承担多门课程多个年级的教学,使学校有可能压缩教师数;学校在解决教师少的问题上往往采取临时外聘等形式,很难形成稳定的文化课教师队伍。目前更多的解决方法是按照政策推给地方教育局来安排,但因为教学特点、校园地址等具体情况,往往很难兼顾,也终难以落实和解决。
2.2 文化课教师缺乏交流学习、培训
对广东体校语文、数学、英语骨干教师调查情况来看,教师学历已经达到要求,其年龄也正是精力最为旺盛时期。从广东省文化课《考试大纲》研制编写和题库建设工作过程来看,体校文化课教师认真负责。但是,体校文化课教师很少能够参加培训,更难与普通学校文化课教师互动交流,他们特别希望同其他学校进行教学交流研讨,提升教学能力。师资培训是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定期开展教师教学培训和交流,不仅可以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更能提高教学效率。当体校文化课教师长期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教学,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便容易造成理论知识的脱节,教学方法的僵化。尤其是面对体校的学生,他们运动技能十分突出,但文化课学习有所欠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因材施教,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不断与普通学校文化教师交流学习,借鉴经验。
体校自身的封闭性是造成文化课教师缺乏培训的主要原因。我国的竞技体育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业余体校、地方队和国家队的三级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相对封闭独立。体校教育系统与普通学校教育系统相互独立隔绝,缺乏有效的交流渠道和机制。并不是体校的文化课教师不愿主动的向外界学习、交流教学经验,而是外在环境的封闭性压制了文化课教师的学习欲望。加之,学校在文化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不足,使得体校文化课师资培训缺乏物质上的保障,难以建立长期有效的文化课教师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制。
2.3 教学组织方式、方法的不合理
大部分体校教师的运动技能与教学融合能力有所欠缺。由于体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肢体—运动智能突出,但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有所不足。体校大部分教师在上课时仍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采用的仍是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方式落后,上课枯燥无味,找不准青少年运动员的兴趣点,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致使学生学习非常吃力,难以理解知识点,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学生想要适合自身应用和发展的知识,而课堂上提供的资源和素材与之相去甚远,难以形成课堂互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灵性。因此,组织教学的不合理,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文化学习的抗拒心理,加剧体校的学训矛盾。
部分体校文化课教师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学习认知规律的特殊性缺乏认识和了解,导致了“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的教学窘境。理论指导实践,当教师教学理论知识储备不足,面对特殊的情况时,便会手足无措。再者,文化课师资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特殊性,不懂得将运动技能与教学融合,无法运用青少年运动员的肢体—运动智能的优势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动形象的知识点讲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其他智能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加强体校文化课师资培训的对策
3.1 领导重视,加强文化教育投入,解决教师编制
据广东省调查显示:在实际训练中,17.3%的教练员侧重训练课,而侧重文化课的比例仅仅是11.2%;认为两者一样重要的只占到8.4%。为此,各政府部门以及体校领导,必须重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摒弃锦标主义意识,不能眼中只有奖牌和成绩,树立培养全面发展体育后备人才的理念。解决教师编制偏少的问题,稳定和发展教师队伍,大力引进优秀的文化教师,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同时优化教学环境、建立切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待遇,对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促使文化课教师具有教学成就感与归属感,从而保证学生文化学习的连续性、系统性。
3.2 重视文化课教师的校外交流和继续教育
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果忽视教师的培训,就难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各级体校应该提供与普通教育系统开展交流机会,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在职教育,提升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师资培训工作担负着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开拓学术领域、提高实践能力和改进教学方法等任务。教师通过不断地交流学习,如固定时间段参加周边普通中小学教研、参加区一级以上的专家研讨活动等,都能很好地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完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实践能力,成为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都过硬的优秀教师。同时,在教师培训和进修方面,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使师资培训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体校文化教育除了“走出去”之外,还要“引进来”。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和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打破体校与外界的壁垒,利用社会的力量,培育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3 以兴趣为导向,丰富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式
当前体校文化课师资培训的核心问题是:体校文化课教师能否在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进行运动员教学设计。在体校文化教师的培训中,注重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使教师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课堂的教学中,认识到体校读、训规律的特殊性,注重开放、灵活、规范的教学组织方式,可有效地提升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体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运动智能突出,但在其他智能上比较欠缺。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能够因材施教,运用多元化和个性化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数学中最大值这个知识点时,可通过体操比赛时裁判打分的事例来讲解。
4 结 语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广东省各级体校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缺编、教师队伍结构不均衡、教师缺乏交流学习和培训管理制度薄弱等诸多现实问题。教师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虽然广东省体校的文化课师资队伍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通过增加教师资金投入、政策扶持、转变观念以及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式等方法,最终一定会向国家输送高质量的体育后备人才。
[ 1 ]郭建军.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培养优秀竞技后备人才[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4):3.
[ 2 ]石龙,刘晶,高敬萍.广东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考[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1):113.
[ 3 ]王向宏,董建锋,张锡庆.“体教结合”模式培养我国竞技后备人才运行状况的研究[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1):106-110.
[ 4 ]吴秀华.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研究[ J ].教育新论,2009(10):8.
[ 5 ]张霞.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的艺体专业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27(5):130-131.
G807
A
1674-151X(2016)09-073-03
2016-07-18
梁剑同。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