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运动心理弹性量表编制的理论研究

2016-11-28TheoreticalStudyofMakingTeenageSportsResilienceScale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心理弹性量表青少年

A Theoretical Study of Making Teenage Sports Resilience Scale

王宇航

Wang Yuhang



青少年运动心理弹性量表编制的理论研究

A Theoretical Study of Making Teenage Sports Resilience Scale

王宇航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临汾030006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Shanxi, China.

1引言

心理弹性在国内外的研究广泛而深入,相应的量表也逐渐成熟,但这些量表都是针对某一群体的量表,对于特定事物对心理弹性影响的量表并不多见。运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必不可缺的,它不但可以使青少年身体上得到一定的锻炼,对其心理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为编制青少年运动心理弹性量表提供理论依据。

2心理弹性的概念分析

心理学领域将心理弹性主要界定为以下倾向:

(1)心理弹性是一种结果,即在经历巨大的创伤后可以产生积极适应性的结果,如Masten,Best和Garmezy将其定义为:经历压力、挫折、创伤后机能的维持,即处于危险情境中的青少年仍有胜任行为级有效机能。

(2)心理弹性是一种能力、品质。个人处在危险情境中或遭遇挫折,仍可以做出健康的策略应对。也就是说个体从消极的挫折中恢复,且灵活多变的应对外界变化的能力。

(3)心理弹性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适应过程。是个体与外界环境的一个互动过程。此定义包含两条件:个体处在危险情境或挫折中;尽管有负面情绪,个体却能通过自身的适应应对技巧来获得良好适应。

心理弹性大小不但有先天遗传,后天的各种生活经历对其影响很大。它有高低,后天训练可使心理弹性提高,且从低龄开始培训越利于其心理弹性发展。青少年正处在身心不断完善的年龄,且运动的过程是复杂多变的,会给青少年带来一定的挑战与挫折,相比较日常的学习生活,运动或是促进心理弹性良好发展的途径。

3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

3.1 对不同人群的研究

对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弹性通过Bartone,Ursano 和 Wright 等人编制的心理弹性量表来测量其心理弹性,对结论数据进行了统计与总结,最后得出:在心理辅导后比心理辅导前的心理弹性要好。

多重侵害青少年情绪问题及其与心理弹性关系主要是做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多重侵害青少年存在着更多抑郁情绪、焦虑,心理弹性好的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较少。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主要是偏重于质性研究,对吸毒人员女子进行了扎根及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最后对吸毒女子的心理恢复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一主要是来探究青少年在高危情境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对青少年心理弹性的辅助作用。总之,心理弹性研究的方法多样,且在心理学领域对于心理弹性的研究多集中于以下几类人群:青少年(大学生为主),特殊人群(经历重大灾难、吸毒人员、留守儿童等)。

在研究对象的选择方面,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心理不断完善的过程,特别在心理(除特质)建构方面处在一个重要的时期。此阶段他们的认知、情感等都在不断的完善与建立。心理弹性是可以不断强化的(心理弹性量表,分值越高,心理弹性越强)。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主力军,但是肥胖儿童、心理问题儿童在当今时代成上升趋势。特别在计划生育政策下,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人都比较娇惯与宠爱。导致他们吃苦能力差,不喜欢参与挑战与竞争,情绪不稳定,遇到逆境困难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参与运动时,许多时候有着抵触心理甚至是厌烦心理。甚至有时会发生青少年的体育暴力现象。且许多研究认为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群如:运动员的心理弹性高与常人。

3.2 采用干预的方式来探究心理弹性的可塑性

在张军《学校体育心理弹性干预研究》一文中,作者意在削弱消极因素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信息、能力促进体育教学更好进行,同时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作者通过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体育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合理期望和愉悦的体育教学氛围来设计体育课模型,学生遵循设计好的课程进行去学习,结果发现对课程中具体细节细微的处理和对保护因素的有效利用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心理。

在刘步委的《体育干预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危机的实验研究》一文中,通过调查、分析、设计实验、实验室测等环节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用体育的方式来干预,最终促进了他们心理弹性的提高。

3.3 对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分析

多通过调查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来探析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通过成人心理弹性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等对大学生进行测试。测试对象被分为:男、女;贫困、非贫困群体。结果发现贫困非贫困社会支持因子的差异较显著(社会支持因子、性格外向性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男女生在自我认知,未来计划上差异显著。最终得出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神经质及生活事件可有效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3.4 对心理弹性机制的探究

压力缓冲效应:可以缓冲压力逆境消极影响的因素。如社会的支持,责任感等。

链接效应:认为与心理功能发展无直接因果关系的(父母离异、工种等)因素可引起心理疾病。

敏化及钢化效应:挫折、逆境若使面对消极的心理增强为敏华效应,反之为钢化效应。

补偿模型:保护型因子与危险因子的相互正负向补偿。

挑战模型:危险因子与过程结果有曲线关系,低级中等级别的危险因子对应消极发展结果。只有中等水平的才对应积极发展结果。

调节模型:保护性模型中的因素与危险因子的交互作用。

3. 5 对心理弹性量表编制的研究

心理弹性量表在中国多数研究是将国外量表汉化,然后进行信效度检验.如:《Wagnild-Young心理弹性量表(RS-11)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

4小结

研究多是干预性研究为主,且在心理弹性量表的应用上多是直接综合运用前人所编制的量表,针对了不同人群进行了研究,没有对不同的事件以及不同的情境做一个限定。心理量表是规范化、标准化的问卷。量表法是运用量表调查、测定研究对象主观态度以其强弱程度的一种测量方法。多用于心理测验,如智力、能力、情绪、态度等心理特征等的测定。量表需要明确的理论依据,通常量表编制都是根据理论来决定它编制的架构。青少年运动心理弹性量表将在已有量表的基础上,结合运动情境进行及质性研究进行。

参考文献:

[1]席居哲,Sang Biao,左志宏.心理弹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8,31(4):995-997.

[2]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40(8):902-919.

[3]王燕秋,张佳佳,任景敏,等.大学生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2010,32(7):684-686.

[4]曾守锤,李其维.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综述.心理科学[J].2003,26(6):1091-1094.

[5]周跃萍,马剑虹,李韬.心理一致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6):1134-1135.

[6]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 (5):658- 665.

[7]曾守锤,李其维.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综述[J].心理科学,2003,26(6):1091- 1094.

[8]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5.

[9]张军.学校体育心理弹性干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3,36(2):303-306.

Wang Yuhang

摘要:结合心理弹性量表的相关研究,解读心理弹性的相关理论构成,分析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影响,为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的编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心理弹性;量表

Abstract:Combining relevant study on resilience scale, the paper interprets relevant theoretical components of resilience.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sports on teenage resilience, the paper provides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making teenage resilience scale.

Key words:teenagers; sports; resilience; scale

作者简介:张驰(1990-),男,山西临汾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心理学。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3.056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6)03-0130-2

猜你喜欢

心理弹性量表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心理弹性”从何而来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