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分析①

2016-11-28王建朝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2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4期
关键词:马太效应网络化竞技

王建朝(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2)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分析①

王建朝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2)

大学体育是高校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公共课程,因此人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课程观以及学科观,积极展开大学体育的网络化教学,并实施相对的管理模式,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中出现的弊端。该文对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的具体体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其相对的管理模式。

大学体育 网络化教学 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发展,教学模式改革也在不断进行。在现实的高校中许多公共课与基础性课程中也出现了教育的内容与模式等问题不适合现实,理论和实践操作完全脱轨,这并不能有效改善学生群体,不仅仅使得大学体育教育课程效率低下,导致对体育教育课程的关心减少,对学生而言也很难有身体素质上的提高。这对课程的开发来说很难,另外也有开发学生能力的限制。当然,只要有积极的大学体育教育,有相对应的管理模式,实行积极网络化教学,取得更好的教育的结果是可以实现的。

1 大学体育课的网络化教学

1.1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体系

大学体育网络教育系统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展开,也使大学体育网络教室得到进一步衍生。第二课堂建设可以在网站课堂的基础上,让学生养成一生的良好习惯,学生可以开发进行与运动神经有关的体育教育课程的训练,它是为学生开发出的第二块身体能力训练和运动平台的空间。具体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1将体育课程学习网站建立起来

学习网站关心学生的课外学习,主要目的是体育经验的加强与交换。体育课程学习网站的主要工作是课外体育的兴趣开发,鼓励学生通过网站交流相关经验。体育课程学习的网站通过语言、照片、录像数据等不同形式,用以记录在体育过程中。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记录详细的问题能够细心地、全面地反射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信息方式的演示和教学上的体育资源的积累,是为了团结强大的能力。拥有这种类似网站的好平台的学生还可以根据提供的相关路线、日程和录像进行学习,哪怕他并没有选修到相关的选修科目。当然,其另外可以满足一些由于体育选修课组成分布不均而无法学习的学生通过教学和教学录像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解。

另外,与网站的建立密切相关的是网络的教学和生活。从大学生的现状来看,在网络上所有种类的聊天工具都可以巧妙地使用,而教师可以运用这些聊天工具如QQ、微信等,将真实的体育知识、资源和图像,以及实际的录像视频教程等各种类型给学生观看,以便了解这些体育相关的知识,了解学习网站,观看时间根据可以使用的自由时间进行自由分配。当然网络教育的专业管理网站的负责人的任务有高速大量的信息及更新熟读,因此必要的信息分类的及时归类和整理很重要,对教育过程进度的了解和网络教育的更新以及对模式结构更直观的理解让所有学生有效学习的效率提高。

1.1.2建立讨论小组

网络教育系统也拥有强烈的讨论集体即与普通教室里相似的讨论小组,还拥有强大灵活而且全面的教育平台。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兴趣爱好通过小组讨论划分,做到与学生的想法是完全一样的,学生可以在班级讨论后有更完整的体育课程研究和积极放松的学习环境,而学生之间的通信不再是单一的,是可以形成网络上的班级讨论的小团体,同时让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可以更加有趣和灵活。

1.2评价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

评价的目的:体育网络教育评价是为了了解情况,看在网络教育上是否有许多优点,这要与传统的体育教育进行比较,如果没有效果,则要看看有什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在建立学校网络教育时,请不要忘记来评价高校体育网络教学成果。评价过程也与同类评估的常规方法有所不同。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完全高校体育教育互联网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材料的优点,尝试改变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找到一个有效且存在的问题,以便通过这个问题来改进,可以在高校体育网络教育存在的评估中找到这个问题,用以提高高校体育网络课程教学效率。

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系统的评估,它主要是在网络教育系统的形式、内容、主体的基础上进行的。

评价的形式:在评估过程中,有必要设立实验组(在网络中的教育的形式)和对照组(传统教育形式),以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相对改进的效果为评价标准。此外,在评估过程中为了确认结果可靠性需对不同的课程的发展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测试。还可以调查概要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它可以是对老师和学生的访问信息和情报等进行评价。

评价的内容:要倾向于更多的户外培训课程方面相对于教育内容和教学材料的选择,符合学生拥有的实用技能,同时学生可以动员造成心理压力,不益于运动员真实运动水平的发挥;另一方面,在对抗类项目如篮球比赛中,优秀运动员容易被对方锁定,形成多人防一人的局面,不利于比赛的顺利进行。在比赛中东道主与非东道主运动队之间也存在“马太效应”现象,东道主运动员占据主场优势,无论是场地的适应、裁判员还是观众都占据主场优势,更有利于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在选材中“马太效应”充分发挥我国竞技体育区域性发展优势,有利于后备人才的选拔,并从整体上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在国际中的地位,但是也能导致国内区域竞技体育发展失衡加剧,并且不利于“后起之秀”的发展。

(2)在运动训练中“马太效应”在教练和运动员清楚从事运动项目要求竞技能力影响因素的不同等级的情况下,使“长板”优势得到合理地发展和提高,利于运动员的运动水平达到最高状态。

(3)在比赛中“马太效应”为观众的观赛提供了观赛点,对运动员的社会利益有提升作用;但是“马太效应”对整个比赛的消极作用,影响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破坏了公平竞争的机制。

3.2建议

(1)在选材方面,利用大数据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力,扩大选材的范围,使选材在数量方面得到充实。各省的运动队强化管理体制,强化优势项目的同时,补充自身劣势项目;增强区域间竞技体育的交流,促进人才的流动。

(2)在运动训练方面,教练员与运动员强化运动训练理论的学习,将“马太效应”与“木桶理论”相结合,分别找到优势“木板”与劣势“木板”,在发展优势的同时注意劣势的提升,全面、动态地利用“马太效应”为运动训练服务。

(3)在比赛方面,完善赛制的管理系统,保证竞技体育的公平、公正性。

[1]张世林,张辉.我国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马太效应”之研究——江苏省区域竞技体育马太效应发展特征及可持续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2):1-6.

[2]刘景宗.回顾与前瞻: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述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6):28-32.

[3]问梅,李俊.江苏省体育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创新机制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4,33(11):952-955.

[4]高秀华,詹晓梅,于飞,等.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身体形态及年龄的特征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4,33(3):215-217.

[5]史立峰,张辉.我国区域竞技体育“马太效应”发展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1):57.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4.075

G807.4

A

2095-2813(2016)08(c)-007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4.074

王建朝(1978,5—),男,河北正定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马太效应网络化竞技
马太效应
借助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构建网络化模拟军事训练体系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马太效应
如果你是第三种仆人
地铁网络化运营乘客信息需求阐述
这个世界处处都是『马太效应』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