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大热点地区供给侧改革典型分析

2016-11-28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领导决策信息 2016年30期
关键词:供给经济发展

六大热点地区供给侧改革典型分析

■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十三五”开局之年,各地既有“下”的压力,也有“稳”的支撑和“上”的动力,必须妥善处理好下行势能对冲上行动能、要素短板对冲发展长板、“大块头”疲软对冲“小个子”活跃等突出问题,按下改革发展的快进键,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

★7月24日,2016年第三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布会议公报(G20成都公报)称,结构性问题已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回归强劲增长的主要问题。★工信部日前透露,下半年“中国制造2025”的多个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重点包括战略新兴产业、智能制造、信息通信业在内的高技术制造领域。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本文重要信源】

1.周小川:中国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2.刘世锦: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态势是L型加小的W型;3.马光远:用稳定透明宏观政策引导市场预期

上半场,地方经济可圈可点、底气十足,见事早、站得高、民营活、引擎新、力度大、追赶快成为最耀眼的亮点。再接再厉,跑好下半场,各地既要延续上半年经济强劲动力,又要加强经济风险隐患的研判,把握好重点、节奏、力度,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经济稳定向好。

1 见事早,重庆经济的“火锅效应”

现在不同地区行业经济走势出现分化,通俗讲就是“冰火两重天”。“重庆属于‘火’的那一端,跟重庆火锅一样,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都走在全国前列。”今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的比喻言犹在耳,上半年重庆就交出了靓丽的答卷,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连续十个季度领跑全国。

重庆经济“火锅效应”的背后,有市委书记孙政才见事早的超前谋划,全力主导“一盘棋”,大手笔实施“五大功能区”战略,也有素有“金融市长”“学者市长”“重庆CEO”之称的市长黄奇帆的深厚驾驭能力。上半年,重庆规模工业总产值首次实现半年过万亿元,其中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骨架基本成型,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左右,比全市的工业增长速度高出约15个百分点。

重庆市长黄奇帆的一个据说是向中央汇报供给侧改革的视频最近火了朋友圈,其中对重庆经济“火锅效应”也有细致的分析。对于各地来说,学习借鉴重庆经验,就是要瞄准市场推进供给侧改革,闯出一条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的路子。重点是“四个新”即: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完善发展新机制。此前的6月21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署名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长文《培育发展新动能 打造发展新引擎》,将重庆供给侧改革经验概况为三条:增加有效供给,去除无效供给;优化制度供给,强化创新驱动;降低企业成本,去杠杆防风险。

2 站得高,贵州在大数据发展上“钉钉子”

对于长期位列全国经济增速前三甲的贵州来说,经济高速增长是否可持续,是否有质量有效益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对此,国务院日前公布的2014至2015年度各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结果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不仅有速度,更有质量和效益,是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贵州经济形成了新动能、新产业、新产品、新经济、新技术的五个“新”支撑,其中大数据和生态旅游实现“井喷式”增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83.6%,旅游增长41.1%。

取得这样的成绩,与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分不开的,尤其是基于对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敏锐洞察和准确把握,利用当地生态环境好、气候凉爽等优势,以“钉钉子”的精神发展大数据产业,拿下了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金字招牌,并举办了全球首个大数据博览会,抢站了大数据国家战略的制高点。近两年多来,围绕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放在哪里、数据谁来使用三个基本问题,贵州在大数据领域实现后发先行,探索出了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形态和业态,以应用和服务为导向打造大数据全产业链,形成大数据核心产业、关联产业和延伸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让创新驱动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是一句口号,贵州已按下大数据的快进键,其他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不能坐等观望,而要下好先手棋、抢占先机、赢得优势,汇聚、交融、挖掘各类创新资源,找到服务盲点和发展痛点,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和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集聚创新人才,实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吸引制度,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决策看点】

●7月21日,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听取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按照“1+4+X”工作方案,精准务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的落实。一是增有效供给,力求调优存量、做优增量。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集聚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构建多点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去除无效供给,做到靶向施策、主动减量。三是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好“企业减负30条”,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补充制定一批新政策,确保企业真正得实惠。四是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管控好风险。

【链 接】

2016年下半年要防范三个经济问题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撰文指出,上半年,尽管中国宏观经济领域呈现出积极变化,但运行基础仍不稳固,下半年要防范三个经济问题:一是民间投资意愿下降,影响经济增长后劲。民营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投资效益低,现有PPP等投融资模式未能有效撬动民间投资增长。二是房地产泡沫进一步加大。在总体过剩背景下,首付贷、众筹等加杠杆购房手段不断积累金融风险和泡沫,价格大幅度上升,地王频现。三是金融风险进入易发多发期。商业银行的实际不良贷款量和贷款率不断提高,处置难度很大。企业债风险上升,违约事件增多。

资料来源:《经济观察报》2016年7月25日

3 民营活,广东“不再审批”模式全国推广

作为我国第一大区域经济体,广东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期中答卷”,最为耀眼的是,在全国民间投资让李克强总理揪心的情况下,广东上半年民间投资一枝独秀,增速达到惊人的19.6%,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国进民退”形成鲜明的对比。

广东民间投资逆势大幅增长的背后,有新经济、新动能扩张快对民间资本吸附力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广东“不再审批”模式起到很大的促推作用,国家发改委要求在全国推广。广东2013年就在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对企业和社会组织能够自主决定、自担风险、自行调节、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不再审批”。去年,又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大部分企业投资项目不再需要审批。

与广东相比,其他一些地方在扶持民间投资上的政策措施还缺乏配套细则,有的政策所示针对性、操作性不够,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仍不同程度存在。接下来,要从稳定投资预期入手,进一步拓展投资空间,进一步加大政策措施的密度和力度很大,跑好“最先一公里”,同时要强化政策精准落地,跑好“最后一公里”,尤其要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含金量,要着力推进PPP项目发展,解决好民间投资权益和回报问题。

4 引擎新,江西“三新”经济发展快

近年来,“中部板块”异常活跃,除了山西仍延续下滑态势外,其他五个省份均表现优异,江西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上半年,江西省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1%,位居中部第一。其中,以“互联网+”为特点的快递业务量增长71.8%,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增长40%左右。以信息传输、软件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2.6%,服务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在当前经济换挡升级、引擎更迭的关键时期,“三新”经济在“爬坡过坎”过程中发挥着愈发关键的支撑作用。国家统计局已把“三新”经济纳入GDP统计,但整体看,目前我国“三新”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规模还不大、缺乏竞争优势,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还任重道远。

【决策看点】

●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今年6月6日吉林省发布《关于清费减负优化发展软环境措施的通告》(第1号),推出包括停征、降低涉企收费,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优化涉企审批服务等17项政策措施。7月中旬又发布第2号通告,推出包括清理规范工程建设保证金、持续深化简政放权等9项政策措施。

【链 接】

中国经济调整可能呈现双底部

7月26日,《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6—2025):由数量追赶到质量追赶》研讨会在京举行。课题组表示,当前中国经济依然面临大的下行压力,“底”在何处,从高速增长“降落”后前景如何,是“十三五”直接面对的关键问题。这一轮大调整将可能呈现双重底部。一是“需求底”,随着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全部投资增速趋稳,这一底部有可能在今后一两年内出现。二是“效益底”,是从供给侧适应于需求侧观察,主要指标是PPI止跌回升,工业企业盈利增速由负转正,并保持在适当水平。这个底何时出现,将直接取决于去产能的力度和进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2016年7月27日

5 力度大,河北装备制造超跃钢铁成“老大”

作为全国铁老大,河北经济曾遭遇“滑铁卢”,经济增速一度下滑到后几位。但河北不畏压减产能的艰巨任务,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上半年经济增速接近全国水平。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重首超钢铁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3%,超过钢铁工业0.1个百分点。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加快,远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工业机器人成倍增长,增长2.8倍,新能源汽车增长15.4%。

河北的去产能任务和产能替代难度,不比那一个地区小,但该省抢先一步实现产能替代,确实难能可贵。但从目前看,一些资源型地区还在原地打转转,把心思依旧放在旧产能上,说好的新兴产业发展并没有大的起色,经济数据难看也就在情理之中。河北的装备业力压钢铁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他地区新兴产业什么时候成为第一产业?决策层要赶快把这个问号拉直。

6 追赶快,吉林扛起“东北版块”进位赶超大旗

时隔两年,上半年吉林经济增速追平全国,为“东北版块”增添一抹亮色。面对发展困局,吉林没有怨天尤人,大力实施定向精准调控稳增长,坚持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升级,探索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路。

“稳”字当头,项目建设成“压舱石”。“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三早行动”成稳增长的尖头兵,4月份省领导率领15路调研组分赴全省各地,实地督战111个“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项目建设现场,并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强化跟踪服务和实施“一企一策”帮扶。同时,“转”字为媒,服务业攻坚打好“优势牌”“特色牌”“融合牌”“创新牌”“惠民牌”“集聚牌”,上半年服务业同比增长8.3%。

吉林的快速“凸起”,给数据比较难看的辽宁等塌陷地区提振了士气、增添了信心。区域经济分化是一种正常现象,经济落后地区不能妄自菲薄,而要扑下身子见真章出实招,要依靠创新促产业升级积蓄发展新动能,更要持续发力供给侧改革,要“去”得坚决、“降”得有效、“补”得精准,收到“吹糠见米”的效果。

★7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下半年要通过实施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的组合政策。

猜你喜欢

供给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