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精神危机”背景谈侠文化的传承

2016-11-28白雪辉上海体育学院上海00438安徽利辛高级中学安徽亳州36705

武术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武侠精神文化

白雪辉 姜 艳.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00438;.安徽利辛高级中学,安徽 亳州 36705

基于“精神危机”背景谈侠文化的传承

白雪辉1姜 艳2
1.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2.安徽利辛高级中学,安徽 亳州 23670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质疯狂的追求带来了精神文化的缺失。文章发现当今众多的社会问题,无不与精神文化的丢失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为此,文章想通过侠文化的传承,来调和精神文化与物质追文化从而达到两者间的和谐。文章通过“文化自觉”建立起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认同,同时提出对侠文化的传承意义与方式,只为进一步弥合物质追求与精神文化间的沟壑。

精神危机 侠文化 传承

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提升,同时也带了精神文明的缺失。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刺瞎”了我们的双眼。或许,三鹿氰胺毒奶粉、苏丹红鸭蛋的呼声已经走远,地沟油也“远离”了我们。但是,兰州水污染,杭州垃圾焚烧引发的群体事件,北京、昆明、乌鲁木齐的恐怖事件以及山东招远的“全能神教”打死无故女子的事件,你是否能忘记?或许,这所有的一切都随着经济的发展,消失在大众的视线,但是数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数个省市的惊吓,你忍心遗忘吗?这所有事件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阴谋,是对物质的疯狂追求,还是精神信仰的缺失,诚然,这两者兼有。

费孝通先生在《文化与文化自觉》一书中谈到:“社会问题源于文化失调”。所谓的文化失调,就是说任何文化都有特殊的结构模式,新的文化特质引进以后,不能配合原有的模式,于是带来的失调现象。[1]同时,一切文化都只是人类生活的办法,社会制度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人们为了生活必然要和周围的环境进行周旋,此时随着环境的变化,文化也必然随着变迁,并且,文化的变迁不是超自然的神,而是为了维护个人和种族的生存。正如,书中所谈到的,为了谋生,其生存的办法要和其环境保持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正是源于文化、土地、人口之间的调和。如下面的公式:

人口/(文化×土地)=定值

所谓的定值正是人口、土地、文化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其中两项的变化,必然带动另一项的变化,否则不能维护定值,如果定值不能维护,即人类就生活在“不健康”的社会环境。所以,文化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文化的传承就具有决定性作用,现行文化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所以需要寻找曾经的传统文化,借用传统文化的力量,解决当下面临的精神危机。因此,通过沿着侠文化的路径,发现侠文化蕴含侠义行为与侠义精神。其文化的传承能给贫血的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能够进一步的丰富当下的精神文化。也期待侠文化的传承能够解决当下面临的精神危机。

1 何谓精神危机

关于精神危机不同的人理解不同,有些人认为:是颓废主义思潮下,人类对于自身的生存产生的根本性的迷茫、怀疑,以至于精神颓废。还有些人则认为是人类缺乏信仰,而导致人生价值的不明确。因此,精神危机被看成就一个贬义的词语。诚如大家所知,危机对于健康而言,是存在的风险,但是对于麻木而言,危机也是一种意识。至少是一种在追求精神价值后的自我反省。精神危机最大的致命性,源于信仰的缺失,或者说没有信仰。此时,如果说国人缺少信仰,必然会受到猛烈的抨击,但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窥探,会发现我们的信仰真的丢失了。

中华民族拥有浩瀚的历史,其文化源远流长,若说国人没有信仰,大家断然不会相信,是的,笔者也不相信国人没有信仰。自古有云:“以人为镜,可以识荣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就是一面最好的镜子,在历史这面镜子里,我们去“窥探”我们的先人,找寻他们的信仰。当日本铁蹄蹂躏中华大地的时候,那些英勇抗日的英雄们,他们拥有信仰。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仰;建立人人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的信仰,正是凭借这些信仰,相信新中国一定能成立,那些抗战的英雄才义无反顾。“生于忧患,死于安逸。”物质社会的发展带来的信仰危机,正如,越来越多的人展现的那样。不信,你看。那些行行色色的人穿过闹市,盯着餐桌旁的手机“思考”着人生,却沉迷于繁杂的物质生活,断然不会静下来问问内心的需要。同时,所谓的娱乐也变得越来越惊险、刺激,只为获得麻醉,沉迷于快速的节奏。然而那些“低调”而具有古典韵味的书籍以及传统文化早已束之高阁。诚如:周国平先生说的:“现代文化不过是搜集无数以往文化碎片缝制而成的一件披在裸体上的褴褛彩衣。”所有的一切无不说明,信仰的缺失而带来的空虚、寂寞,于是急功近利的追求物质的充足,毫无底线的吸引众人的关注,只为麻痹内心的不安,以及精神的贫乏。

人类精神危机体现的不仅仅如此,更为严重的是人情的冷暖。正如古人所言:“人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面对,人情的冷暖,善良被隐藏起来。“扶不扶”你是否还记得?面对摔倒的路人,无人敢前去搀扶,这是人性的丑恶,还是善良的埋没,为什么?没有雷锋的出现?那些具有牺牲精神的人都去那了?我们到那去呼唤我们生活中的英雄。那些,见义勇为、舍己救人、除暴安良,为国为民的英雄,他们还在吗?精神危机背景下,象征着精神食粮的文化书籍却束之高阁,面对人性的贪欲,加之快节奏的生活,人类陷入了急功近利的泥沼,曾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情不复存在;曾经的“一家有难三家帮”却变成了墙倒众人推的模样,究竟是物质的追求淹没了人类内心的那点温存还是原本人性本就是邪恶的,无论怎样,此时都需要唤醒你我心中的侠义精神,从侠文化的世界感受侠客精神的熏陶,为贫瘠的心灵,注入一股圣洁的甘泉。

2 何谓侠文化

冯友兰受傅斯年“诸子不同,由于其职业不同”说法的启示,在《原儒墨》一文中论证贵族政治崩坏时,下层贵族流入民间,成为以卖其技艺为生的游士,“文专家”为儒士,“武专家”则为侠士,后来顾颉刚也持这种说法称文武兼修之人至此一分为二“善用文者归儒,好用武者为侠。”[2]但关于侠的来源仍众说纷纭。如韩非子笔下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认为侠乃犯禁之人,认为侠客用武技技术违反统治者的管理。笔者认为实则不然,鸡鸣狗盗之人同样成为犯禁之人,然而却不能成为侠。游侠之立身扬名,无不靠言必行,行必果,讲义气,轻生死,“不爱其躯,赴之困厄”的行为,甚至司马迁笔下的游侠根本不善于武术技击,主要体现其精神气质,任侠放纵,豪爽而不受约束,更有甚者好打抱不平,为知己轻生死。刘若愚先生在”《The Chinese Knight—Errant》一书中把侠归纳:“重仁义,锄强扶弱,不求报施;主公道,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放荡不羁,不拘小节,独特性的忠贞或为知己者死”,同时重然诺,守信义,惜名誉。”[3]如:郭解自戕以守密;荆轲赴死以报燕恩;要离灭家以报阖庐知遇;陈贾刎颈以证其弟;仲由投命而菹醢;赢门伏剑以表其心;樊公含悲而授其首,皆为侠之大者!无不体现侠之重义轻生;舍己为人;重信守诺,甘为家国天下慷慨赴死的豪情。这就是侠客,虽不善武技,然忠人之事,言必行,行必果 。其行为更多的体现一种气质、一种态度或者说更是一种符号,一种善良的符号,一种拯救的符号。身赴困顿之人,期待侠客的拯救;身陷困顿的国家,期待侠客的拯救,侠客早已成了善与拯救的“代名词”。此时,无论是侠的行为还是侠义精神其本身都是一种文化。

2.1 侠文化之概述

(唐)李德裕有言:“夫侠者,盖非常人也!然己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难兼之矣。”其认为侠与义本为一体,必须彼此“形影不离’。[4]而梁羽生却谈侠就是对大多数人有利的行为。笔者认为侠兼而有之,既有行为也有义气。而侠文化主要包括对大多数人有利的行为,同时也具有侠义精神,并且侠义精神是侠文化的核心。侠义精神是侠之为侠的一个永恒不变的行为动机,同时也是平民大众现实生活需要与理想化期待的综合产物,是人们面对现实社会种种情态的心灵参照,是传统武德中流光溢彩的无限风光,也是习武者所追求的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境界。总而言之,侠义精神是侠义行为的内在动机。侠义精神与侠义行为的结合构成了侠文化。

2.2 侠文化之历史流变

葛兆光曾说过:“历史是追溯过去,寻找人类的良心与尊严,发现自己的传统和渊源的一门学问而这门学问以时间为基本线索,所以历史需要从遥远的古代说起。”出现侠的历史朝代距今有两三千的历史,然而一路走来,感觉却是匆匆的瞬间,只因为侠客情怀一直萦绕在中华儿女的心里。不知你是否怀有仗剑走天涯的豪情,至少我是有的。此时,追寻侠的足迹,“窥探”侠文化的奥秘,或许我们只能从几部斑驳的书籍,几页枯黄的文献,几片厚重的甲骨,几件锈迹斑斑的铜器或者几处无人问津的遗址。不过,历史总会以“意想不到”的手段,告诉你我,那些过去的人或事,依旧可以照耀当下的时光。

2.2.1 侠文化之“重信守诺”与“士为知己者死”

春秋战国之际,周天子失信于天下,致群雄并起,各自为战。最终迎来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因此,上层贵族阶级的崩塌,导致上层士之阶级的变革,从文者,以为儒;从武者,则为侠。加之,秦之前养士风气的盛行以及墨家文化对侠之群体的熏陶,侠便从被上层统治阶级束缚的国士转变为重信诺、任侠豪情、甘为知己者死的游侠。先秦时期的许多刺客都证明了“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如要离毁家杀妻只为报阖庐赏识之情;纪信不惜被烧死以欺骗楚霸王项羽,只为报刘邦知遇之恩;陈贾用自刎的方式来证明弟弟的清白;子路为保护卫国君主甘愿被剁成肉泥;候赢感恩无忌厚待之礼,自杀以表其心;聂政为感恩而于行刺后自屠;荆轲为报燕太子丹而被砍去双腿;樊於期为报燕国收留之义慷慨献出自己的头颅,这些都是士为知己者死行为,可以称为侠,不论其行为是否成功,只要具有侠的气节、气质,均可堪称侠。然而此时只能为侠之小者。

2.2.2 侠文化之“为国为民”与“义之大者”

“没有国家,你什么也不是,这是前年网络上最火的一篇文章,读后感慨颇深,深刻理解“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内涵。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其不仅具有辉煌,同时也备受欺辱。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里,有些人,为了国家的荣辱,甘心忍受欺辱。持汗节赴西域的苏武,为了国家,忍受怎样的折磨,毫无叛逆之心,视为侠之大者!当倭寇的海军侵犯我沿海边境之时,那些慷慨抵御外辱的先人,堪称侠之大者!不知,你是否记得,抵御外辱的戚继光,那一身豪情为国为民;当洋人辱骂中国人为东亚病夫的时候,那一雪国耻的霍元甲你是否记得;当洋人挑战我中华武术界之时,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于上海回力球场大战洋人大获全胜的喜悦,你是否记得;他们就是为国为民的侠。侠并没有走远,一直都在,只是有些人把侠义精神隐藏,孔庆东说过:侠不需要会武功,雷锋就是最大的侠,当然汶川地震之际感动你我的志愿者们也是侠,侠乃义之大。“为国为民,心怀仁义”,才能成为侠之大者。

3 侠文化之传承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大国对话的焦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地位不仅仅体现其军事实力同时更体现其文化软实力。为了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我们需要“文化自觉”。何谓“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做了界定:“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明白其来历,形成过程,在生活各个方面多起的作用,也就是他的意义和所受其他文化的影响以及发展的方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面它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发展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5]基于此,文化的传承必然需要了解其起源、发展流变以及其传承的意义。否则文化的传承只是一纸空文,毫无传承的依据。

3.1 侠文化之传承意义

何谓文化?何谓传承?文化是民族的痕迹,它不仅“炫耀”于钟灵毓秀的皇宫内院,也藏匿于贫瘠的乡间地头。文化的痕迹无处不在,可是我们却近乎愚蠢的方式漠视文化的消亡。古有“焚书坑儒”,今有“十年浩劫”,这无不是对文化的遗弃。近年来,高楼大夏拔地而起,而那具有文化气息的古文遗址却消失在世人的眼中,文化没有了附身的载体,只能藏于那几张枯黄的纸张。可是,又有几人关注过那些枯黄而具有文化积淀的书籍那?传承究竟说的是什么?仅仅只是对古人的技艺的传递、继承吗?笔者认为不仅如此,更多的是思考那些“痕迹”给当下带来怎样的影响。文化是历史传承的,文明则是由科技发展促进的,而社会系统的发展受到文化与文明的制约。社会系统的和谐也正是源于文化与文明的同步前进,否则社会将出现不和谐现象。基于此,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否则,文化与文明的不同步发展,必然导致社会的混乱。那么侠做为文化,它的传承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那?

司马迁认为:“侠其行为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成,不爱其躯,赴使之困厄,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意有足者多焉。”[6]其认为侠文化具有“重信守诺”,“言行一致”“重义轻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特性,然而当今市场经济社会,正缺少这种奉献牺牲的精神。同时,当下社会人人之间的信任到了危险的地步,更有甚者“同床异梦”。此时,我们需要“重信守诺”的文化,笔者相信侠文化能够给浮躁的人心,带来一丝清凉,能给跛足的精神文明注入力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两架马车才能并驾齐驱。

3.2 侠文化之传承方式

文化的传承必然需要相应的策略,不同的传承方式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同时,文化作为特定社会的历史综合产物,其传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毕竟文化包括特定社会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所以文化的传承不能统一而论,因此特定的文化,需要特殊的传承方式。

3.2.1 侠文化之学校教育传承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孩子是继承文化的接班人。学校文化教育开展的好坏是对文化传承的致命约束。学校文化教育的优良与否,决定文化是否有利的传承。文化在学校传承首先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尤其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教育。笔者认为诸子百家的思想需要在学校文化教育中传承,毕竟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当今社会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同时侠文化的构成无论是“重信守诺”“重义轻生”“乐善好施”都与儒、墨两家思想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儒家思想追求的仁、义以及墨家的兼爱、非攻,对侠文化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所以,笔者认为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有利于侠文化的传承,毕竟侠文化也属于传统文化。

加强“英雄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庆典已经过去,那些抗战英雄也随之而去。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将会在黑暗中迷失;同时,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今天学校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英雄主义的培养,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英雄。让学生知道英雄就是侠,而侠未必是英雄。让那些心怀侠客情结的孩子们,成为明日的英雄。同时,只有加强对孩子英雄主义的培养,我们这个民族才能拥有优秀的继承者,侠文化的传承才不是一纸空文。

3.2.2 侠文化之影视传媒传承

网络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面对信息爆炸的潮流,武侠电影也迎来了发展的契机。据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看武侠电影”。这句话看似夸张,实则具有一定的根据,毕竟中国人拥有武侠情结,而这种情结是由于武侠文化的熏陶而成。因此就需要为自己的灵魂需找一席净土、一份祥和,以近乎痴迷的幻想来抚平内心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于困顿之际,抱着憧憬的内心渴望寻到一份救助,一份慰藉;怀揣着对武侠精神的敬畏,寄予自己的人生追求。这就是数以万计的中古国人无论老少学识渊博与否对武侠的痴迷。

武侠电影的传播对武侠文化的传承具有较大的作用。其中关于武侠电影内容的设计、演员人物的选取,以及后期的宣传,对侠文化的传承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武侠电影内容的设计,其中需要关注大众的情感认同需要,既要考虑消费的情况,同时也许兼顾武侠文化的宣传。演员的选取,也存在一定的宣传效果,例如成龙饰演的侠之形象就比较幽默诙谐,同时也体现了侠文化的侠义精神,“爱打抱不平”、“重信守诺”可以说是一个“善”的化身,而李连杰饰演的侠之形象,主要是“一代宗师”的形象。体现出“济世为怀”,“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形象。大众传媒对侠文化的传承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近年来感动中国十佳人物颁布,也能起到重要作用。因为那些十佳人物都体现了侠义精神,都可以成为侠,所以大众媒介需要发现那些具有侠义精神的人物,进行报道、宣传,让我们发现身边的侠文化,这样关于侠文化的传承讲不在是“纸上谈兵”。

4 结语

精神危机背景下,侠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通过对侠文化的梳理,发现侠义精神是侠文化的核心,是侠客尚善行侠的内在驱动力,通过教育途径对于侠文化的传承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网络时代,影视传媒的传播也对侠文化的传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1]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1-2.

[2]陈平原.剑与侠——武侠小说与中华文化[D].1989:116-117.

[3]李媛媛.当代中国武侠电影的跨文化传播[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5),7-8.

[4]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2:115-116

[5]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182-183

[6]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M].长沙:岳梵出版社,1156-1157.

On the Inheritance of Xia Culture based on the Spirit Crisis

Bai Xuehui1Jiang Yan2
(1. Shang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2. Xinli High School, Bozhou Anhui 236705,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pursuit of material crazy brings the loss of spiritual culture. It is found that many of today's social problems, all of which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loss of spiritual culture. As Mr. Fei Xiaotong said; "Social problems have the origin of social cultural imbalance.”. So the study tries to pass the heritage of Xia culture, to reconcile the spirit of culture and material culture to achieve harmony between the two.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establishes the national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identity, while the heritage of the meaning and way of Xia culture, only to further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ulture.

spiritual crisis Xia culture inheritance

G85

A

2096—1839(2016)08—0029—04

1.白雪辉(1990~),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历史与文化。

猜你喜欢

武侠精神文化
武侠风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嘿!这才是武侠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武侠影后郑佩佩
谁远谁近?
拿出精神
武侠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