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异化: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危机与挑战

2016-11-28甄嫒圆

体育科研 2016年6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兴奋剂异化

甄嫒圆

技术异化: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危机与挑战

甄嫒圆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奥林匹克运动中技术异化的过程、现象、原因及消解办法进行了分析。认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从物质层面对各种高新技术产生依赖,而且已经根据技术规则重新建构了自身,技术理性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权威性使奥林匹克运动赖以存在的人文价值受到影响,出现了运动员主体地位缺失、兴奋剂泛滥、科技比拼背后的不公平竞争等异化现象。并认为导致技术异化的根本原因是技术工具理性与奥林匹克运动自身特点的不谋而合,直接原因是过度职业化、商业化发展造成的对技术的过度运用,最后对如何最大化地兴利除弊提出建议。

奥林匹克运动;奥运会;技术异化;技术化

里约奥运会已落下帷幕,与过去历届奥运会相比,这届奥运会上所使用的最新技术也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如首次在直播比赛中采用的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美国费城大学研发的抗菌运动服、耐克公司利用AeroBlades技术制作的高抗风阻性能的运动服、Solos智能眼镜、VISA移动支付戒指、射击场上计算成绩的精确到毫米的激光技术、高尔夫赛场上配备雷达测量系统的新计分板、每秒10 000幅速度捕捉影像的光感应终点摄影机和协助奥运会安保的机器人警察iRobot510等[1],这些高科技不仅使赛事的成绩判定更加精准,为运动员的生活、训练与比赛带来了便捷,而且提高了本届奥运会的精彩度和可观赏性,从这些角度来看,高新技术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运用无疑是值得称颂的。然而,当大家都在倡导“科技兴体”的时候,是否有人注意到由于技术的过度运用所带来的技术异化问题也在干扰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技术异化过程和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就如何最大化地兴利除弊提出建议。

1 奥林匹克运动技术异化过程

“技术异化”是一般异化概念的引伸和扩展,是指主体通过技术实践活动或技术成果实现其服务于自身的过程中,技术逐渐脱离主体的控制,反而成为了一种反制性的异己力量,给主体带来一定的危害。一般情况下,技术异化是在主体对技术形成依赖并根据技术规则进行自我重新建构之后产生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技术异化过程也是如此。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早期,人们并没有刻意的去为提高成绩而研发各种高新技术,技术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只是整个社会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技术的应用是自发的,也是辅助的。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规模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以及运动员之间竞技实力竞争的加剧,人们开始主动积极地引进各种高新技术来帮助提高运动成绩和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规范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在提高运动成绩、打破极限方面的作用获得了普遍认同,于是人们不仅开始全面地引进各种高新技术,而且不遗余力地以奥林匹克运动本身为试验田进行各种针对性的技术研发。技术与奥林匹克运动不断整合最终建构起了奥运会的组织管理技术系统、运动训练技术系统、器材装备技术系统、信息服务技术系统、安全保障技术系统、气象预报技术系统、药物检测技术系统、交通运输技术系统等[2],奥林匹克逐渐对技术产生了依赖。这种依赖体现在人们不仅从物质层面相信技术的效用性而且从理念层面开始服从于技术规则的权威性。何为技术规则,行动者结构动力学和技术社会学理论都认为技术的本质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及其成果的应用,而是一种理性的规则体系,即把一切都看成类似于器具或手段,注重对象化、量化、有效性的一种思维特征和逻辑规则[3]。我们看到,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多方面均体现出这一点,如在运动员后备人才的选拔、运动技术的改进和运动成绩的判定、运动疲劳程度的判断、运动训练的方式方法等方面,人们都越来越推崇量化、标准化、可测量、可计算的方式方法,倾向于将运动的参与主体和运动技术视为可分解、可测量的各种单元,运用各种仪器,采集样本、收集资料,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改进,期望达到最佳的效果—即运动成绩中可量化的数字记录的提升。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根据技术规则建构了自身,技术异化现象也接踵而至。

2 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技术异化现象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指引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增加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精神,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4]。它在个人层面和整个人类社会层面上都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个人层面上,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而在整个人类社会层面上,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则主要体现在期望通过公平竞争的竞技活动来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而技术异化了的奥林匹克运动,正在与其丰富的人文价值渐行渐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个人层面上人文价值的背离

2.1.1 运动员主体地位的缺失

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人应该是关注的焦点,是使用技术的主体,技术只应该是帮助人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的手段和工具,而目前的情况却是人越来越相信各种科学技术的权威性,并自愿成为适应技术要求的对象物,人的主体性地位受到了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从技术为人服务转向人适应技术。最初引进各种高新技术,是为运动员获得更好成绩服务的,这种情况下,器械根据人的要求设计,适应人的需要,人是掌握控制器械的主人,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各领域的科研人员将奥林匹克运动作为技术试验田,根据运动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医学、动力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原理设计出各种所谓最好的装备器械和最科学的训练方法,让运动员根据这些高新技术的特点和方法进行训练、比赛,以期达到人和物的最佳配合,运动员主体地位受到挑战。其次,技术的权威性使人信服各种量化的数据,而运动员个人的情感体验、主观感受被忽略。由于对技术的盲目崇拜,追求标准化的、量化的、可准确测量的技术规则逐渐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树立权威性,人们相信唯有采用这样的方法和技术所得到的结果才是可靠的、科学的。于是,人们将运动员平时的生活训练、比赛分解为各种可测量的碎片,并用各种技术设备收集的数据来分析运动员的各种指标,并以这些数据为依据对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人工控制,以期达到快速提高成绩的目的,而运动员本身那些情感体验、主观感受在数据的面前被放到了次要位置。现代科学在运动训练这个实验科学的意义上,忠实地实现了现代技术的基本精神,那就是控制精神,人的主体性逐渐缺失了。

再次,人对运动成绩承载身份的唯一性被技术与人的复合体取代。在古希腊奥运会上,运动员赤身裸体进行角逐,最终的胜负是靠运动员自身体力、智慧、心理素质和平日的辛苦锻炼获得的,运动成绩理所当然应该完全归功于运动员本身。然而当技术全面渗透到奥林匹克运动中之后,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开始利用高新技术装备来帮助其提高成绩,那么对于通过利用各种高新技术所获得的成绩,到底应该归功于谁,是运动员本身还是高技术装备,或者说哪方面的因素更大一些?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穿着鲨鱼皮泳衣的选手共14次打破游泳世界纪录,而该泳衣有着普通泳衣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能,在同等条件下,这种泳衣能够帮助运动员减少7.5%的阻力,将成绩提高3%。很明显,最终的成绩已不仅归功于运动员自身,而是鲨鱼皮泳衣和运动员二者综合影响的结果,这样在运动成绩承载身份上运动员主体的唯一性就被技术与人的混合体替代了,人的主体地位受到了挑战。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打破人体运动极限难度的增加,不难预测将来的竞赛胜负会越来越依赖这些高新技术,那时,奥林匹克运动展示的就不是更快、更高、更强的理想,而会无限接近高端的智能化游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解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

2.1.2 兴奋剂泛滥对运动员身心健康的损害

科技的进步所带来的层出不穷的新型兴奋剂和违禁药品的滥用成为了奥林匹克运动中危害运动员的最直接、最明显的一种技术异化问题。在奥林匹克运动的百年发展史上,国际奥委会和各国研究人员为控制兴奋剂的滥用付出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兴奋剂问题依然屡禁不止。早期人们利用自然界的原始材料来获取兴奋度,到了19世纪可卡因、士的宁、咖啡因、海洛因等药品已在足球、自行车、拳击、游泳运动员中使用,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刺激剂、麻醉剂、合成类固醇开始大肆泛滥,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奋剂的种类不断增多,促红细胞生成素、人体生长激素等内源性激素成为主要的滥用对象,这时期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之风也达到了历史高潮,目前国际奥委会规定的违禁药品多达7大类100多种。

使用兴奋剂不仅损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对其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下一代的健康产生威胁,而且也极大地违背了奥林匹克运动公平竞争的原则。

首先,所有兴奋剂都会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如蛋白同化制剂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使运动员罹患高血压、心脏病,使人体的韧带、肌肉和肌腱变得易脆易断,并易诱发癌症及精神疾病等;刺激剂类药物能够使中枢神经高度兴奋,造成运动员头昏、昏迷、高血压、焦躁、震颤、失眠、心绞痛、心律不齐甚至死亡[5];血液兴奋剂则容易引发肾功能损害、病毒性肝炎及各种基性溶血反应;利尿剂会使肾功能受损,使体液及电解质大量流失,造成猝死和永久性耳聋等;麻醉止痛剂能够产生药物依赖性、恶心、呕吐、头昏、烦躁不安、呆滞等;经常服用类固醇激素会出现肝功能异常、生殖系统功能紊乱、冠心病、激素分泌失调、性无能、脾气火爆、精神分裂等。运动员因为长期服用兴奋剂致死的案例也是触目惊心,如1960年丹麦运动员克努德·詹森因服用酒精和苯丙胺混合机,在公路自行车比赛中死亡;1967年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自行车运动员汤米·辛普森因服用苯丙胺,在环法自行车赛第13天比赛中死于法国境内的旺图山峰;前民主德国链球运动员格斯滕因为连续10年服用合成类固醇药物,在35岁时死于肝脏和胰腺破裂;前联邦德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比尔杰特·德莱赛,因服用多种兴奋剂,在26岁时死于心肌梗死;1994年美国也明确证实,因长期滥用合成类固醇患肝癌的运动员有38人[6],而人们所知道的还只是很小一部分。

其次,很多兴奋剂还会危害下一代。前东德游泳运动员克里斯蒂娜·克纳克由于服用过大量的兴奋剂,导致孩子出生就荷尔蒙失衡,在两岁以前一直四肢痉挛,挣扎在死亡线上,而她的两个队友也由于服用了兴奋剂,一个怀孕5个月就流产了,另一个生下2个畸形儿[7]。再次,运动员一旦被发现使用了兴奋剂,对其个人的心理、精神、名誉及国家形象的影响都是巨大的。除此以外,兴奋剂的使用也是对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的公然践踏。虽然现在的反兴奋剂检测越来越严格,但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新药品层出不穷,药品检测技术多数都慢于新药发明的速度,这极大地增加了检测的难度,只要科技还在不断进步,反兴奋剂就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2 社会层面上人文价值的背离

社会层面上,奥林匹克运动人文价值的背离主要体现在当竞技之争变成科技之争后带来的新的不公平竞争现象正在加剧。

众所周知,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没有公平,竞争的结果也就失去了意义,没有公平,也很难实现奥林匹克运动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的宏大目标。公平不仅意味着权利平等而且意味着机会均等,当竞技之争变成科技之争时,运动员是否能享受同等程度的科技成果带来的利益成为了其是否享有相同获胜机会的前提,只有达到这个前提,比赛的起点才是公平的,那么过程与结果的公平也才能成为一种可能。然而目前由于各国科技实力的悬殊,很明显各国、各级别运动员所享受到的科技资源天差地别,这种差异性使运动员无论是在日常训练还是在竞赛的装备器材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现象。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历史机遇、经济实力等的差异,世界各国在体育的资金投入、科技研发、各类保障系统方面都相差悬殊。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和科技发达的国家往往更有实力将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装备、训练方法等运用到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和竞赛之中,帮助其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而对于经济、科技落后,尤其是还处于战乱中的国家的运动员来说却就没有如此幸运了。这种对先进技术的占有率和使用率上的巨大差异,造成在各国运动员中,竞赛之前就已经存在不公平现象了,而竞赛时各国运动员所使用的运动装备,器械,技、战术分析软件等技术方面的差异更是拉大了运动员在获胜机会上的差距。纵观历届奥运会奖牌榜,不难发现排名前八的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较强的国家,而在某些运动项目上,经济发达国家也长期居于垄断地位,虽然这些国家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科技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由于奥林匹克竞技场上竞争的白热化以及在“科技兴体”共识下加速的科技研发和使用,正逐渐加剧各国运动员竞赛规则之外的不公平现象。

另外,由于技术占有方面的不平等也会造成不同水平的运动员之间的强弱分化愈加严重。运动员是分级的,不同级别的运动员获得的科技资源明显不同,一般而言,国家级优秀运动员与地区级别的运动员或普通运动员相比,能够获得更好的科技支持,企业也最先将研发的科技产品赞助给世界顶尖运动员,这对于大部分运动员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种在技术占有方面的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运动员之间的强弱分化,这对于还没有取得成绩的运动员尤其不公平。

3 奥林匹克运动技术异化的归因

3.1 根本原因:工具理性的膨胀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整合

所谓工具理性,是指在给定特定目标时对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的设计和算计的理性行为过程,是以工具的、主观的意识来理解和把握事物的理性[8]。工具理性行为的实质表现为行为者对工具的效率和对各种行动方案的正确抉择的理性追求,是对世界的实践把握方式,其基本特征包括:(1)将世界归为量的特性,强调可计算性和标准化;(2)以计算的量化形式来预测和控制对象;(3)突出理性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效率和功用[9]。工具理性的思维方式使人们凡事都追求是否可计算、可测量、可预测,从而以期选择到最佳手段和途径去达到一种最佳效果,而最佳效果往往表现在物质性和实用性方面,科学技术正是由于它的实用性和物质性成为了工具理性发展的核心载体。

在工具理性的支配下,人类社会飞速发展,技术按照是否可测量、可计算、有实际功效作为处理与人、与自然关系时的基本准则,而对于技术理性中的那部分不可测量的价值理性部分,如信仰、价值、自由、对人的终极关怀等则被忽视,技术理性被片面化为工具理性。技术为人类创造了高效率的生产力和舒适的生活,同时也就确立了自身的霸主地位,于是人类开始自觉地按照工具理性的思维生活,用技术规则重新构造社会,不仅把自然物,而且也会把人自身还原为可通约、可置换、可计量的职能角色,像机器部件一样来组织、协调、控制和管理,与科学技术效用无关的人的精神活动、尊严等都遭到歧视与排斥,以期达到最效果。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开始极度膨胀,人们将科学技术作为理性的工具开始对自然进行全面的征服,对社会进行全面控制,对人进行全面的管理,而社会长远的伦理责任意识和环境效益等或受到忽视,或反被看作是一种不甚重要的外部因素。人越来越远离现实和真实的世界,人们所熟悉的是规则化、标准化的抽象、普遍,人们所服从的是规章制度,人们所追求的是高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审美、伦理、自由、价值、信仰和创造性等难以量化但极为宝贵的人类特征被遗忘,从而导致了社会的、自然的、人类自身的各种危机。这样,本来基于服务人的目的而产生的技术反而成了控制人和征服自然的工具,导致了人的物化和异化,技术自身也陷入了异化的困境。

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技术异化的发生根本在于技术工具理性的这一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本身特点的不谋而合。奥林匹克运动以不断超越极限的竞技运动为载体展开,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具体体现在鼓励运动员不断地打破极限超越极限。然而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仅依靠自身之力打破已有的成绩纪录已经变得越来越难,借助于外力成为必然之选。各种高新科技手段由于能够在短时间里面高效地提高运动能力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奥林匹克运动中开始大量地引进各种技术成果,而技术工具理性的一面所表现出的巨大效益与乐观前景又进一步强化了自身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广泛运用。这样奥林匹克运动越发展,运动员对技术的依赖就越强,以至于最后人们己经不满足于借助于现有的技术成果,而主动地开发各种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新技术,并甘愿按照技术工具理性的思维方式行事,以便人和物能达到最佳配合,将效益最大化。这样,技术逐渐树立起权威性,奥林匹克运动开始呈现与技术工具理性相似的特征,即以是否可测量、可计算、可否快速提高成绩作为首要考虑标准,奥林匹克那不可测量的人文价值部分被忽视,技术异化问题随之而来。

3.2 直接根源:奥林匹克运动过度的职业化和商业化

从现实情况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后奥林匹克运动过度的商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是导致技术异化的直接原因,它为技术异化的过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自复兴以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都始终秉承非商业化、业余主义原则。然而自萨马兰奇上台以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加速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商业化、职业化进程。1984年尤伯罗斯运用商业化手段为洛杉矶奥运会盈利达2.15亿美元,而同时期,萨马兰奇也开始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从此在职业化、商业化的推动下,奥林匹克运动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攀升,这也直接导致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技术异化问题的加剧。

一方面,由于商业化的发展,运动成绩的突破和奖牌的获得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尤其是对于一些在国际竞赛中获奖的运动员来说,一块奖牌不仅意味着鲜花、掌声、荣誉、知名度,更意味着大笔的奖金、广告代言费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物质上的好处。于是,没有获得金牌的运动员羡慕金牌运动员获得的社会荣誉和物质利益,而努力想要获得优异成绩;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则担心成绩滑落带来巨大的舆论压力和物质利益的丢失,从而也感到压力倍增。就这样在物质诱惑和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最初目的逐渐简化为对金牌的夺取,只要能够拿到金牌,人们不惜动用任何手段来争取胜利的到来,奥林匹克运动逐渐出现了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

另一方面,由于奥林匹克运动职业化的发展,金牌的角逐越来越激烈,对运动记录的超越难度不断加大,为了能在竞赛场上有出色表现,人们不惜利用一切外力力量的帮助。于是,对金牌越是渴望,就越是对各种有助于获得这一目的的技术形成依赖,而越是依赖就越是愿意服从于科学技术的规则,以期能够达到人与物的最佳配合,以实现快速、高效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奥林匹克运动逐渐根据技术规则完成了自我重新建构。总之奥林匹克运动过度的职业化、商业化的发展导致的对金牌的极度追求,让技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整合变成了现实,最终导致了技术异化现象的产生。

4 奥林匹克运动技术异化问题的有限消解

虽然技术工具理性的一面使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表现出的效益和乐观前景多被人们所认可,然而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正在逐步加剧奥林匹克运动的异化。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兴利除弊,实现二者的良性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4.1 加强对奥林匹克运动人文价值的宣传,扬弃技术崇拜,确立技术应用的限度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即能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也能阻碍其发展,关键取决于使用技术的人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解和对技术应用的限度的把握。如果人们只是简单地将奥林匹克运动理解成为对量化的成绩记录的突破,或对奖牌和国际排名的追求的话,就会利用包括各种高新技术在内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达到这一目的,而不惜牺牲掉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健康等个人利益以及公平竞争等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体育精神。而如果人们能够对奥林匹克运动有全面的认识,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可奥林匹克运动之于个人之于社会的丰富人文价值,并视其高于数字纪录和奖牌的话,就会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始终自觉以是否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助于公平竞争原则的体现、是否有利于建立和谐美好的社会、是否能教育激励青年一代作为首要的衡量标准,也就会主动过滤掉违背这些原则的行为,而主动的自律行为往往比一切外在的强力控制更有效。因此政府和各体育组织应该加强对奥林匹克史、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理想、奥林匹克宗旨等相关人文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竞技运动的参与者及大众对奥林匹克运动有正确的认识,在社会上营造正确的奥林匹克运动观,使人们都能逐渐地从关注金牌数到关注其丰富的人文价值上来,只有这样,人们才会自觉地将技术的应用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异化问题也才能迎刃而解。

4.2 建立合理的科学技术评估体系,设立科学技术伦理监督、审查机构

在现实情况中,仅仅通过人文宣传引导人们的自觉行为往往是不够的,鉴于奥林匹克运动中已出现的技术异化问题,还非常有必要设置专门的技术伦理审查机构。该机构一方面要对奥林匹克运动中涉及到的科学技术应用进行独立的伦理审查和核准,确保奥林匹克运动的伦理要求贯穿于整个科学技术活动过程中。另一方面,要加强同其他机构的合作,共同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技术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不仅要符合科技发展和人类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秉承不违背奥林匹克运动丰富的人文价值的原则,在指标的设置和权重的分配上要能够体现出对奥林匹克运动人文价值的重视,尽可能从评价体系上鼓励和引导人们改变过度追求金牌、盲目科技崇拜的意识和行为。另外,还要对奥林匹克运动中已有的技术伦理问题及潜在危害进行调查分析,作出相关裁决,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手段。

4.3 从竞赛制度上着手,进行根本性合理变革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竞赛制度的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竞赛制度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对当前的竞赛制度进行合理变革,以明确的、详尽的规则来保证运动过程中技术的合理应用是克服技术异化最直接最快速有效的方法。虽然现在对各国运动员训练中所使用的各种高新技术还没法进行统一规定,但在竞赛规则中增加对技术应用限度和对技术使用情况的规定还是非常可行的,国际游泳联合会对鲨鱼皮泳衣的禁令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目前的竞赛规则中应该增加有关运动员的衣服、鞋子、器材等装备可使用的或者不可使用的材料、颜色、品牌等的统一规定,这样至少能保障在竞赛场上各个国家运动员的相对公平性。

4.4 完善体育技术政策、法规制度

当前,奥林匹克运动领域遵循的法律包括体育组织内部制定的法规和通用的国际法及相关国家的国内法。目前,除了部分国际体育组织针对某些科技产品的使用范围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外,在这些法律中,基本上极少见到关于技术伦理的法律法规条款,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对于这一问题还不够重视和法律的滞后性。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技术异化问题已然存在,若不从法律层面加以约束和引导,仅依靠伦理、道德、舆论及运动参与者自身的约束,恐怕很难实现奥林匹克运动与技术的良性发展。因此,为了预防奥林匹克运动技术异化问题的进一步泛滥,需要出台导向性的法律法规作保障。首先,为了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在良好的法制环境中稳步前进,在参考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出台关于奥林匹克运动技术异化问题的专门法律、法规,对奥林匹克运动中技术应用的范围、程度作出明确的规定,对超出范围的行为也应从法律层面出台相应的惩罚措施。其次,各种体育组织应高度重视技术异化问题和相关的法律条款,并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要确保无差别地对待各国各级运动参与者的行为,不能偏私,确保公平公正。

5 结语

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中,技术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并不否认这一点,只是在肯定其正面价值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其背后隐藏的异化风险。目前,除了兴奋剂问题,其他技术异化问题尚未见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而这些被忽视的现象正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一点点地威胁到奥林匹克运动存在的人文根基。然而值得庆幸的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古希腊高端的逻各斯主义和现代法系相互融合的产物,其自身具有改正、修补和复原的能量,人们有理由相信奥运会自身的能量可以最终阻止所有异化力量的干扰。

[1]腾讯网.亮点真不少!看里约奥运会上的黑科技[EB/OL] http://cq.qq.com/a/20160812/010650_1.htm.2016-8-12.

[2]杜利军.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科学技术[J].中国体育技术, 2001:3.

[3]汤姆·R·伯恩斯,等.结构主义的视野一经济与社会的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92-196.

[4]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3.

[5]董传生.科技奥运的困惑与消解[D].东北大学博士论文,2004: 89.

[6]颖川.奥林匹克运动与科技创新[M].北京体育人学出版社, 2007:11.

[7]茂湘.竞技体育运动与兴奋剂[J].娄底师专学报,1998:6.

[8]拉普.技术科学的思维结构[M].刘武,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

[9]陈翠芳.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7:5.

(责任编辑:杨圣韬)

Technological Dissimilation:The Crisis and Challenge of Modern Olympic Movement

ZHEN Aiyuan
(School of Sport,Leisure&Recreation,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200438,China)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udy and expert interview,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cess,phenomenon, cause and resolving way of the technological dissimilation of modern Olympic movement.The conclusion is that modern Olympic movement not only depends on the different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at the material level,but also has reconstructed itself 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rules.The authority of the technical rationality in Olympic movement has affected the humanistic value,which is the existing base of the Olympic movement. This results in the dissimilation phenomena of the lack of the main-body position of athletes,the overflow of doping and the unfair competition behind the technological rivalry.The principal reason of the technological dissimilation is that the technological and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coincides with the features of Olympic movement.The direct cause is due to the excessive use of technology by over-professionalization and commercial development.Finally,the paper proposes how to maximize our efforts for the best improvement.

modern Olympic movement;Olympic Games;technological dissimilation;technicalization

G80-05

A

1006-1207(2016)06-0035-05

2016-07-18

甄嫒圆,女,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E-mail:240516723@qq.com。

上海体育学院休闲与艺术学院,上海200438。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运动兴奋剂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我国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之评价研究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使命所向与危机消解
异化理论的继承与变革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从精神生态学角度看《白噪音》中后现代人的异化
浅析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展望
反兴奋剂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