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强国背景下提升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的路径研究

2016-11-28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1120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体育强国体育文化有效途径

1.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1120; 2.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7



体育强国背景下提升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的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Sports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ports Power Construction

1.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1120; 2.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7

苟明1,杨辉2

GOU Ming1, YANG Hui2

摘要:基于体育文化整体实力概念相关研究成果的欠缺,对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与分析。研究认为:体育文化整体实力是指体育文化各构成要素向社会彰显的一种综合力量。它包括体育文化服务力、体育文化生产力和体育文化传播力三个方面的内涵。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增强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的战略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现状提出了增强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的战略途径。

关键词:体育文化服务力;体育文化生产力;体育文化传播力;有效途径;体育文化;体育强国

1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的基本内涵

1.1什么是体育文化整体实力

国内外学者关于文化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其主要原因是不同学科的学者都是建立在自己学科角度来定义文化。在近代,给文化一词下明确定义的,首推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他于1871年出版了《原始文化》一书。书中指出:“据人种学的观点来看,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1]。以我们现在对于文化的理解来看,显然他所指的文化更加注重于精神与制度的文化。郝勤教授根据爱德华·泰勒、A·L·克罗伯与C·克拉克洪等人的文化定义,结合体育的一般定义认为:广义的体育文化是指由思想和行为构成的,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以健康和娱乐为目的的社会现象与文化样式[2]。但人类所创造的物态(比如器物)实体就不在其所定义的文化范畴里,显然这与文化形成与发展是不同步的。卢元镇教授在《体育社会学》一书中认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3]。该定义对体育文化从文化的三个层次结构:物质、心理和体制对体育文化进行了定义,并且对体育文化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呈现。笔者在本文所指的就是该定义的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是一个体育实践中被抽象出来的文化概念,表达的是一种意识形态。但体育文化整体实力表达的不是意识形态,而是又回到体育文化实践中,是体育文化在实践中具体表现出来的能力。有研究者认为体育文化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体育精神和物质方面形成的综合影响力,它应该包括凝聚力、吸引力、创新力、整合力、影响力五个方面[4],该定义实际上表达的就是体育文化的整体实力,其虽然对体育文化整体实力进行了定义,但并没有将体育文化所包含因素的外在力量表达出来,它所包含的内容主要体现的是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而缺乏了对体育文化构成因素的对外展现。所以,笔者认为该定义有值得商榷的空间。

实力是指一种实际的或者说实在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自己认为的,而是需要通过对外展示出来的一种力量,是外界可以看到、感受到,甚至可以触摸到的力量,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整体实力就是指某一事物所包含的因素对外展现出来的一种力量,那么,同理可以认为体育文化整体实力就是指体育文化各构成要素向社会彰显的一种综合力量。

1.2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的基本内涵

按照当前研究成果将体育文化整体实力分解为体育文化凝聚力、体育文化吸引力、体育文化创新力、体育文化整合力、体育文化影响力五个方面的内容,这种分解主要来源于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内涵。林丹、洪晓楠在《中国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一文中就将文化软实力分解为凝聚力、吸引力、创新力、整合力和辐射力五个维度[5]。实际上,体育文化整体实力与体育文化软实力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所蕴涵的内涵也不同。基于此,笔者将体育文化的整体实力分解为体育文化服务力、体育文化生产力和体育文化传播力三方面。

1.2.1体育文化服务力

体育文化事业是面向大众体育文化需求的一种社会文化工作,以公益性为目的,其本质表现为非营利性。体育文化服务力主要体现的是公共体育文化的服务力。公共文化服务力是通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向社会提供各种基本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保障全体公民共享文化成果,为每一个公民实现文化权利提供必要保障的能力。体育文化服务力就是为了实现民众体育权利而建立的公共体育文化服务体系向民众提供公共体育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能力,也即体育文化服务力体现的是公共体育文化事业的服务能力。公共体育文化服务力体现了我国公共体育文化事业的服务价值和精神,是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的决定力量。

1.2.2体育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就是文化生产对社会生活的贡献能力,体现的就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人们经常会用经济效益来衡量事物的价值,忽略了事物其它的重要价值,尤其是文化生产。文化产业作为文化生产的经济实体,反映了文化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文化的另一重要价值在于净化和美化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马克思认为:由于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生产力不仅包括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还包括改造自然的能力。1938年斯大林在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生产力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生产力还包括精神层面的生产力[6]。同样,体育文化的生产力也理应包括体育文化的物质生产力与体育文化的精神生产力,主要包括体育文化产业、体育文化创造力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再生产能力。

1.2.3体育文化传播力

文化传播力是指文化通过传播方式的组合而得到彰显的能力,简单说就是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7]。在中国国情背景下,体育文化传播力实际上包括体育文化的对内传播能力和对外传播能力两个方面。体育文化传播力是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的外在表现,体育文化传播力主要体现在体育文化传播速度、覆盖面以及社会影响效益。增强我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力对于增强我国体育文化话语权,提升体育文化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提升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的战略意义

2.1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体育强国是具有一个综合实力的体育发展国家,不是仅靠竞技体育的成就来简单衡量。如果说早期的体育仅限于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竞技的话,那当时的体育强国主要衡量的是竞技体育成就,但当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时,体育强国比拼的就是体育文化的综合实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大背景下,国家体育总局在2012年下发了关于加强体育文化工作的通知,并明确表明了加强体育文化工作是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体育文化作为基本核心支撑。因此,我国要真正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就必须加强体育文化整体实力建设,提高体育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2.2是满足群众体育多层面精神需求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也就是说体育文化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体育文化建设必不可少。文化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人民的精神文化也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逐步增强,对体育文化的需求更加强烈,对体育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这是人类对于体育需要发展的规律——体育需要是在生存需要层级之上的。这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的必然。目前,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体育文化产品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精神文化需要。只有增强体育文化的整体实力,进一步推动体育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体育文化,才能让人民群众分享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文化成果,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3是维护体育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

当代中国体育文化主要是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主流,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正在历史的演进中挣扎。如果现时中不反思中国体育文化的出路,中国体育文化最终将会和西方体育文化一统化,作为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将会被遗忘和流失,这无疑是中国体育文化之悲,也是中国文化发展之悲。

文化安全是文化保护的一种自我觉醒。当今世界,侵略不一定非要用飞机、大炮的战争形式,文化的侵略才是最可怕的“战争”。文化认同会迁移到民族认同,民族认同又是国家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文化安全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觉就显得非常重要。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存在,是国家文化安全的一部分,增强体育文化整体实力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不可缺少的内容,增强体育文化整体实力更是为了维护中国体育文化安全的需要。

3提升我国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的有效途径

3.1完善公共体育文化服务体系,增强体育文化的服务力

我国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决定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体育文化生活的需求,完善公共体育文化服务体系不但是为了满足国民的体育文化需求,也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体育文化权益。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相关的服务内容还很欠缺,需要从多方面来完善我国当代公共体育文化服务体系。

3.1.1完善公共体育文化设施建设

公共体育文化设施是民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平台,人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体育锻炼、互动交流、学习体育文化知识等,也可以说是广大人民群众分享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体育文化成果的重要物质基础。以体育场地设施来看,民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空间明显不足。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8]。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拥有200多个体育场地的状况相比,我国仍有很大差距。因此,从体育场地建设来看,我国今后还应该继续加强体育场地建设步伐,进一步拓展民众的体育活动空间。

3.1.2完善公共体育文化服务资金投入模式

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国公共体育文化服务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我国的公共体育文化设施投入主要依靠政府资金,但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健身需求使政府难以承受之重。因此,改善公共体育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体育文化服务建设中来,比如通过融资、企业修建、企业出资冠名等多种方式来解决资金投入困难问题。

3.1.3完善公共体育文化法律保障

法律、法规是规范政府、单位以及人行为的规范文本,国家的稳定、繁荣发展需要依靠依法治国,同样,体育的良好发展也需要依法治体。公共体育文化服务作为体现国家服务民生的重要文化建设工程,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服务质量。

3.2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体育文化的传播力

3.2.1构建体育文化的集成化传播方式,使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传播有机结合

传统媒介主要指以报纸、电视、书刊等作为传播中介物进行信息传播的形式,直到今天,它依然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传播方式[9]。新媒介(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媒介传播不能只依靠传统媒介,中国13亿人口因为生活习惯、工作特点、年龄特点等多种复杂性和差异性存在,导致不同人群会从不同传播方式中获得传播信息。有研究者通过对大学生接触网络体育信息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获得体育信息的渠道网络是第一位,占57.8%,其次才是电视、报刊杂志、广播和其他,分别占21.5%、12.8%、6.7%、1.2%[10],由此表明网络正逐步进入我国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体育文化传播只有走向集成化传播方式,将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才能进一步扩大体育文化传播的受众面,才能使体育文化传播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3.2.2加大体育文化传播的受众面,坚持体育文化传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存在,不能仅仅是以完善体育场地设施来取代体育文化环境和氛围的培育途径,文化宣传产生的影响不可以忽视。

体育文化传播要贴近实际。是指体育文化的宣传要以中国现实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现实,把中国体育文化建设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作为中心任务,体现体育文化传播的时代性、真实性,而不是虚无的“假、大、空”来引导民众对于我国体育文化成就的片面认识,甚至违背中国现实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体育文化发展超越论。

体育文化传播要贴近生活。不能将体育文化凌驾在生活之上虚无飘渺的高空中,那是大众不能触摸到的体育文化,是不切实际的文化,这种文化传播对于大众来说没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只有现实生活中的体育文化才是广大人民群众能产生共鸣的东西,关注现实生活,使体育文化传播充满生活色彩、生活气息,才能真正体现体育文化的生活本质。

体育文化传播要贴近群众。不能简单以决策者的意识或者说站在自我意识判断的立场来宣传体育文化,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了解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中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来传播体育文化,使体育文化传播可亲可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文化的需求。

3.3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提高体育文化创新力

体育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无限的前景。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背景下,体育产业作为中国第三产业链里的产业形态,虽然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还不能产生大的影响,但从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观察发现,体育产业有着重要的经济地位和市场效应。据统计,美国体育产业2010年的总产值高达4 410亿美元,接近GDP的3%,是汽车产业的2倍、影视产业的7倍。反观我国的体育产业,据调查,2007年我国体育产业每年的总产值约为3 000亿人民币,占GDP的比重仅为0.7%左右[11]。中国人口众多,有着庞大的体育市场,体育产业的市场经济效应还没有被充分开发出来,进一步发展现有的体育产业和创造开发新的体育产业才能激发体育市场活力。

首先,处理好质量与效益的发展关系,抓好支柱产业的质量与品牌建设。体育制造业是中国体育产业的支柱产业,但遗憾的是,中国并没有将本土品牌做大做强。以近年来我国著名的体育运动品牌“李宁”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例,曾经中国本土最著名的体育运动品牌,在不断的市场冲击中不但没有做大做强,反而日渐下滑。李宁公司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约89.29亿元,同比下降5.80%;净利润3.86亿元,同比下降达65%,反映出“李宁”品牌战略规划与管理的决策失误有关。“李宁”的品牌吸引力下降问题侧面反映出了中国体育制造业企业的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企业只有加强质量与品牌建设才能使企业有更强的生命力。

其次,健全体育文化产业结构。由于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体育文化产业结构并不健全,主要还是以体育制造业和健身产业为主,竞赛表演业、休闲体育业所占比例较小,还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导致体育产业发展结构单一。职业体育产业作为竞赛表演业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以美国的职业体育产业为例,NBA、NHL、MLB、NFL四大职业体育联盟为支柱的职业体育帝国,四大联盟每年的正常收入在24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我国体育产业总值的一半左右。

休闲体育作为休闲时代民众重要的文化需求活动,有无限广阔的市场前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户外运动、游泳、器械练习、露营、单车运动以及钓鱼等体育形式成为人们健康需求的体育活动,而这些活动对旅游、交通、食宿以及体育用品消费产生巨大的刺激作用,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我国应该积极培育休闲体育产业,既能满足大众的体育文化需求,同时也是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结构自我完善的过程。

三是建立体育文化产业的良性机制。机制建设是体育文化产业的微观管理,需要体育文化产业管理相关部门多方共同来协调。

3.4积极实施体育文化“走出去”战略,增强体育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文化“走出去”实际上就是文化输出,体育文化“走出去”就是将我国优秀的体育文化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方式走出国门,输入到世界各地,让世界人民了解并分享中国优秀的体育文化,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文化影响力。

一是鼓励多元渠道的体育文化对外交流。体育文化“走出去”不能只靠政府来实施,虽然政府途径最大的好处就是政府的行政意志能得到完全的实施,并能产生极大的文化影响和轰动效应,但是国家层面的体育文化交流毕竟有限。因此,通过多元渠道才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综合效应。比如通过地方政府、城市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大学与大学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民间组织、团体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体育文化的学术交流等多种渠道来实现我国体育文化的对外输出。

二是注重体育文化输出的适切性。文化有一个适应过程,它基本上是按照排斥——接受——融合的规律推进的。比如美国的棒球、橄榄球文化在美国民族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也是美国优秀的民族体育文化,但是在中国接受的美国体育文化中,只有NBA是中国民众普遍接受的文化形式。中国体育文化输出中也同样应该考虑此问题。应选择有一定社会基础或者说已经被熟知但还没有真正体验过的体育文化首先“走出去”,不要盲目的文化自信,否则就容易陷入虚无的民族体育文化狂妄中。

三是加强体育文化的对外贸易与投资。体育文化的对外贸易与投资是使中国的体育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不但能增强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同时也能促进中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创造力。

3.5加强体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体育文化发展的保障力

文化的发展不是自发成就的,文化是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的,人才是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在体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人是关键因素。一个民族的灿烂文化,离不开一批优秀的文化人才作为支撑,人才是文化发展的绝对力量。文化的产生实际就是文化的生产过程,文化生产力的水平同样是由从事文化生产的人来决定的,从该视角来看,人才是文化生产力的主体。文化生产是一种复杂性的智力创造活动,需要先进的思想,也需要较强的传播力,否则,文化繁荣就无从谈起,而这些都需要人才来推动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刘金龙.文化社会学[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0:3.

[2]郝勤.论体育与体育文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3):3-6.

[3]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2-143。

[4]王智慧.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体育文化实力的维度解析与提升路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1,32(4):28-34.

[5]林丹,洪晓楠.中国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31(4):65-69.

[6]钟榴.文化生产力的内涵及其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3):104-106.

[7]叶继海.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传播力的构建[J].新闻爱好者,2011(12):18-19.

[8]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EB/OL].http://www.sport.gov.cn/n16/ n1167/n2768/ n32454/134749.html.2005-02-18

[9]张兰芳.现代语境下的民俗艺术传播[J].民俗研究,2013(2):129-134.

[10]鲁潇.大学生接触网络体育信息的现状调查[EB/OL].北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10-08-66.

[11]美国体育产业,运动鞋服的历史与现状[EB/OL].http://www.sjfzxm.com/news/xieye/20120620/297723.html.2012-06-20.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lack of relevant research findings on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sports culture, the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basic theoretical issues of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sports culture.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sports culture is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its elements manifested to the society. It contains three aspects, namely, sports culture service, sports culture production and sports cultur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e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strategic implication of strengthening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sports 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c path of enhancing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sports culture.

Key words:Sports Culture Service Ability; Sports Culture Productivity; Sports Culture Communicative Ability; Effective Path; Sports Culture; Sports Power

CLC number:G80-054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001-9154(2016)01-0018-05

(编辑任丹)

我校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日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公布了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名单,我校郝勤教授申报的项目《中国古代体育文物调查与数据库建设》获得立项,这是我校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重大项目是目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体系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2015年体育界共立项3项,获得立项的3所院校分别是成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

成都体育学院科研处

中图分类号:G80-0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154(2016)01-0018-05

收稿日期:2015-09-10

作者简介:苟明,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E-mail:43875958@qq.com。

基金项目:2014重庆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CQGJ13C633)。

1.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Chongqing 401120; 2.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猜你喜欢

体育强国体育文化有效途径
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比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研究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崔龙海被安排主抓“体育强国”
对毛泽东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