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中国的外国体育史研究前沿探析

2016-11-28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十二五时期中国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近年来中国的外国体育史研究前沿探析

Analysis on the Frontier Problems in Foreign Sports History Research in China from 2011 to 2015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潘华

Pan Hua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及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依据近年来中国的外国体育史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的代表作,主要包含学术专著、科研课题、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等,认真梳理出此间的重要成果。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的外国体育史研究水平有所提高,但也有不足之处。研究认为,当前中国的外国体育史研究还需要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研究视野等方面实施改进措施。

关键词:外国体育史;前沿问题;中国;“十二五”时期

长期以来,中国的外国体育史研究一直是学界的薄弱环节,无论是出版的学术专著与立项的科研课题,还是提交的学位论文与发表的期刊论文,在质和量方面都与作为一个体育大国的体育史学研究应该达到的高度相去甚远,从而严重地制约了中国的体育史学研究整体水平。

依据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习惯表述,“十二五”时期(即近五年)中国的外国体育史研究有所长进,尤其是2012至2015年国内的世界体育史研究比之以往,无论是量还是质均有所提高,据不完全统计,相关文献大致有文献80余部(篇)。总体呈现出传统话题不断深化及历史叙述不断多样化的特点。本文将对其中具有一定创新性的代表作进行客观的评述。

1世界古代体育史研究领域有所拓宽,传统话题不断深化

古希腊、古罗马体育历史是倍受体育史学者关注的领域。该领域相关话题不断深化。

1.1古希腊体育研究

诸多学者,特别是一些年轻学者开始从哲学、美学、文化学、人类学、宗教学、伦理学、政治学、性学、社会学和神话学等不同的学科视角,开展对古希腊体育的全面研究。如《古希腊竞技运动的盛与殇——哲学人类学式的追问与对“现代解读”的反思》[1]和《古希腊体育运动的实践智慧及其当代意义》[2]两文从人类学、哲学、伦理学和政治学审视了古希腊竞技;《论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精神哲学基础及其发展——以黑格尔历史哲学为研究视域》[3]一文,认为古希腊竞技体育产生的精神哲学基础在于人类表现自身身体的美丽形态的精神冲动力。另有学者从公共空间视角论述古希腊体育活动,认为古希腊的公共空间是一种平等、自由、公正的象征,它不同于私人空间,是开放的、集体的,其体现着一种城邦意志与公民权利[4]。其中,文体活动场所构建起古希腊人体育活动的物质世俗空间;习俗信仰构建起古希腊人体育活动的文化宗教空间;公民意识构建起古希腊人体育活动的政法制度空间[5]等等。学者们还从德性之维讨论了古希腊体育,探讨了德性培养作为着眼点的古希腊体育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以及这种体育教育思想与人的德性塑造之间的关系[6]等。此外,有学者从体育自由思想视角探讨古希腊体育,体育不仅是古希腊城邦自由意识的内在要求,同时还是古希腊人实现自由的文化途径[7]。 尤值一提的是,项亚光副教授的《荷马史诗葬礼体育竞技存疑》[8],对流行于学界的一个“定论”,即“古希腊葬礼体育竞技活动”进行了质疑,强调“考古”不能确定荷马史诗“史料”价值,故仅从荷马史诗来确定古希腊葬礼体育竞技活动的存在是不可靠的。

1.2古罗马体育研究

古罗马角斗仍是近几年来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尽管数量不多,但对历史诠释的视角较新颖。赵岷,李金龙等从文化学视角揭示:罗马角斗活动导源于墓地葬礼仪式,而后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逐步演变为一种表演活动,其实质是罗马征服文化的一种社会映射,在角斗表演中掺杂了许多政治、文化、习俗和人性因素,角斗表演在罗马不仅是一项娱乐表演活动,同时它也承担着教化作用[9];赵岷等还剖析了古罗马角斗表演中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参与角斗活动的动机及所“扮演”的不同角色[10]。王结春,刘欣然等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探寻古罗马角斗竞技的历史片段,指出:古罗马的欢娱来自于观赏奴隶们之间的角斗竞技,是一种实用的手段,是体育适应罗马精神抽象自由的结果,是战争景象的预演和再现,是一种异化的体育[11]。

此外,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法的学者赵毅,依据古代罗马法原始文献,驳斥了目前体育法学界长期惯用的“体育法近代产生说[12],认为体育法在古代社会就已客观存在,公元前一世纪之前是其萌芽时期,之后便随着罗马法的成熟而步入成熟。赵毅通过罗马法原始文献的解读[13]显示,古罗马体育法律主要表现在规定运动员的特殊法律地位和运动伤害责任认定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免税、免监护义务、免服兵役、免接待军队、可以取得骑士身份和免受社会唾弃等内容,但仅限于生来自由人可以取得以上优待;后者包括在体育比赛中发生的对比赛者或非比赛者的过失伤害免责。这从侧面反映了古罗马体育的发展状况。在研究古罗马法的过程中,通过阅读罗马法史札,赵毅还勾勒了古罗马体育与城市变迁的关系[14]:在古罗马,体育与城市共享神性,信仰成为观念上连接两者的枢纽;体育为古罗马城市生活的必要元素,且在体育比赛、体育设施和城市体育生活的多个向度中,体现了强烈的国家管控性。古罗马的体育与城市文明是良性的互动发展关系,但观念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它的变异导致了体育与城市文明在古罗马的消亡。

1.3中世纪体育研究

长达千年之久的“中世纪”时期,在世界体育史发展中具有独特的意义,有学者认为,中世纪的“骑士比武”,像古代的奥林匹亚一样影响着现代体育比赛的理念[15]。从“十二五”时期相关研究来看,国内学者多是从身体观视角来探讨骑士体育和欧洲中世纪体育观。如高强提出,在身体关系论的视角下,中世纪体育运动并不呈现出或为积极或为消极的非此即彼的面貌,却更以社会、群体、自然等外在于身体的元素与身体之间亲疏关系的此消彼长来显现,体现了在文明进程中从整体论到个人主义的变迁过程[16]。另有学者梳理了基督教的灵肉观对中世纪体育的影响:中世纪早期和中期,占主导的奥古斯丁主义坚持“身体是灵魂的监狱”的灵肉对立观,导致竞技体育的沉寂和体育被排除在教育之外;但中世纪晚期,托马斯·阿奎那重新阐释灵肉关系,提出“人是由灵魂和肉体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存在”的灵肉结合观。其对身体及其健康的重视,促使诸多教会学校出现了课余体育活动,城乡社会也兴起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它们成为近现代多种运动项目的前身[17]。

1.4其他问题研究

学者们开始一方面将学术视野投向更早的史前体育,另一方面由于其他学科领域学者对“体育”的关注,使得国内世界古代体育史涵盖面有所拓广:拜占庭帝国早期的体育、古埃及体育等,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如张洁的《欧洲史前岩画中的身体运动形态研究》[18],对欧洲史前岩画中的人体动作形象进行了考察与分析,认为这些身体运动形态在身体动作表现形式和动作技能上与现代意义上的体育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是现代体育的萌芽形态;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埃及学硕士生张韶东于2014完成的学位论文《沃尔夫冈·德克尔<古埃及体育与游戏>研究》[19]通过对《古埃及的体育与游戏》的研究,揭示了古埃及体育与游戏的发展概况,对现代体育与游戏研究的借鉴意义。另有学者注意到了欧洲古代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型问题,张爱红和熊晓正考察了欧洲古代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型过程,强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开启了体育人文价值观,从思想层面为欧洲体育的复兴奠定了基础,成为欧洲古代体育转型的外生性推动力;市民体育的勃兴和骑士体育向绅士体育的转变在实践层面对欧洲古代体育进行了整合,成为欧洲体育的内源性转型路径,使古代体育开始告别原始性、军事性、宗教性、依附性特征;作为方向性牵引力,工业革命则提供了体育现代化的标准和手段,使欧洲体育真正成为世俗社会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的休闲方式、职业领域和教育手段[20]。

2世界近代体育史在国别史研究方面有新的进展

综合来看,从世界近代体育史视角来看,近几年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主要是:英美、日本和法国等的近代体育发展历程。

2.1英美体育研究

英国素被认为是近代体育的发祥地。故是世界近代体育史研究难以绕开的国家,近几年来,学者们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博士群体,从文化学等视角,重新诠释了近现代体育发轫于英国的历史必然性及英国体育对世界体育近现代化的影响[21];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的学生邱雪于2013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体育运动—英美经验与中国路径》[22]则从城市化的视域,分析了英美城市化进程中的体育运动发展历程。就美国近现代体育史研究而论,在“十二五”时期有两项科研课题值得关注,一是上海体育学院舒盛芳教授的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的体育大国成长道路研究》;二是成都体育学院霍传颂的国家体育总局2015年项目《美国体育史——从殖民时代到二十一世纪》。可以预见,两项科研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研究报告定会成为我们探究美国体育史的新材料。

2.2日本体育研究

日本的近代体育尤其是学校体育是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直接模板,因而也是学者们一直关注的“话题”。近几年学者们多关注的是日本近代学校体育制度的变迁以及体育师资培养机构的考证。如刘春燕等分析了日本近代最早的体育师资培养和体育研究机构——体操传习所设立的历史背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在日本近代学校体育创立中的作用[23]。钟冬根等以“教育法令”为主线, 剖析了近代日本学校体育制度的变迁[24-25]。另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刘春燕与谭华还从中日比较的视角探讨了日本的近代体育[26],指出晚清中国的学校体育制度是在甲午战后兴起的“师日”热潮中大力模仿日本建立起来的,因而该时期两国学校体育的制度、内容等外在形式极为相似,但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国不同的社会发展状况、引进外国学校体育的不同策略,以及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其实施状况及发挥的作用大相径庭。

2.3法国体育研究

另有学者通过对法国身体史领域最新权威力作,由法国著名学者阿兰· 科尔班、让-雅克·库尔第纳、乔治·维加埃罗主编等的三卷本《身体的历史》[27]的研读,梳理了16至19世纪法国体育运动的变迁过程,重现了法国在这四百年间的体育历史发展概貌[28]。

2.4关于其他问题研究

另有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的学生冯喆于2013年完成的硕士论文《欧洲体育发展方式改革研究——以英、法、德为例》[29],梳理了欧洲主要发达体育国家体育发展方式的演变历史、现状及趋势,是近期从体育发展方式视角研究欧洲近现代体育史的一次尝试。

“十二五”时期,国内学者对世界近代体育史的研究中,对欧洲思想家对西方体育思想形成发展的影响分析是研究重点,涉及到的著名人物有夸美纽斯、卢梭、麦克乐、洛克、萨金特、古兹姆茨等等。

3世界当代体育史研究现实指向显明

与近代,特别是古代相比,“十二五”时期世界当代体育史的研究略显薄弱。从发表论文及获准课题来看,学者关注与研究的主要有俄罗斯(含前苏联)、日本和韩国等的当代体育发展问题,其中,对俄罗斯(含前苏联)体育史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

如有学者借由《体育理论与实践》*《体育理论与实践》杂志创刊于1925年,它是苏联体育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刊80余年的历史性存在及其对各种体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讨论,反映了苏联体育历史及体育运动学的历史变迁。杂志,通过该杂志的沉浮,揭示了前苏联当代体育的发展历程的波折与际遇[30]。此外有学者从俄罗斯著名体育理论家马特维耶夫的学术研究历程入手[31],重点揭示其体育思想对我国当代体育思想的影响。上海体育学院姚颂平教授的《依法治体——俄罗斯联邦体育改革与启示》[32],一文简要介绍了近年俄罗斯联邦通过对体育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进程,分析了《俄罗斯联邦体育运动法》的主要特点等。舒盛芳,沈建华等的《苏联在国际体育领域实现与维护国家利益的实践与教训》[33]一文从侧面揭示了前苏联的国家体育战略发展思想,论文指出:“冷战”后国际政治领域意识形态斗争的加剧,国际体育领域成了苏联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领域。在国家政治利益方面,苏联谋求大国体育地位和霸权;加入国际竞技体育组织,争取国际话语权;为了避免战争,谋求与大国和平共处;在国家文化利益方面,向世界推销苏联发展模式和提供政治思想。

另有学者对后奥运时代的日本及韩国的国民健康的管理与服务体系[34]、社区体育[35],体育经济发展[36]、体育政策法规[37]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另有学者注意到了“英国二战后体育思想”。

新中国体育事业是在“以俄为师”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我国也随之步入后奥运时代。学者们对俄、日、韩等国当代体育发展历程的关注显然有较为明确的现实指向,这也正体现了历史学的资鉴功能。另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大学2014年阚衎的硕士论文《<威尔士体育史>(节选)翻译项目报告——第四章:电视时代,1958-2000》[38]。《威尔士体育史》由英国威尔士斯旺西大学历史系的一名教授Martin Johnes 所著,详细介绍了自1800年以来威尔士的体育发展史。阚衎的论文选取该书的第四章“电视时代”。详细描述了20世纪后半叶,在电视的影响下,体育是如何从业余化走向职业化、如何从小众走向大众、如何影响社会发展、如何被社会发展所影响等等。

4专题史研究呈多方拓展的态势

历史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或多或少地受到其他知识领域的影响。历史研究遵循着与其他社会科学家研究现实社会时相同的认识图式,将历史划分为一个个侧面进行考察,从而形成不同视角的专题史。世界体育史发展中这一趋势已经展露无遗。“十二五”时期,学者们考察世界体育发展历史的视角不断拓展:

郝勤,张新合著的《体育赛事简史》[39],该书分为古代卷·古典时代、现代卷·美好时代、现代卷·浮华时代、现代卷·电视时代和现代卷·商业时代,从五个历史分期着手,梳理了体育赛事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从城市发展和制度变迁的角度,叙述了古今中外公共竞技的演变、世界著名赛事的历史沿革。

魏伟博士的《国际广播电视体育史》[40],虽是从传播学角度讲述广播电视媒介转播体育赛事的历史,但也为世界体育赛事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一手的国外研究资料,尤其是对近现代世界体育运动的商业化旅程进行了侧面的鲜活揭示。

另有学者对西方体育科学的起源与形成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明确了西方体育科学的起源时间与形成时间、发源地与形成地,西方体育科学形成的动力机制,西方体育科学形成过程中的学科内外关系以及研究方法的演变历程[41]。

此外,在“十二五”时期另有《当代中美体育电影史比较研究》、《近现代西方体育思想史研究》《西方体育管理学80年进展与中国体育管理学创新发展研究》一批课题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及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体育专题史的触角还将进一步拓宽。

本文中将有关运动项目的发展史也归为专题史。在对运动项目史研究中,除以往关注较多的三大球外,诸如藤球、冰壶等相对小众的项目也进入学界视野。

于亮等分析了冰壶运动的起源与发展[42]。作者认为,关于冰壶运动的起源尚存争议,从词源和历史记载的角度分析冰壶的起源学说及演变过程,发现从词源角度分析欧洲大陆起源说较科学,但从词源可信度及运动器材质地方面分析苏格兰起源说较准确。张兆龙等研究了东南亚藤球的起源、社会文化特征及开展情况[43]。他们提出,东南亚藤球运动有着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特征,其起源可能与中国文化交流有关系;王昆仑就高尔夫球的称谓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考证[44],他认为,发现“高尔夫”与“高尔夫球”两种称谓混用现象普遍存在且由来已久。对此,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高尔夫” 最早是荷兰语Kolf的音译, “高尔夫球”为球类运动的一种;“高尔夫”可以作为“高尔夫球”或“高尔夫球”运动的简称或代称,但作为球类运动项目的标准名称显然不确。

高鹏飞从发生学角度探究了足球、篮球和排球运动起源[45]。他认为,足球、篮球和排球三大球“同功”现象的发生归于19世纪工业革命的出现和较快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人的异化;出现较晚的项目(如篮球和排球)对出现较早的项目(如足球)无论从物质文化还是制度文化上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三大球的孕育和进化方式有涟漪扩散—回波效应和复合革新式的特征。

浦义俊,吴贻刚的《荷兰足球历史崛起与持续发展探究》[46],对荷兰足球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进行了简要回顾,分别为业余时代荷兰足球的低迷、职业化时代荷兰足球走向崛起以及“博斯曼法案”后荷兰足球的动荡与坚定。其次,对荷兰足球历史崛起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剖析,认为深刻的社会转型是促使荷兰足球迅速崛起的直接推力,国家二次崛起的心态是荷兰足球走向强盛的文化内因,青训系统与技战术风格的衔接是荷兰足球持续发展的驱动力所在,荷兰语言文化和国家移民历史客观上为荷兰足球持续发展提供了隐性支持。还有彭国强,舒盛芳的《德国足球崛起的历程及特征》[47],他们从历史演进的视角梳理了德国足球的发展脉络及兴衰历程,把德国足球的崛起历程分为了发轫、异化、重生、繁荣、徘徊、振兴6个时期。提出德国足球在崛起过程中表现出,文化层面重视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制度层面重视俱乐部运营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人才层面重视青训系统的开拓和校园足球的发展3个特征。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了《运动通史:从古希腊罗马到21世纪(插图本)》[15]的中译本,该书作者为德国萨尔大学历史系教授、当代文化史专家沃尔夫冈·贝林格(Wolfgang Behringer)。该书较为系统呈现了人类运动五千年斑斓的历史,不仅有奥林匹亚裸奔的男神、中世纪双城的棍战、近代欧洲体育的规范化、现代体育的商业化,也有法老的赛车,汉唐的蹴鞠、北欧的超级雪仗、印第安人的生死球赛等等。作者还重点讲述了运动与其文化背景互动的关系,例如古希腊奥运会与城邦政治、希波战争的联系,美洲原住民球赛与其宗教的关系,英国板球与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的关系,等等。该书不仅仅是生动而较全面地呈现了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历程,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供我们反思世界体育史研究的视角,与之相较,国内的世界体育史研究显然还缺乏真正的“世界”视野。

5结语

综上,“十二五”时期我国的外国体育史研究可以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外国体育史研究中不断有新的突破,尤其是在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上有所创新。今后要想进一步取得突破,笔者建议我国应大力培养外国体育史研究人才,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加强与国外同仁的学术交流,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和大胆尝试新的视野等,唯有如此,我们才会在不远的将来真正具有在世界体育史学界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高强.古希腊竞技运动的盛与殇——哲学人类学式的追问与对“现代解读”的反思[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3):13-19.

[2]高强.古希腊体育运动的实践智慧及其当代意义[J].体育与科学,2012,33(2):16-20.

[3]詹祥粉.论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精神哲学基础及其发展:以黑格尔历史哲学为研究视域[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3):7-12.

[4]邓正龙.城邦体制视域下对古希腊体育竞赛活动的再审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1):38-42.

[5]王彩平,刘生杰.从公共空间的视角对古希腊体育活动的再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45-49.

[6]马晓云.德性之维中的古希腊体育道德[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30(2):187-189.

池秋平.古希腊体育的德性维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7):41-45.

[7]王结春,刘欣然.古希腊城邦的体育自由思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8):27-30.

[8]项亚光.荷马史诗葬礼体育竞技存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12):19-24.

[9]赵岷,李金龙,李翠霞.从仪式到表演:古罗马角斗活动的文化学剖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2(2):152-157.

[10]赵岷,李金龙,李翠霞.古罗马角斗表演场域中“人”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12):25-29.

[11]王结春,刘欣然,雷震.古罗马角斗竞技体育线索刍议[J].体育文化导刊,2013(9):143-145.

[12]赵毅.驳“体育法近代产生说”[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7):6-10.

[13]赵毅.论古罗马的体育法[J].体育科学,2013,33(2):85-91.

[14]赵毅.罗马法中的体育与城市发展——阅读罗马法史札记[J].体育与科学,2013,34(4):10-15.

[15](德)贝林格.运动通史从古希腊罗马到21世纪插图本[M].丁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16]高强.欧洲中世纪体育之辩——从身体实体论到身体关系论[J].体育与科学,2013,34(1):46-50.

[17]彭昆.中世纪基督教的灵肉观及其对体育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2):64-68.

[18]张洁.欧洲史前岩画中的身体运动形态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5):25-29.

[19]张韶东.沃尔夫冈·德克尔《古埃及体育与游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20]张爱红,熊晓正.欧洲古代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型的历史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4):12-17.

[21]文秀丽,何元春,刘传海.近代体育发轫于英国的文化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0):56-60.

[22]邱雪.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体育运动—英美经验与中国路径[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23]钟冬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校体育制度变迁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10):132-135.

[24]刘春燕,谭华.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的基石——体操传习所[J].体育学刊,2014,21(2):104-108.

[25]钟冬根,熊建萍.近代日本学校体育制度变迁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10):161-164.

[26]刘春燕,谭华.晚清——明治时期中日学校体育之比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4):323-327.

[27]乔治·维加埃罗,阿兰·科尔班.身体的历史[M].张竝,赵济鸿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8]赵歌.16-18世纪法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历程——阅读三大卷巨著《身体的历史》札记之二[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12):30-35.

[29]冯喆.欧洲体育发展方式改革研究——以英、法、德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0]邱凌云.论早期《体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的史料学价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2):50-53.

[31]马忠利,叶华聪.马特维耶夫谈[J].体育文化导刊,2012(1):84-86.

[32]姚颂平.依法治体——俄罗斯联邦体育改革与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2):1-4.

[33]舒盛芳,沈建华.苏联在国际体育领域实现与维护国家利益的实践与教训[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30(5):545-550.

[34]张鑫华,王国祥.从“健康日本21”计划实施看日本社会国民健康的管理与服务[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9):19-23.

[35]马雪蓉,张向群.后奥运时代中韩两国的社会体育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0):38-41.

[36]金锡奎.中韩体育经济发展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37]李旻俊.中韩两国体育政策法规的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38]阚衎.《威尔士体育史》(节选)翻译项目报告——第四章:电视时代,1958-2000[D].合肥:安徽大学,2014.

[39]郝勤,张新.体育赛事简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40]魏伟.国际广播电视体育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

[41]王琪.西方体育科学起源与形成问题新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31(1):36-40.

[42]于亮,王瑞元,周越,等.冰壶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3):133-136.

[43]张兆龙,秦尉富,李乃琼.藤球运动与中国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3):116-119.

[44]王昆仑.高尔夫球称谓考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1):1-3.

[45]高鹏飞.论三大球项目起源[J].体育文化导刊,2012(11):131-135.

[46]浦义俊,吴贻刚.荷兰足球历史崛起与持续发展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1):20-24.

[47]彭国强,舒盛芳.德国足球崛起的历程及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1):92-98.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creative academic publications, research programs, dissertations and periodical papers, which are representative of foreign sports history studies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11 to 2015,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important research finding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foreign sports history research level in China has improved, while it still has some deficiencies. The author points out in the concluding part that measures need to be taken to improve talents cultivation, academic exchange and research horizon.

Key words:Foreign Sports History; Frontier Problems; China; 2011-2015

CLC number:G811.9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001-9154(2016)01-0006-06

(编辑任丹)

中图分类号:G81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154(2016)01-0006-06

收稿日期:2015-11-04

作者简介:潘华,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史和奥林匹克运动,E-mail:huapan2002@aliyun.com。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2015年委托项目:中国体育史学科发展研究(2012-2015);四川省哲社规划学科建设项目:古日耳曼体育与游戏的社会学研究(SC15XK052)。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猜你喜欢

十二五时期中国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