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大学生参加竞技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对策①
2016-11-28刘亚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太谷030008
刘亚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山西太谷 030008)
我院大学生参加竞技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对策①
刘亚萍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太谷030008)
摘 要:竞技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过渡的重要桥梁。高校开展竞技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同时培养人的精神品质和领袖才能。该文通过专题讨论会的形式,选取竞技体育活动教师代表、学生骨干代表,针对笔者学院竞技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和学生的参与度及反响情况进行研究,提出当下存在的问题,并想出相应的对策,开辟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竞技体育 数量 质量 积极性 参与度
竞技体育活动是指大学生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课外体育活动,一方面是学院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一系列校内外竞技体育活动;另一方面是兄弟院校、省及国家开展的一系列竞技体育活动。竞技体育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提供有效的途径。大学生通过参加竞技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体育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精神品质。大学生参加竞技体育活动的频度、时间、强度、地点、项目和消费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其未来的身体健康状况及精神品质的培养,进一步影响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如何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竞技体育活动中,并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变得至关重要。我院的办学理念是把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人,即全面认清自己,拥有健全的人格,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并认识到人的发展完善是永无止境的,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竞技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功效是全面的、长期的和持久的,不仅可以铸就学生健康的体魄,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团队协作、竞争意识和领袖气质,还能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身心和谐。
1 我院竞技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
1.1学院非常重视
我院非常重视竞技体育模块,活动经费支持力度很大,奖励机制明确。一方面不断增加对体育的资金投入,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并使用场地器材,强化竞技体育中心建设和管理,继续加强专业教练队伍建设,做好院系联系工作,加强考核和监督,优化激励办法,提高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坚持做好学生自助式体育课教学工作,强化院系两级各类运动队建设和管理,提升对外参赛水平。同时办好大学生体育节、大学生运动月、春季田径运动会等主线活动,缜密组织各项“至强杯”“阳光杯”系列赛事,营造竞技体育氛围,全学年实现学生参与各类竞技体育活动人次在上一学年基础上增长20%。再者就是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对专业教师的指导、活动负责人的工作成效给予相应的报酬,对所获荣誉的单位、团队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1.2学生参与积极性不是很高
竞技体育活动的辐射面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参与活动的学生年级分配不均,高年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偏低。趣味性活动少,活动的吸引力还要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缺乏主人翁意识,参与活动的目的多以获取学分为主。我院举办的竞技体育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导致了仅有少数特长生和有兴趣的学生参加竞技体育活动,学生参与度不高,失去了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丧失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形成班级凝聚力的良好机会,使班级竞技体育活动失去内涵,流于形式。
1.3活动量大,时间得不到保障
院、系及班级活动量大,在时间、内容和形式上有重合,学生和老师压力大,一方面导致活动准备不充分,活动质量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竞技体育活动时间和教学时间冲突,组织者经常因为有课请假,参赛者缺乏充足的训练时间,赛不出最好的水平。
2 促进我院竞技体育活动的相应对策
2.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认识
充分运用网站、宣传栏、电视台、电子杂志、广播站等载体做好竞技体育活动宣传工作,树立人人都是宣传员的工作意识,保证宣传规模的同时,严格把关宣传质量。进一步发挥微博、微信、APP手机客户端、网络电台等新媒体在竞技体育活动宣传工作中的作用,不断探索新媒体潜力,实现竞技体育活动信息化管理与特色宣传形式相结合的全媒体体系。努力扩大对外媒体合作,做好竞技体育外宣工作,助力提升学院影响力。
通过赛前动员会、媒体宣传和主题班会、学期表彰大会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师生对参加竞技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正确引导学生参加竞技体育活动,增强健康意识,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来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2.2开发趣味性运动项目,提升学生参与度
优化机制,细化引导,加大“自下而上反馈”的渠道和平台,深入师生了解大家的心声,建立兴趣小组,加强氛围营造,引导学生自行组织策划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多开展一些趣味性活动,按照“大一全面与主动,大二引导与坚持,大三结合与升华,大四转化与传递”的原则,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推动竞技体育活动开展的同时,不仅要脱离传统竞技项目的束缚,还要实现竞技体育活动大众化,开发新兴运动项目,尤其是娱乐性、健身性较强的项目,达到健身、育人和享受的目的,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实现组织宿舍之间、班级之间、各系之间不同水平和规模的比赛活动的目标。
辅导员要认真组织,精心设计班级体育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把育人理念贯穿其中,时刻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加以引导;同时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把学生在运动场上顽强拼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与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结合起来,并向全体学生辐射,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注重质量建设,提升基层组织活力
竞技体育活动始终以学生的成长和需求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抓好活动开展、平台建设、资源整合、宣传推广等各项工作,增强竞技体育工作与校内外的沟通、衔接,持续推进“特色发展、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工作成效和实际影响力。首先,要加大宣传,树立全院一盘棋思想,让每一位师生了解到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做好与学院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把竞技体育活动时间安排到学生课表中,从制度上保障竞技体育活动时间。其次,要组织、策划高质量的学生活动,不盲目追求百花齐放,将精力和关注点投入提升活动质量、学生反响和受益上。进一步加强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建立活动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搭建各类工作和活动平台,进一步培育精品项目。坚持内涵式发展,走精品化道路,从根本上推动完满教育工作长足发展,让广大学生从根本上受益,同时为学校战略发展服务。在班级基层组织上,逐步实现“一班一品”“三个一工程”,即一个班级有一个品牌活动,一名学生一个学期组织一个活动,让所有学生都成为组织者。
参考文献
[1]陈红,罗唯.高职院校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5(5/6):92-94.
[2]木拉迪力.乌鲁木齐市普通高校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4):83-89.[3]谭沃杰.高校课余体育活动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274-276.
[4]赵峰.我校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与研究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205-208.
[5]闫树人.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118-119.
[6]谭健.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1(11):108-110.
[7]徐秀娣.对我校学术课余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统计分析[J].上海铁道学院学报,1995,16(4):85-90.
[7]马尚奎.河南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4):63-65.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6(a)-0072-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6.072
作者简介:①刘亚萍(1987,2—),女,汉,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