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
2016-11-28李红梅
李红梅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4)
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
李红梅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4)
当前,摆在我国学校体育面前不争的事实是学生体质在持续下降。可见,解决学生体质健康是当前最首要的问题。体育课程的执行者是体育教师,体育师资如何培养关系着学校体育发展的大局,笔者认为:应加强增强体质健康的课程、实践、体质平台的建设,加强体育科学人文教育,提升体育教师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水平,从而早日破解我国学校体育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学校体育 体质健康 破解路径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国的体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取得了一些令人骄傲的成绩。我们不否认功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体育的发展还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在竞技体育飞速发展、奥运金牌数量激升的同时,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在持续下降。毛主席曾经说过: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现实是运动发展了,体质却下降了,这显然是不对的。那问题出在哪呢?显然这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该文主要探讨在强化学生体质健康的背景下,体育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1 我国学校体育关注热议的核心问题
1.1 学生身体素质持续25年下降
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滑,这个势头到目前尚未停止。近几年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进行的多次调研以及教育部等六部委连续25年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一些重要指标呈下降趋势。可见,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堪忧。这也引发了学者们的思考,再次把学校体育推向了风口浪尖。当然,学生体质下滑不能完全归结于学校体育,但如果单纯从学校体育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话,笔者认为和“体育观”有着很大关系,近些年在体育界和学术界出现很多“体育观”,这使得体育教师眼花缭乱,无从下手。笔者认为体育最本质的内涵还是体质,体育教师们应该下大力气思考和实践如何通过体育课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1.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科学性、操作性受到广泛质疑
教育部组织编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于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都具有规范和指导的意义,这使得体育教师有章可循,也使体育教学更具规范性。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和学者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还存在一定的质疑,尤其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5个领域的学习目标,这就使得体育课过于功能化,体育的功能确实有很多,但要想使一节体育课实现这么多功能,就会使体育教师无从下手,或者是应接不暇,造成设计课程时目标不够清晰,在发挥其他功能的同时,往往弱化了体质健康的功能,而增强体质恰恰是体育最本质的功能。
1.3 体育教师教育状况备受关注
随着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体育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体育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也是一门科学,要想教好学生,必然需要体育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然而,目前的状况是,学校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参差不齐,能力水平也差别很大,有些老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前沿理论知识;有些年轻教师创新意识较强,但实践经验又不足。所以,体育教师教育至关重要,它是体育教师深造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1.4 体育课程监管力度不足
新课程标准本身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尤其是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可操作性有待增强。学校领导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关注与支持不足,教育主管部门指导监管力度不够。由于缺乏良好的督导机制,容易导致体育教学地位低下,教师无活力,学生无兴趣,致使学校体育功能严重弱化,使学校体育教学状况令人堪忧。部分学校体育课时不足,体育课往往被其他课程随意占用,存在无人管理、管理不严的情况。部分体育课质量没有保证,有些体育课缺乏计划性和科学性,随意性较大,体育课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标。学校不重视,缺乏有效监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存在编造和虚假现象。这些问题都暴露出体育课程监管力度的不足,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
1.5 基层体育教师压力过大,职业发展及评价机制不健全
在一般人的思想之中,体育教师的工作是最轻松的,不就是教学生玩吗,有什么压力可言呢?其实不然,基层体育教师的压力是巨大的。首先是课时量的压力,有些学校体育教师较少,学生数量又较多,导致体育教师每周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其次是自我发展的压力,体育教师也期待有一定的自我发展空间,然而现实情况是学校对体育重视程度不够,体育往往被边缘化,加上职业发展和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导致体育教师付出很多,但业绩却鲜为人知,在考核评比时体育教师往往在底层徘徊,难以自我实现。最后是来自生活方面的压力,基层体育教师相比其他学科教师收入较低,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导致部分基层体育教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
2 我国学校体育所存在问题的破解路径
2.1 加强体育科学人文教育,提升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水平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3个维度进行培养,首先可以通过严格的教育管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其次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可以通过专业教育、第二课堂培养、实践平台搭建,培养学生优秀的体育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的体育人才,才能够适应基层体育教育的需要。
2.2 加强增强体质健康的课程平台建设
要想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首先要转变对增强体质健康的课程的认识,增强体质课程与运动技术教学课程有本质的差别,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与增强体质过程也有着实际的差别。真义体育(增强体质的教育)的专门业务就是增强体质,必须“以增强体质为主”,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能由真义体育的本质和本质联系所决定,只能去如实地认识和把握其本质和本质联系。“多本质”“多目的”“多功能”都是否定“以增强体质为主”的界说。运动教学过程跟增强体质过程有实际差别,增强体质过程比运动教学过程有更大的深度、难度和复杂性,不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2.3 加强增强体质健康的教学平台的建设
高校体育专业应该加强增强体质健康的教学平台建设,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应该以职业素质要求和能力需求选择替代技术结构选择,强化体育教师的健康技术、健康服务、健康教育、健身指导、健康咨询、运动监控、体能调适、营养膳食、卫生保健等相关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强化教学与考核,一方面要考察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能力,一方面还要考察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实际效果,使培养的体育师资能够学以致用。
2.4 加强增强体质健康的实践平台建设
高校应该积极开发教育实习基地,给予学生充足广阔的教育实习空间,让学生得到切实的实践锻炼。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城乡结合,让学生感受不同环境下体育教学的差异性,真切地了解一线体育教学。同时,还要强化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基层体育改革的互动性,高校体育师资培养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还要深刻了解基层体育教育实际,不能盲目地进行改革和创新,要与基层体育改革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服务于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国家、社会和民族需求。
[1]熊响.新课标视野下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9):167-168.
[2]梁哲,张羽.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心肺功能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基于新旧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6(5):89-97.
[3]杨光照.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方式探索——以南京市独立学院为例[J].田径,2016(9):48-49.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4.150
G807
A
2095-2813(2016)12(a)-0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