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礼仪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6-11-27谢可意王倩茹王秋诗
谢可意 王倩茹 王秋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凌 712100
当代大学生礼仪现状与对策研究
谢可意 王倩茹 王秋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凌 712100
文明礼貌是当代学生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制度不断完善,与国际社会接轨日趋成熟,大量西方思想也涌入国民的日常生活,尤其对于青少年影响巨大。过于自我、没有礼貌、不懂尊重等现象广泛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中,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庭、学校、社会在礼仪教育上的缺失。加强礼仪教育,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努力促进大学生良好礼仪规范养成迫在眉睫。本文简析了当代大学生礼仪现状以及现状背后的深层因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此类现状的措施。
大学生礼仪;现状;对策
从事辅导员工作数年有余,在日常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基本的礼仪举止方面存在缺失,尤其是在当下,不少大学生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将目光更多的集中在自己身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将自己禁锢在个人世界中,而没有做到真正的融入社会,融入实际生活。而观之社会环境,高校辅导员的年轻化,新时代下各类新媒体对于学校教育方式的舆论压力,都使学生自我自大的成本一降再降,经常能够在深夜或者是在周末接到学生的电话,问:“老师你在办公室吗?”;在公共场合直呼老师姓名或者在背后窃窃议论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有时不足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但却是一个人基本素养的真切体现。
一、大学生礼仪现状
(一)基本礼仪知识的缺乏
我们常说理论指导实践,可见了解与知悉正确的理论对个人实践活动起着宝贵的促进作用,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想在举手投足之间展示出自己良好的礼仪文化素养,对于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要凸显礼仪的实效性就必须掌握大量的礼仪知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在数千年的演化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本应该被后人学习、继承和发扬,而现如今不少大学生却片面理解优秀礼仪文化,认为这些都是繁文缛节,文化糟粕,在心理上产生了抵触情绪,于是在外在行为中表现得更加随意、自我。此类行为都是行为者思想的映射,大学生的礼仪知识匮乏由此可见一斑。
(二)日常礼仪意识的淡薄
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教育机构与大学生自身都将眼光投向了更加实际的地方,比如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更加着力于外在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意自己硬件的提升。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直接与锋芒毕露:在面对同学时不顾对方感受的随意开玩笑;在面对家人时将自己最差的脾气留给自己最亲近的人;在面对面试官的时候不懂得用敬语表示尊重与礼貌等等。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说怎样的话,当代大学生在以上方面令人失望的表现,都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对于日常礼仪意识的淡薄。
(三)常用礼仪实践的低效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文明之国,每个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的儒家教育思想,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接受的礼仪知识还没来得及被内化就已经被淡忘,“讲文明,懂礼貌,上车要给老人让座……”,这些本应该从小就懂的基本的礼仪却在步入大学之后被轻易忽视:街上散步时随地吐痰,图书馆中不顾及他人感受的大声喧哗,公交车上的漠视等等,本应是内化于心的举手之劳,在如今大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却鲜有出现。
二、大学生礼仪现状的产生原因
(一)社会因素
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我国,对我国包括传统礼仪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西方礼仪文化因其自由平等的特点而被当代大学生认同与传播,在现今浮躁的大学氛围下,大学生对外来礼仪文化不加鉴别,不懂区别,盲目跟从与崇拜:每年的圣诞节都是学校的一个大节日,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平平淡淡;学生热衷于攀比对于外来文化的了解程度,却视优秀传统为糟粕;极度追捧个性主义和个人主义,这都对当今大学生的礼仪表现有着重大的影响。
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势头正盛,各行各业的秩序都在重新构建,随之出现的社会问题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快速传播,在反促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匿名发帖恶意中伤、网络评论大肆谩骂等严重无视社会基本礼仪素质的行为层出不穷,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家校因素
目前全国高校都面临着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各高校在不断通过修改教学大纲、增加技能课程等方式来提升学生入世之后的硬实力,而相对不重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不少高校将礼仪教育列入学生的任选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而在授课过程中也没有像必修课程一样认真备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可行性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对于基本礼仪的忽视;家庭方面,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没有对子女进行正确的引导,致使子女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分享及礼貌意识薄弱,不懂得尊重,社会交往能力差。
三、改善大学生礼仪现状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
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人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有巨大的影响。作为高校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除要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外,也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与行事作风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言传身教,从细节入手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教导,做子女的榜样;在全社会推进基础礼仪教育,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利用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礼仪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二)扎实推进“双课堂”教育
高等学校要将基础礼仪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去,规范合理设置教学计划,针对大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设置合适的礼仪教育课程,不断在课程实践中提高趣味性与实效性,确保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礼仪知识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好“第一课堂”的教育;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的影响与锻造,礼仪出自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近年来,国家鼓励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积极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与社会实习的机会。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可以给当代大学生最直观,最深刻的体验,让他们在不断的挫折与改进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社会礼仪水平与社会适应性。“三下乡”项目便是一个典型的“第二课堂”,通过高校共青团的特色优势项目,号召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社会,将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知识传播向全社会,同时也在过程之中将自己锻造成为一名有礼貌,讲礼仪的高素质大学生。
[1]陈丽萍,耿发展.试论当下高校大学生情商现状及培养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6(9).
[2]李艳.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的问题[J].统计与管理,2015(6):159-159.
[3]唐金权.大学生礼仪教育初探[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1):74-77.
[4]张英伟,刘妍.高校大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新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8(2):39-42.
第一作者:谢可意,1992年 04月,男,山东省聊城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作者:王倩茹,1988年10月,女,辽宁省抚顺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作者:王秋诗,1991年08月,女,辽宁省铁岭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