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角色下的风险决策研究综述
2016-11-27张黎娜顾昭明
张黎娜顾昭明
1.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0 2.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0
决策角色下的风险决策研究综述
张黎娜1顾昭明2
1.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0 2.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0
综述并讨论了决策角色在风险决策中的影响因素以及现有的理论解释,并在最后对未来的研究做出展望。
决策角色;风险决策;决策任务
面对两个以上不确定的决策结果,做出最优选择就是风险决策。风险决策由于对决策环境缺乏控制,因此其结果具有未知性,属于不确定性决策。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为自己做出小到卖菜大到投资的决策行为,为他人做决策或预测他人决策也常需要,如投资顾问需要为自己的客户选择最好的投资方案、刑侦人员需要预测犯罪人员的犯罪路径等。
一、决策角色相关理论
(一)风险即价值假设
Wallach和Wing于1968年“两难选择工具箱”的实验表明,自我决策较预测他人决策更加冒险,且个体理想选择较实际做出的选择而言更加的冒险。由此,Wallach和Wing提出“风险即价值假设”。该假设认为自我决策较预测他人决策更加冒险基于以下两种观点:冒险是一种为人们所称颂的特质,并为人们所推崇;个体认为自己较他人而言,更加具备这种优秀的品质。
(二)风险即情感假设
Hsee和Weber(1997)在金钱领域对自我-他人决策偏差的研究中发现,无论是损失情境还是获益情境,预测他人做决策较自我决策都更加偏好冒险。并且这种现象只在预测对象为笼统他人(陌生人等)时才存在,而对于真实具体的他人(家人、朋友等)则不存在偏好反转的现象。因此,Hsee和Weber(1997)提出风险即情感假设。风险即情感假设情感分为预期情绪和先行情绪。对风险的害怕、恐惧、担心等情绪是先行情绪,能在决策过程中体验到;预期情绪则是预测决策之后可能体会到的情绪,比如决策后的悔恨、遗憾等。
(三)加工过程差异理论
加工过程差异理论认为,自我在决策时会综合考虑不同的维度,而为他人决策则更加关注某个重要的维度,如风险概率信息等。Zikmund-Fisher等人(2006)对医疗领域中忽略偏差问题进行研究时发现,患者或医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偏好——采取积极的干预治疗或者采取消极的忽视。Pollai 和Kirchler(2012)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
(四)解释水平理论
解释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CLT)是近年来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纯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根据不同的心理距离采用不同的抽象表征来认识客体。心理距离有时间距离(现在-未来)、空间距离(远近)、社会距离(自我-他人)和概率(大-小)四种表现形式。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采用不同水平的解释——高水平解释和低水平解释。对心理距离较远的客体,个体更加关注客体的性质和意义,因而采用抽象的、整体的高水平解释;心理距离较近的客体,个体更加关注客体的局部和具体特征,因此采用具体的、细节化的低水平解释。Smith 与 Trope(2006)、夏星星(2014)的实验结果都支持了这一理论假设。
二、决策角色与风险决策研究
(一)个体特征
个人的自尊、焦虑等的高低都会对个体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Wray 和 Stone (2005)的在对自尊水平对自我-他人风险偏好影响的研究中发现,高自尊的个体较低自尊的个体更加冒险。段婧等人(2012)在内隐自尊对自我和他人决策差异的研究中发现,只有低自尊的个体在为他人决策时比自我决策更加冒险,而高自尊的个体为自己和为他人做决策并未出现显著差异。Wray和Stone(2005)的研究显示,焦虑程度的高低也对自我-他人决策产生影响,高焦虑的个体为他人做决策较为自己做决策更加倾向冒险,而低焦虑的个体则未出现这种差异。
(二)人际关系
这里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在心理距离下的社会距离。Marshall(1998)提出社会距离是指客体与个体自我差异的大小,主要通过相似度和亲密度来表现。主要指个体感知到的与他人差异的大小或者亲疏远近的程度。如果他人与自己越熟悉或者越相似,那么体验到的社会距离就越小。Liviatan,Trope和Liberman(2011)、徐惊垫和谢晓非(2011)的研究发现自我和他人越相似,自我-他人的决策差异越不明显。赵秋荻等人(2013)采用改编的“我中包含多少他量表”(The inclusion of other in the self scale,IOS)的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
(三)决策情境
Hsee和Weber(1997)的实验发现,金钱决策情境较交友决策情境的对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更大一些。赵秋荻等人(2013)的研究发现:获益任务下,个体为自己做决策较为他人做决策更为冒险;损失任务下,这种差异则不存在。Beisswanger 等人(2003)对大学生交友决策情境的研究发现,只有在对生活影响较小的任务中,自我-他人决策差异才存在;而那些对生活影响较大的任务,则不存在自我-他人决策差异。
三、启示与展望
目前对决策角色的研究尽管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决策角色的相关研究大都集中于为他人做决策或预测他人如何做决策,而较少有研究将为他人做决策、预测他人做决策与自我决策三者直接做比较;另外,对他人决策的研究也绝大多数将他人区分为笼统他人和具体他人,而缺乏采用有效的测查手段进行细致区分。虽然,对个体特征与决策角色对决策行为已有相关研究,但范围不够宽广,仅涉及到自尊、焦虑等情绪,需要进一步拓展;同时在被试大多为在校大学生,缺乏对其他群体的研究,如社会工作人员、老年人等,个体所处的年龄、经历等有可能对决策角色产生影响;对决策角色的研究目前也缺乏相应的脑机制研究,如自我决策和他人决策时是否存在脑机制的差异等。这些问题都值得在以后的相关研究中进一步的进行深入探讨。
[1]庄锦英.(2006).决策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赵秋荻,刘永芳,段婧,徐沙.心理距离与决策者角色对风险决策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13.1901: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