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资后评价工作开展存在的难点以及应对

2016-11-27杨惠贤唐向东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3期
关键词:评价者管理者决策

杨惠贤 唐向东 段 雨

西安石油大学 710065

投资后评价工作开展存在的难点以及应对

杨惠贤 唐向东 段 雨

西安石油大学 710065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企业项目投资管理手段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投资后评价是企业管理日趋科学化的产物,是项目投资整体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对于企业的项目投资效率的提高及项目投资的风险防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不少企业在投资后评价工作开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难点,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制订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投资后评价;工作开展;难点

企业项目投资后评价是一种科学先进的项目投资管理手段,运用现代系统工程和反馈控制理论,对项目投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建设、投产及运营等活动进行系统评价,既能提高项目投资的效率效果,也能为未来再投资提供经验教训。目前,国内不少企业愈发注重投资后评价工作。但是,许多企业受制于现有的经验模式,在投资后评价的工作开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难点,阻碍了投资后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对投资后评价的工作模式进行探索,对其难点进行逐一攻克,制订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让投资后评价发挥出它应有的效果,促进企业项目管理的完善。

一、投资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投资后评价作为一种新兴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缺少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由于投资主体不同,管理方式各异,目标性也差异很大,所以不少企业在投资后评价工作中常常遭遇一些“瓶颈”。目前,各企业在投资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多头管理及法律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并没有对投资后评价进行硬性要求,也没有对投资后评价的具体环节进行明确规范。企业进行投资后评价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相关职能部门的提倡和指导。对于企业来讲,其不同性质的投资项目,分别是由不同的项目主管部门来进行审批的。然而,究竟由哪一个部门来主持投资后评价工作,就成了法律上的盲区了。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多头管理的局面。至于哪个部门的评价机制最为合理,哪个部门的评价结果最为客观公正,企业几乎无从判断。这就难免给投资后评价工作带来混乱。

(二)考核机制的局限性使评价结果有失客观公正

不同的部门在进行投资后评价工作时,其利益诉求也是不同的。这种利益诉求上的区别,也会给评价工作带来障碍,使评价结果有失客观公正。比如,如果由项目管理者自行进行评价,此时评价的用意很单一,在于总结项目投资当中的经验教训并为后续的项目投资提供参考。但如果由其上级部门来进行评价,那么还增加了一个对下级进行考核的因素。此时,投资管理者出于害怕考核不合格的顾虑,在进行项目投资时难免就会畏手畏脚。同样的,不同的评价者由于在利益诉求上存在的区别,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对于投资管理者来说,由于在投资过程中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进行决策时,通常只能有不超过50%的把握。而剩下的不确定性风险就占了一半以上的因素。一旦在决策时,因不可预估的风险而出现偏差,但在进行投资后评价时,评价者通常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这会给评价带来缺乏客观公正的成分。

二、投资后评价工作中的难点应对方案

(一)加强法律制度层面的相关设计

出于对企业长远发展、维护企业长远利益的角度,建议将投资后评价方面的相关内容列入法律范畴。对于在人数和资金上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原则上都要进行投资后评价工作。此外,在进行投资后评价工作时,对于不同投资项目应当具体又哪个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在法律制度上都要进行明确划分,使投资后评价工作的管理上更加规范化,避免因多头管理带来的混乱。

(二)对项目考核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前面说过,当投资后评价是由项目管理者的上级部门来实施时,则增加了一个进行项目考核的因素。这常常成为项目管理者最为头痛的地方,因为考核机制的局限性常常导致评价结果有失客观公正。当项目管理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武力和财力,最终在接受考核时却落个吃力不讨好时,就会打击他进行下一步投资的信心。所以,对考核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是至关重要的。

1.明确项目考核工作的合理定位。对于评价者来说,要明确项目考核工作的合理定位。考核的初衷不是为了“卡”“压”投资管理者,而是为了对项目投资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帮助其认识到在投资该项目时还存在着哪些应当查漏补缺的地方,应当考虑到哪些容易被忽略的风险因素,从而在后续的投资工作的决策中能够更加合理,更加有的放矢。所以评价者在进行考核时要抱着平常心,不要把对投资管理者进行问责作为唯一目的,不要对投资决策中出现的失误过于放大,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2.在进行考核时要考虑到决策的风险因素。前面说过,投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至多只能确保50%的把握。也就是说从本质上来讲,进行投资管理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是很大的。这就决定了即使投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前经过了周密的深思熟虑,其决策仍然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仍然不得不面对一些难以预知的风险因素,从而导致在决策中出现失误。那么对于评价者来说,这部分风险因素是必须要采纳的。项目考核不是学校的考试,不可能以绝对的“标准答案”来判断得分。即使在决策中不是特别的完美,如果排除决策的风险因素,确信投资管理者在其50%的把握被,把应当抓好环节充分进行落实,就不要过于为难项目管理者。

三、结束语

投资后评价是一种新兴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它旨在通过对投资项目的项目投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建设、投产及运营等活动进行系统评价进行全面性的评价,来总结投资整体环节的经验教训,为后续的投资工作提供现成的范例。它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可以说是大有裨益的。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在投资后评价的工作开展种还存在着一些难点,一些不足之处,使投资后评价出现混乱,使评价结果有失公正客观。因此我们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采取应对措施,明确投资后评价的定位,改善评价方式,使投资后评价更加精确化、合理化、更符合企业发展提高的需求。

[1]于云生.企业项目投资后评价探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8(28):111-115.

[2]杜文彤.投资后评价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工程咨询,2011,5(10):98-102.

猜你喜欢

评价者管理者决策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窗口和镜子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
教师的角色转变带来的课堂教学变革
360度绩效反馈评价有效性的博弈分析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
我与教师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