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正刚直刘黄岩

2016-11-27

支部建设 2016年12期
关键词:黄岩太监皇帝

清正刚直刘黄岩

襄垣县有个肖家垛村,明朝时曾名噪一时,原因是这个村的刘氏家族接连出了好几个大官,且都是清官、好官。

景泰年间举人刘洁,任广东道监察御史,经常给皇帝上书提意见,多被采纳,后来转任浙江副使,雪狱救荒,清监现漕,死后赠南京吏部尚书。刘洁的儿子刘凤仪,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初授山东高密知县,任内兴办学校,缉捕盗贼,应对蝗灾。升任户部主事,转刑部员外郎。死后同样赠南京吏部尚书。刘凤仪有两个儿子,长子刘龙,官做到南京礼部、吏部、兵部尚书,勤学好问,学识出众,居官清正,是非不谬,淡泊名利;次子刘夔,官做到保定巡抚,一生刚正不阿,直言以谏,勤政爱民,功绩卓著。

刘龙和刘夔兄弟二人,官声都很优秀,政绩都很突出,但刘龙久居朝廷,长期与各色人等周旋磨砺,性格变得儒雅,遇事沉静委婉;而刘夔则长期在地方工作,眼里不揉沙子,心直口快,不怕得罪权贵。若以廉论,当以刘夔为上。

刘夔,字舜弼,号黄岩。明正德年间进士,初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改兵科给事中,再改刑科给事中。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皇帝朱厚照耽于酒色,死于豹房,因没有子嗣,由他的弟弟朱厚熜继位,第二年改元嘉靖。嘉靖皇帝上台之初,就急不可耐地下诏起用太监萧敬,满朝官员皆知不可,但就是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反对,只有刘夔上书说:“皇上初政,天下正在观望之时,现在就起用太监,恐失去天下人的心。”用太监干政,一直是明朝的一个顽疾,正德皇帝就是因为太监刘瑾窃权误国,致使民不聊生,爆发了以刘六、刘七为首的农民大起义。但是,明朝的皇帝除朱元璋外,几乎没有一个不喜欢太监。所以,刘夔的这道奏疏上去,嘉靖老大不高兴,压在那里好长时间没有回音。有人为刘夔担心,刘夔说:“我只是尽一个做臣子的责任,如果计较利害就不会上奏折。”所幸嘉靖皇帝也体会到了刘夔的忠心,没有罪责于他,而是让他到翰林院编修《武庙实录》,实际上是给正德武宗皇帝写传记。刘夔接任后,学习司马迁笔法,对武宗朱厚照的一生据实而书。他说:“作史者就应该美恶并书,如果只记对的,不记错的,怎么能够以史为鉴,劝戒后人呢?”《武庙实录》完成后,刘夔改任大名府(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通判。

在大名期间,刘夔修葺元城书院,给生员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发展了大名的教育。后,升江西按察副使,又督学河南,升布政司右参政。嘉靖十三年(1534年),升山东按察使,按察司是一省的最高司法机构,相当于现在的省高级法院。刘夔到任伊始,就调阅案卷,视察监狱,发现被冤者达数百人,遂全部释放。第二年,刘夔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奉敕巡抚保定。保定为畿内重地,关乎京都安危。刘夔上任的时候,正值保定连年灾害,贫民无法生活,沦落为盗者极多。刘夔恩威并用,惩首恶,抚协从,使得社会安定。继而蝗灾又至,刘夔发动百姓全民剿蝗。紫荆关在境内为军事重镇,刘夔练卒选将,分屯防守,确保边尘无事。刘夔还疏通漕运,解决了东南漕粮运京之难。

刘夔为官一生,以清正为众所推。他以敢说敢言而闻名于世,经常给皇帝上书,直陈时政得失,有时候语言很尖锐,直指要害,从不顾忌个人得失。他把这些奏疏集成了《黄岩奏议》七卷。此外,他的著作还有《黄岩集》、《金陵稿》、《恒阳集》、《处州录》、《大名吟》等。刘夔活了57岁。

(责编:于晋芳)

猜你喜欢

黄岩太监皇帝
朵云书院黄岩店
皇帝需要帮忙吗
自然醒
女皇帝
“黄岩工作法”牵住乡村振兴“牛鼻子”
酷爱学习的小皇帝
明清太监也读书
宦官的职责:洒扫庭除
一个字的笑话
“宦官”与“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