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子“不受”的底气

2016-11-27张桂辉福建厦门

清风 2016年8期
关键词:周永康列子权贵

文_张桂辉(福建厦门)

列子“不受”的底气

文_张桂辉(福建厦门)

人终有一死,身后有区别。有的人死去,恰似油尽灯灭,无痕无迹;有的人虽死犹生,名字万古流芳,思想遐迩传颂。被世人尊为列子的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御寇,便是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古贤。列子身上亮点多多,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生安贫乐道,不图名利,不求仕途,不攀权贵,一辈子不张扬,慎终如始、清心寡欲,清静修道、潜心著述,堪称古代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动之楷模。

西汉著名学者刘向在《新序》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列子处境困难饿得面黄肌瘦,有人对郑国宰相子阳说:“列御寇是有志之士,住在您的国家,日子却很艰难啊!”子阳听罢受到触动,就派下属给列子送去粮食救济。列子却只见使者,拒收粮食。使者走后,妻子抱怨道:“我听说有德之人,其妻儿老少都是安逸快乐的,现在你老婆饿成这样,国君送来的粮食你却拒而不受,我的命好苦啊!”

列子对朝中“雪里送炭”的口粮愣是死活不收,驳了子阳的面子,也令人难以理喻。在大多数人眼里,官家送来的粮食,既可解决温饱,又能增光脸面,这等好事,换了别人,那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跪谢尚且来不及呢!但列子偏偏不为所动。他这样做并非不识好歹,而是洁身自爱使然。没有足够的底气,是不敢如此“任性”的。

民以食为天。但凡常人,“食”一旦没有了,便无所谓“天”了。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男人不想办法也就罢了,送到家的粮食居然拒之门外,换了我等凡夫俗子,不大打出手也要破口大骂的。

读了列子,我们悟出他的底气,他宁愿得罪权贵,也绝不攀权附会。可见,列子“不受”之举,是清正廉洁的必然表现。“廉洁”一词,最早出自屈原的《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东汉文学家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意思是不接受他人的钱财,可避免自己的人品受到玷污,这便是廉洁。两千多年前的列子就能谢绝“嗟来之食”,做到“不受”,实在难能可贵,真的是“贫贱不移”了!

比比列子的言行,看看当今某些官员,实乃天上人间,不可相提并论。曾记否,激进年代有句很响亮的口号:“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现今,某些为官者为了个人飞黄腾达,确是有条件要“攀”,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攀”。南京市委原书记杨卫泽就是一个典型。杨在无锡为官时,一眼瞄准原籍无锡的周永康,于是与周永康亲属频繁走动,极尽巴结之能事,如此,杨终于进入周永康“法眼”,从此官运亨通,称霸一方……

还有不少官员,为满足一己私欲,不惜发起“侧面进攻”——以巴结高官夫人为突破口。如民生银行一位领导,别出心裁地设立所谓“夫人俱乐部”,请众多高官夫人进入“俱乐部”,只领工资,不必上班。行长毛晓峰曾让令计划之妻谷丽萍在该行旗下的“民生租赁”挂名任职3年;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夫人于丽芳也长期“供职于”民生银行,退休后还被聘为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主任……

这也难怪,大权在握者既有权决定下属荣辱得失,又掌管各种资源和分配大权。换言之,一旦赢得上司“好感”,进入高层“圈子”,好处便不言而喻了。但是,得到这样的“好处”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列子谢绝子阳送来的粮食不久,国内就发生政变,政敌杀死了子阳,与子阳关系密切的人均未能幸免。而有粮“不受”的列子却毫发无损,可安心生活。

大量事实表明,攀权贵、找靠山能得意于一时;但获利的同时却也得受制于人、听命于人。先是亦步亦趋,继而难以自拔,最终身败名裂。《中国纪检监察报》一则新闻称:周永康缔结的石油帮、秘书帮、山西帮如今统统分崩离析,大小官员纷纷落马。弦外之意,这“帮”那“帮”最终都要彻底“穿帮”!倘若这些人稍微有点列子的正气与底气,不该做的不做,不该受的不受,何至于此呢?正所谓“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阎罗话短长”!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周永康列子权贵
列子学射
列子的远见
《列子》真伪之辨与《列子》认知的重建
“草圣”张芝:不爱权贵爱布衣
古罗马广场雕像探析
《列子》研究综述
黄之锋等人上诉申请被批准
利用影响力受贿 周永康妻儿侄相继获刑
唐伯虎
“依法治国”彰显中共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