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产业疏解应做到破与立兼顾
2016-11-27王永庆宋健坤
文 王永庆 宋健坤
北京产业疏解应做到破与立兼顾
文 王永庆 宋健坤
北京市的产业疏解究其本质而言,是北京市这座城市整体性实现结构升级的一次历史性机遇:“疏”就是打造北京的新空间;“立”就是打造北京的新生命。今后,北京市应该通过加速深化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发挥其首都的核心功能,为尽快实现世界级城市的目标而努力。
2 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对北京市未来发展做出重要指示。根据总书记的指导意见,北京市将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如何使北京在产业疏解过程中,既实现首都非核心功能的疏解,又有效实现首都产业结构的升级,这是我们关注此次产业疏解的核心问题。这里面存在一个科学确立产业疏解的指导思想问题,即北京在产业疏解过程中,应该如何做到“破与立”兼顾的问题。我们认为,北京产业疏解的行为,不能仅重于“疏”,还要兼顾于“立”。
北京市在明确四个中心作为首都核心功能后,非核心功能必须疏解掉。从目前看,非核心功能所涵盖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城市公共资源和城市产业布局。城市公共资源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功能相互重叠并存、有些功能畸形存续,严重影响首都未来的发展,上述功能将随着城市空间的舒展而重新得到定位和发展。城市产业布局部分较为复杂,有些产业是满足北京市市民基本生活必需的设施,例如居民社区的农贸市场;有些产业已不适合在北京市继续发展、必须疏解出北京产业;有些产业是随着“京津冀”大格局的建立,必须移出北京市区重新布局。
北京市疏解非核心功能,既要立足于确保首都核心功能的战略定位,又要兼顾起支撑北京未来发展的产业支撑力,这两者不可偏废。在产业疏解过程中,如果不顾北京未来自身发展、一股脑地将实体经济扫地出门,这会破坏北京市业已形成的经济发展根基,给北京市未来发展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说到底,是如何使产业疏解做到科学、有序,以利于北京市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在加大供给侧改革的力度上下工夫,淘汰落后、升级结构、有效而科学地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使疏解有利于提升核心功能,并促进首都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
北京所形成的多种弊端,固然有其历史原因,但也是城市管理相对薄弱的结果。这次疏解是对各级政府城市管理能力的检验,实事求是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要求,做好规划、建设、管理,措施科学有效,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政府改革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及部门的积极性,综合协调,全体动员,不留死角。疏解过程是对各级政府城市管理能力的提升,经过一段艰难的工作,初步达到目标后,会形成一整套规则、程序、体系,城市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北京市在经历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大城市病,严重制约作为国家首都核心功能的发挥。我们认为,北京市疏解非核心功能,应在明晰其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其具体做法还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产业疏解要立足落地。目前北京市正集中力量推进产业疏解工作,有关产业疏解的配套政策在积极稳妥制定之中。由于存在缺失相关政策以及法律的配套支持问题,使推进此项工作产生诸多难点,为此近期出台的相关政策,将集中就腾退土地、搬迁资金、人员安置、疏解税收政策等问题给予落实,这将为产业疏解提供最为及时、有力的政策支持,这是北京推进产业疏解落地的基本前提。
产业疏解要力求对接。“京津冀”大格局的产生,必然带来京津冀大区域产业的重新布局。这是因为原有的区域产业布局,是基于各自小区域的产业协作而产生,随着“京津冀”大协作区的出现,必然要求大区域间的生产协作关系要重新布局。这就使得北京的产业疏解,一定要基于大协作关系的产生而力求与之对接。以北京疏解部分蔬菜批发市场为例,应该将其疏解与相应建立“环北京冷链食品保障体系”对接。让产业疏解与产业对接进行紧密结合,这应该成为我们下一步做好产业疏解工作的新内容。
产业疏解还要结合升级。北京产业疏解工作绝不能是为疏解而疏解,必须结合自身产业升级实际情况谋好下一步发展战略。北京市实体经济发展在这次产业疏解行为冲击下影响较大。北京市未来产业升级的方向是什么?还发不发展实体经济?发展什么行业的实体经济?选择在哪个地域发展?通过什么政策引导和壮大?这些战略性思考必须要有答案。
北京应发展以智能制造业为核心的高端制造业。从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看,没有高端制造业就不会存续高端服务业。我们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建议在产业疏解的同时,同步解决好北京市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问题。
产业疏解要兼顾需求。产业疏解不能遗忘自身的需求。北京市是一个有着近三千万人口(加流动人口)的特大城市。以回龙观小区为例,这里原有农贸市场的服务业户三千多户,服务当地常驻人口36万,该农贸市场若取消,一定会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北京的产业疏解工作,必须在谋划未来发展的同时,还要兼顾自身的现实需求,切忌脱离实际。
产业疏解更要体现行为关照。北京产业疏解工作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北京推进产业疏解工作,要积极主动与河北进行对接,要对我们输出的产业、输出企业地的生存要素等,提交“输出路线图”与“输出诉求清单”。这样,让北京输出的产能,在河北能被接得住、能生根、能发展,不至于在“移植”中被“移植死”。因此,应该将已经建立起的“京津冀”协调机制做实,充分发挥该机制的高层统筹协调作用,让迁移去河北的北京企业健康发展。
北京市的产业疏解究其本质而言,是北京这座城市整体实现结构升级的一次历史性机遇。“疏”就是打造北京的新空间;“立”就是打造北京的新生命。今后,北京市应该通过加速深化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发挥其首都的核心功能,为尽快实现世界级城市的目标而努力。
作者王永庆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北京市委主委,宋健坤系民建西城区委信息部长
责任编辑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