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关于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

2016-11-27小方

中国火炬 2016年9期
关键词:小野公益活动儿童

小方

谈谈关于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

小方

把乡土爷爷换装成炫酷老绅士的摄影师小野,用同样的手法给贵州山村的孩子们也来了一场换装秀。然而这一次冠以公益之名的“变形记”,很有可能是城市精英阶层审美趣味对农村儿童的一次袭击。在猝不及防之间,孩子忽然体会到贫富、城乡之间的无法弥合的鸿沟,往往痛苦、自卑和区隔,就源起于这样的一次所谓的“公益”活动。

最近非常热门的摄影师小野杰西,在贵州山村,为一群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们拍摄了一组换装照,并发表在网络杂志《视觉志》上。换装前“面带灰渍的调皮鬼”和换装后“华丽转身的贵族范”,引起的强烈视觉冲击,已经在我心里响起了警报。

小野的这次实践,其实是一个图像版的“变形记”(湖南卫视一档娱乐节目)。这些孩子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也并不知道相比城里的同龄人,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他们的衣着有多么寒酸。这些孩子可能少有基于攀比的痛苦,因为大家都差不多。当拍换装照时,当用墨镜、西装、酷包等华丽包装一番后,贫困乡村的孩子忽然体验了一把他之前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华丽造型”和“轻奢范儿”。这种忽然降临于孩子眼前的贫富间、城乡间不可弥合的鸿沟,会给孩子的内心造成多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呢?

照片中的乡村儿童被改造成城市“白富美”的造型,获得了很多读者的欣赏和认可,然而我却想问,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造型是否真的能代表儿童的“美”?是否真会培养乡村儿童的审美能力?还是这种被装扮的“美”,不但无法培养有益的审美观,反而可能会误导孩子们以为,华裳锦行才是成功和美的象征?也许读到此处您就会问,难道这些乡村的孩子就没有追求享受精美物质生活的权利?说不定这次活动可以给孩子们心里种下一个梦想?乡村儿童当然有追求和获得美好生活的权利,乡村儿童(其实是每一位儿童)也都有获得基本健康服务和照料、接受有质量的教育、与父母团聚、保护免遭一切形式的疏忽和虐待,以及表达自己观点和参与为自己决策的权利。但其实这正是我们这些长期与农村贫困儿童一起工作的人,以及我们整个社会不得不面对的最揪心的现实:这些大山里的贫困儿童,几乎没有获得这种生活方式的机会。

当前,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公众对贫困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同情,确实会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推动建立更加完善的儿童权益保障体系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一次,从小野的乡村儿童摄影实践中,也集中暴露出在一些社会组织、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中,对开展儿童公益活动有三个误区。

/误区一:贴上标签,假想出儿童的需求/

“留守儿童”这个标签本身并不是一个界定明确的概念。当父母要进城打工时,根据子女年龄和家庭资源,来决定把孩子留在农村还是带进城市,所以“留守”是农民工父母对孩子的一种安置策略。这种安置策略还会根据父母的职业变化和经济状况的改变有所变化,子女也可能会在城乡之间“钟摆式”流动。因此,“留守”对乡村儿童来说,是一种生活状态,并非只要是“留守儿童”就一定有“问题”,而是当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丧失了对儿童进行生活照料、精神抚慰及安全保护等基本功能时,才会引发儿童产生身心健康和发展保护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受流动影响的孩子开展的公益活动,要从儿童实际所处的身心发育阶段、根据孩子面临的具体情境,科学理性地分析孩子面临的困境和实际所需的帮助,从而对儿童的生活和心理带来实质的帮助和改善。

/误区二:缺乏基本的儿童保护理念/

每当说起公益活动最最基本的儿童保护理念时,就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挑刺”。而我认为,任何涉及儿童的公益活动,儿童保护的基本原则理念、规范标准和申诉机制,一个都不能少。活动整体过程中要有安全评估方案,对户外活动、交通、设备、食宿等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设计预案,还要掌握每位儿童的基本健康和医疗信息。在活动筹备、组织过程中,对成人参与者(成人陪同)进行儿童保护的基本培训,所有参与活动的成年人和儿童均知道,在活动中什么样的行为是合适的,而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允许的。这里还要强调,在组织活动前,要通过儿童监护人获得儿童参与活动的知情同意书。

/误区三:只顾活动画面效果而不顾对儿童的长期影响/

不可置疑,小野这次为留守儿童换装拍摄的这组照片相当有视觉冲击力!这些照片的宣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从这次“视觉志”获得10万+的阅读量可见一斑。然而,如果在换装活动前后没有对这些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建设和支持,当这些孩子忽然换上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华丽衣装,突然看到另外一个完全不同世界的自己时,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多大的冲击?特别是当孩子们忽然意识到贫富、城乡差距之后,是否会感到失落?是否会因为意识到乡村的贫困现状而产生自卑、厌恶和怀疑的负面情绪?

针对儿童的公益活动,应当对活动可能对儿童产生的影响进行事前评估,对于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和情感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保持觉察,并对孩子可能产生的情绪波动做好预案,及时安排有经验的成人给予支持。

写了这么多,并非苛责小野。我毫不怀疑当小野把镜头对准乡村的留守儿童时,希望为这些孩子正名,希望把这些孩子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改变人们习惯性地给他们贴上弱势群体的标签的初心。我向小野致敬,因为他关注到这些山村的贫困儿童,因为他希望展现出这些孩子积极快乐的一面,因为他意识到,长期被贴上的标签会为这些孩子带来的歧视和伤害。但我仍旧想发声,因为这是我作为一个儿童公益事业守望者的责任,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针对儿童的公益活动,不是仅仅一颗善良的心,一捧火热的情就足够了,还需要基于儿童权利的理性思考、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设计,以及关注儿童长期发展的家庭和社区支持体系建设。

(作者单位:北京博源拓智儿童公益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小野公益活动儿童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给我盯住他
我给你讲 我男朋友是玩户外的
澳中经贸促进会“慈善之光”系列公益活动圆满举行
神奇美味书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