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协调 构建青少年“大普法”格局
——重庆市万州区青少年普法教育情况调查

2016-11-27万州区关工委

中国火炬 2016年9期
关键词:万州区普法关工委

万州区关工委

统筹协调 构建青少年“大普法”格局
——重庆市万州区青少年普法教育情况调查

万州区关工委

重庆市万州区关工委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的要求,对全区青少年普法工作总体情况进行了调研。

青少年普法教育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万州区现有人口175.7万人,其中30周岁以下人口53.3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三成左右,这部分人是关工委工作的主要对象。自“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开展以来,区政法委、区司法局、区公安局、区检察院、区法院等相关部门,组建起专门的普法队伍;区关工委法制教育团作为重要补充,发挥法律界老领导、老专家优势,成为青少年普法教育的重要力量;区教委、团区委、区妇联等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全区初步形成了“统一领导、协调配合、各司其职、注重实效”的青少年普法工作格局。

各学校每学期举办法治教育讲座不少于2次,定期开展“开学第一堂法制课”,适时开展“宪法进课堂”“青少年法治文化大讲堂”等学法、普法教育活动。注重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相结合,推行“早安三分钟”校园普法新模式,各中小学于每天上午课前3分钟,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法治专题教育。建立了法律服务志愿者、青少年维权岗、关工委法制教育团等队伍,有效强化对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和维权保护。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取得突破,重庆市首个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落户万州大周镇凤凰村。

万州区关工委将关口前移,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2012年,区关工委组织人员,对我区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进行调研,掌握基本情况、综合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为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提供参考。区关工委联合区司法局、区教委、区综治办开展了两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关工委组织经费,购买普法教材、挂图、电影,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

参与渉嫌犯罪未成年人案件讯问、审理帮教210余人次,维护涉案青少年合法权益。建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五帮教”(核心价值观、法律知识、文化、劳动技能、就业)工作机制,成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关爱帮教小组37个,参与帮教的“五老”有117人,159名失足青少年得到帮教,152名青少年实现转化。 在三峡水电学校建立“万州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暨技能培训基地”,选送未成年人在校学习,由关工委组织人员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帮教。关工委与区妇联在万州戒毒所成立“万州区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组织未成年人到戒毒所参观,由戒毒人员现身说法,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起到一定作用。 建立有189名“五老”参加的网吧义务巡查监督队伍,制度化、常态化开展网吧义务巡查监督劝导未成年人216名。

形成浓厚法治文化氛围,建成了万州区法治文化广场和法治文化公园,以“法治家园·和谐万州”为主题举办了首个国家宪法日法治文艺专场演出。创作了一批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青少年的法治文艺作品。经过不懈努力,全区未成年人犯罪率有了较为明显的下降。

青少年普法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青少年普法教育任重而道远,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青少年违法犯罪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家庭普法教育缺位,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成为打工族,其子女则留守在老家疏于管教。在缺少亲情慰藉和缺少良好家庭教育的情况下,有的未成年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校园普法教育内容有缺陷,学校过于重视考分,对学生思想道德、法律意识等方面的教育重视不够,有的青少年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学校、老师对一些所谓学习成绩差、行为表现差的学生不重视,不愿管、不会管、不去管,听之任之。社会普法教育机制缺力度,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社会普法教育存在主体、对象、内容、责任不明,普法教育落实不够,力度不大。一般性号召的多,要求的多,具体布置狠抓落实、落细、落小的少,长期坚持不够。

二是普法方式单一,普法实效不佳。目前,青少年普法方式较多以讲课、发放资料、挂图、书籍等单向传播为主,青少年多是被动接受法律知识,缺乏参与性、互动性和法治文化。

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2016年4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七五”普法规划)中指出,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实践表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顺应时势、符合国情、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亦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建立青少年普法教育运行、保障、考核、监督机制,使普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首先是建立教育运行机制,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律知识专门课程,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各有侧重进行普法教育。小学、幼儿班学习简单的法律知识,如宪法基本知识,认识国旗、国徽,唱国歌。哪些行为、事情是每一个公民必须要做的,哪些行为和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以培养行为规范和法律意识为主。对初、高中学生以培养法律意识和学习法律基本知识相结合,重点是学习法律基本知识。如什么是法律,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法律。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如何加强自我保护等知识。大学应该设立必修课,学习宪法和基本法知识,特别是要学习涉及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基本法律关系,为即将走向社会做好准备,为建设法治社会奠定基础。要引导青少年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自觉守法习惯。还要建立保障机制,普法教育需要的人、财、物要落到实处。

普法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人,用法律的威严震慑人,用法律的公正保护人。学校要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建立青少年联合普法教育机制,加强联系,以旁听案件审理或开展模拟法庭等形式加强法治教育,形成遵守法律光荣,违法犯罪可耻,人人都学习法律,处处都体现法治精神的良好氛围。坚持普法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充分认识道德和法律的内在联系,要用法律维护权益,用道德陶冶情操,实现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道德相得益彰。探索创新普法教育形式,建设繁荣法治文化。利用法治讲座、法治沙龙、法治专栏、法治影视、法治文艺演出、情景剧、法治辩论、模拟法庭、法庭旁听案件等传播形式,加强青少年基本法律知识教育。以创建促创新,利用创建零犯罪学校、零犯罪社区、法治校园等契机,加强符合自身实际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形式创新。

猜你喜欢

万州区普法关工委
赤水市召开企业关工委2018年总结表彰会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绥阳县关工委召开“评先”评审会
普法
普法
普法
台江县关工委开展乡、村两级关工委成员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