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2016-11-26王国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能力

王国云

【摘要】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已成为现实,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有效性,是教师探索课堂教育方法、手段的方向。要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益,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多媒体应用势在必行。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多媒体的最佳效果和数学教学的特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244-02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的联系起来,相辅相承、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质量。对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可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及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可以拓展思维,培养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

在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针对“火车过桥”的“相遇问题”应用体制作课件,在制作上采用了多种不同动画方式表达相遇时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如教科书中的学生上学、追击相向及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赛跑等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相遇问题的存在对开阔学生视野,体现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有较大的帮助。

在对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面。如第八册《十进制计数法》、《数的产生》时,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小组成员之间经常进行交流,甚至通过网络,整个班级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可以相互交融,化繁为简

多媒体课件可为教与学提供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的功能,同时提供随时学习结果验证,学习信息可及时反馈、可调节学习进度、可选择进行的学习路径,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自身视、听、读、写、做的创造性地集成的学习环境,而老师只是充当一个领路人及指导者的角色,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内发挥。因而,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上我们应符合一定的数学教学设计原理,确定好数学教学目标,分析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此确定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呈现次序、呈现容量,真正做到整而细的把握,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使多媒体课件真正有效地用于教学。另外,多媒体课件所展示的图像、音响以及所营造的课堂氛围使人身临其境,它不仅可以再现过去,还可以缩短距离,加大信息容量。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而且可以把学生观察的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思考,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三、可以突重解难、加深理解

学习的过程就是对未知世界探索的过程。学习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的难度,给教学双方带来了很大困难。一节课上的好坏、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无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数学这门学科仅借助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在数学教学中,许多概念、定理往往作为一个抽象概念来讲授学生学习时缺乏感性认识,因而枯燥无味,造成对这些知识学习的困难,但数学的概念及定理又是所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时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凭借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综合一体化的教学手段,来突破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使抽象概念形象化、枯燥内容生动化,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想象力,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突破了重点、难点,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线段、射线、直线》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先在屏幕上闪现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一端射出一水平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样形成的;接着通过这一端的伸缩让学生认识射线的特性。然后,在其下面又出现一个亮点,它的两端分别射出一水平线,自由地伸缩,以此来让学生理解直线的生成和“无限延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的特点。接下来,屏幕上出现两个亮点,再由一条水平线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它有两个端点,不可伸缩,有长度、可度量。通过这样的直观演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构造了一个知识的生成情境,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清晰地获得概念。

总结:在数学教学中切不可一味的追求“高科技”,误认为没有多媒体教学的课就不是一堂好课,应该看到,不管什么课,只要教学媒体运用恰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就是一堂好课。

参考文献:

[1]张景生、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朱跃龙.计算机辅助中学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武汉:湖北教育学院报,2006.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