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

2016-11-26文永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子女中学生

文永辉

【摘要】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学生素质的提高及社会的进步。我认为:我们不但要弄清楚造成这种思想品德现状的原因,而且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采取对中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家校校联等方式方法来改变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学生 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202-01

1.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形成的原因

1.1学校因素:德智失衡 知行脱节

学校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品德被列之首位。人云:“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德育与智育在学校教育中,本应是同步提高、协调发展。然而,在如今的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失衡状况却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近年来,虽然新课程改革和“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但终究未能改变教育功能“一切围绕考试分数转”的倾向。以考试分数定录取线的高考,仍在主宰着中学的教学,升学率依然是衡量一些中学声望和地位的首要标志。虽然我们都知道德育的重要性,但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不惜以牺牲或削弱德育为代价来开展智育工作。你看,领导殚精竭虑、教师苦口婆心、学生挑灯夜战,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围绕“分数、成绩”转。如此一来,德育工作出现一系列问题,有些学校虽然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文件里写得清,会议上也叫得响,可是一到教育实践往往就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刻不要”。“智育至高无上,德育退居其后”,甚至“首位变成了缺位”。有些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笑脸相迎,偏爱有加;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则爱理不理,视而不见,甚至恶语相向。有些学校即使重视德育工作,但教育方式单一、手段乏力、制度缺位、评估滞后、脱离实际、实效性差等,使得知行严重脱节。

1.2家庭因素:方法不当 环境不良 留守儿童

当前,许多家庭的父母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教育子女方法上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分溺爱。比如有些父母为了孩子集中精力搞好学习,一切家务劳动都由父母承包代劳,只要取得高分,考上好的学校,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一味迁就,有求必应。结果分数上去了,却染上了很多坏毛病和不良习惯。有些父母想方设法送孩子学习各种本领,生怕自己的子女在未来的竞争中落伍,但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品德的培养。另一种是动辄打骂。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则顺口溜,点出了留守儿童遭受伤害的直接原因,反映出许多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隔代抚养,亲情、教育、安全,缺失了这些至关重要的环节,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引人忧思。 在这样一个充满转型与阵痛的“流动时代”,如何让追逐梦想的流动人群告别候鸟式的“半城市化”状态?如何使留在农村的儿童避免过早被“社会性断乳”?如何避免父母为生计外出打工挣钱、下一代却在留守中荒芜的发展悖论?

2.加强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2.1学校方面:转变观念 建立机制

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促进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除了国家和政府部门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矫正“指挥棒”的指向外,各级学校也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开展德育工作对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为此学校必须建立各种督导和考核机制。

2.1.1加强教育 规范管理

学校教育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主阵地。当前,要抓好下面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各学科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中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培养崇高的爱国情操和优良的思想品质。同时结合每年的弘扬民族精神月进行专题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二是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致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在广大中学生当中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培养和教育他们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规范和养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克已奉公、助人为乐的品德。三是进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开设法制课,聘请优秀政法干警为法律顾问、法制宣传员,对学生进行法律、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2.1.2 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措施

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设立咨询机构,加强对学生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2.2家庭方面:

2.2.1潜移默化 言传身教

家庭是子女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的作用。青少年的品德情操最初是从父母那里观察学习而来的。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要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严格检点自己的言行,加强道德修养,注重自身形象,优化自身道德人格,为子女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以示范引导孩子的成长。除了正确引导外,父母还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有理智、有分寸地关心爱护孩子,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过分溺爱,做到爱而不放纵。

2.2.2和谐相处 营造环境

家庭和谐相处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可忽视。因此,父母要有平等民主意识,不搞家长制,一言堂;要尊重孩子,不可随意打骂;要学会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乐观、开朗、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家庭成员要和睦相处,夫妻之间避免争吵,不要在孩子面前谈及社会的阴暗面,以免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同时要注重家庭生活文化建设,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尽可能为子女安排舒适安静的房间,购买必需的书籍、资料和文化用品,以便给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2.2.3留守儿童解决措施

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

参考文献:

[1]申嘉欣;浅谈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子女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