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激励阅读

2016-11-26马立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激励阅读语文

马立英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中比较重要的内容,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阅读思维,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语文的实践情境,了解阅读的艺术性。但是在课堂上对阅读进行有效的教学,我们应该结合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心理和阅读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以激励方法为主,对语文阅读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文 阅读 课堂 激励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163-02

一、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目的太过古板

小学阅读课程大多都是一周有2-3节课,老师在进行教学阅读时,制定的目标大多是让学生进行对文章进行阅读,然后对文章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甚至有时候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阅读,为的就是把文章读流利。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没有意识到阅读是培养小学生获得书面信息的主要途经,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情感、思想进行琢磨。

2.老师提问过多,阅读存在一定的被动性

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老师都是占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进行阅读前,老师通常会先会提出问题,使得学生在阅读上处于被动状态。并且,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的阅读教学目的很多就是教学阅读的技巧,为学生提供更好地阅读方法,而对文章本身没有过多的思考,对于文章后面的问题带进阅读,使得阅读很被动,很难学到问题之外的东西。

3.阅读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针对一篇文章的阅读,老师通常是对文章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和回答,但是,老师往往因为上课时间的原因,没有给学生进行充分阅读和思考的实践,老师就找学生回答问题,当学习在问题上回答不上时,老师会选择找其他同学回答或者是公布答案。这样的教学成为了快速阅读,阅读的变成了解答题目的工具,使得学生在阅读中失去体会作者的真实感情和自身对文章的感悟。

二、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分析

1.课前预习不够用充分,学习效率低

目前,小学的课堂时间一般为40-45分钟一节课,想要对一篇文章进行深刻的讲解,让学生对文章读懂、读透彻,仅仅四十分钟是完全不够的。所以就需要预习来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小学生对预习却不重视,很少主动的去预习课文的文章,或者对文章的预习只是对文章进行简单的通读或者对利用辅助资料大致的进行了解。

2.课后复习主动性不强

复习时为了对知识进行巩固,对文章的复习相当于把以后的问题带入文章,根据已经得到的答案一起带入阅读,感受是文章中其他的涵义,去学习阅读的技巧。但是,很多的学生在进行复习时,只是对文章的问题简单的回顾,或者是翻阅参考资料,对文章很少进行独自的思考。

三、利用激励教学的意义与缺陷

1.激励教学的意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心理发展,老师的一句表扬、一句赞赏、一个夸奖的动作或者是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够激励学生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励性的语言包括:“你很有创意,这么好的建议,请你大声的再说一遍!”“别急,再想想,你一定可以的。”“你听的真认真,这么细微的地方都被你注意到了!”老师的激励性语言可以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回答完整的问题,还能够放松学习的心理,使紧张的提问变得轻松,并且还能够调节课堂的气氛,使得学生与老师有更多的语言。激励性的语言能够刺激、激励、放松学生去与老师交流,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激励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老师在课堂上的激励性语言滥化,多一致性,没有针对性。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管质量如何,都进行表扬,这样的表扬属于廉价的表扬。并且盲目的表扬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激励,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的改进,甚至给学生一种错误的肯定。

2.2对优等生激励多、学困生激励少。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都非常重视升学率,因此,鲜花和掌声都留给了优秀生,对学困生则多了批评和责骂。

2.3激励方式单一,目前的老师虽然知道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和内涵的激励性语言确实能够促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但是,一成不变的激励方式不仅让学生熟视无睹,慢慢的也会让学生减少积极性。

四、阅读激励教学的策略

1.语言激励

语言激励是老师假发学生兴趣的最基本的手段,老师在课堂中恰当的语用进行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苏教版的阅读理解时:老办法没用了——一只乌鸦口渴了,飞出树林找水喝,在村中遇到了猴子。猴子告诉它:“村子的井里有水。” 猴子走了,乌鸦找到了那口井,就把小石子一颗一颗衔到井里,可是衔了好久,还不见水升上来。 这时候,猴子到井边来打水,看到乌鸦用这种方法喝水,哈哈大笑,说:“你用这种办法喝瓶子里的水是可以的,喝井里的水就不行啦!”首先,老师应该让那个学生来饰演乌鸦和猴子进行朗读,学生在进行朗读后,老师就应该说:“这个故事同学表演的很棒,有同学愿意起来说文章的‘老办法是什么呢?”学生在进行回答时,老师应该悉心聆听,如果学习回答不上来,老师就应该说:“没关系,你想一想乌鸦之前喝瓶子的水是怎样做到的呢?”如果学生回答上来,老师就应该进行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

2.问题激励

老师恰当的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思考的兴趣。比如上文中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来说,老师就应该提出问题,“为什么乌鸦喝水的老办法不行了?”如果没有几个同学愿意举手回答,老师应该进一步进行提问“利用瓶子喝水的办法是什么啊?”这个问题相对简单,学生愿意起来回答,学生进行回答后,老师应该接着提问“那现在乌鸦喝水的地方在哪里呢?”“为什么井里喝水不能用丢石头的办法呢”老师的这种提问属于步步诱导,诱导学生接近正确答案,在问答过程中,不仅要对问题进行分层的提问,还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肯定。

五、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是目前小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并且目前的课堂阅读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两级分化,有的学生喜欢阅读课,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而对阅读课缺乏兴趣的同学在课堂上就很少与老师交流,或者在课堂中都很沉默。阅读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字教学,很难使得学生在阅读方面提起兴趣,老师对学生采取适当的激励方法,利用人的需求来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通过课堂的有效激励,让学生感觉到学习阅读的自信和优越感,来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蔡银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初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徐晓军;浅议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才智;2010年31期

猜你喜欢

激励阅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