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2016-11-26李建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主体性发展学生

李建文

【摘要】传统的课堂一向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人曾将教师比作“茶壶”,将学生比作需要水的“茶杯”,学生只有通过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才能获取知识。但是这种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这种教学模式还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很难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学习。在当前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许多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从“基于‘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探究”的角度,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 发展 学生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092-02

一、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意义

1.教育发展的需要

当前,教育改革逐步深入,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教育模式,与发展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不相适应。同时,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只有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才能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积极发展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去探索未知的知识世界。

二、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方法

1.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初中生物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课程,但是由于初中生物学不是一门主要的学科,在中考中所占的比值一直以来也不算高,甚至一些地区不将其列为中考科目,所以,有些学校的教师们还是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初中生物课程并不十分重视。基于这些原因,学校里的生物课由其他科目的教师担任比较普遍,而这些教师在教学时,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在课堂上只会照本宣科。这样,时间一久,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低。

因此,学校一定要聘请一些专业的生物教师来担任生物课教学,并尝试着转变教学方式,剔除过去陈腐的,以教师为尊的教学观念。同时,应该让教师学会尊重学生,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尽量给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2.分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一根筷子,很容易就会被折断,但如果是一把筷子就很难被折断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句俗语“人多力量大。”这句话并不是无稽之谈,而是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屠哟哟之所以获得诺贝尔奖,并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因为有众多的科研工作者同她一起并肩战斗。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较之一个学生埋头苦干,默默钻研,效果要好得多。

比如说,在学生学习“呼吸”这一节“吸引的危害”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去调查一下自己身边有哪些人在吸烟,吸烟之后他们的身体较之过去而言有什么区别,是否有人因为吸烟才引起了呼吸系统疾病等,学生通过这些调查,对于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就会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不给出问题答案,而是让学生同各自的小组成员先进行讨论,猜测一下出现这样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最后将学生讨论的结果汇总,找出真正的原因所在。通过类似的讨论与交流,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也得以凸显。

3.运用实验教学开展自主探究,发展学生主体性

众所周知,生物学包含有众多的实验课程,很多结论需要通过实验来得以证实。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我们在学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章里的“植物细胞”这一节时,在做制作并观察细胞临时装片这个实验时,可将班级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观察细胞的结构,完成这个实验。实验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讨论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的结构都是一样的。

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4.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初中生物课程教学,如果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课下积极思考,积极探索,有许多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

例如,在学习“多种多样的生物”这一章里的“田野动物调查”这一小节时,教师可将班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带队让他们去田野里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在田野里,主要有哪些动物,他们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区别,平时主要是以什么为食。这样的亲身实践,相较于教师在课堂上干巴巴的告诉学生,田野上有哪些动物,显然会更受学生欢迎,学生也乐于以这样的探索实践获取知识。

总之,发展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的主体性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探索的过程,在不断探索中,一步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当然,发展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还需要学生对教师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在课堂上只有具备了主体意识,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汲取更多的生物知识,全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荔丹.论生物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1

[2]倪明.中学生物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与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

[3]郑美芬.在生物探究学习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理论和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2

猜你喜欢

主体性发展学生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生写话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