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常用高血压治疗药物研究现状及进展

2016-11-26张径舟曾祥燕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机制高血压临床

张径舟+曾祥燕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多发病,每10个里面可能就有一人患有此病,所以有必要关注高血压的治疗,本文从六个不同的机制对高血压的治疗方式进行了阐述,并列举了常见的高血压治疗药物。

【关键词】高血压 临床 机制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029-01

高血压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机制还尚不明确,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高血压的主要症状为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收缩压大于140毫米汞柱,可能会伴随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性损害等并发症[1]。据统计我国已有一亿人患有高血压,而且患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较多,根据不同的治疗机制,可将其分为以下六类。

1.α-受体阻断药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竞争性地阻断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和α-肾上腺素受体的结合,抑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效果[2]。临床常用药物为哌唑嗪,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也可降低心脏的负荷,治疗心功能不全[3]。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头痛、精神差、眩晕等不良症状。

其他常见药物:多沙唑嗪、特拉唑嗪

2.β-受体阻断药

β-受体阻断药,通过抑制心肌内的β1 受体,降低心肌收缩功能,减缓心率,减少心输出量,并可抑制肾素的释放,而且在不同水平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前列环素的合成等方式来降低血压。主要有脂溶性和水溶性的β受体阻断药。脂溶性β受体阻断药通过穿透血-脑屏障而有效降低猝死发生率。水溶性β受体阻断药常以原形药在肾脏中消除, 所以血药浓度更稳定[4]。临床常用药物为普萘洛尔,适用于轻、中度型高血压,对心输出量偏高或血浆肾素水平偏高的高血压疗效较好[5]。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戒断症状、心功能不全、支气管痉挛等不良症状。

其他常见药物:卡维地洛、拉贝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

3.钙通道阻滞药

血管平滑肌的收缩程度依赖于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越低,血管平滑肌越松弛,所以通过降低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可达到松弛血管平滑肌的目的。钙通道阻滞药通过抑制钙离子的跨膜转运,降低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6]。临床常用药物为硝苯地平,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高血压,而且对重度型、顽固型高血压也有一定的疗效。硝苯地平作用快而强,而且对正常血压无明显影响[7]。但是单独使用时有可能导致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等副作用,合用β受体阻断药可避免这些副作用并能增强降压效果。

其他常见药物:尼群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

4.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作用很强的血管收缩剂,通过促进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并可刺激肾上腺皮质中醛甾酮的合成,醛甾酮有保钠的作用,从而也可导致血压升高),又可使缓激肽的水解减少(缓激肽可舒张血管、增强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8]。临床常用药物为卡托普利,适用于各种类型高血压,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合并胰岛素使用可以治疗左心室肥厚、心衰等高血压患者[9]。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皮肤发热、瘙痒、皮症等症状。

其他常见药物:依那普利,赖洛普利等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血管紧张素Ⅱ的所有作用都可以在受体层面上被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阻断,所以相比于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能够更为完全地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不利效应(例如血管增生、醛固酮的释放增加、血管收缩等不良反应) [10]。临床常用药物缬沙坦是一种选择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地作用于AT1受体亚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一个亚型),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的结合,抑制醛固酮的释放和血管的收缩,起到降压的作用。与利尿药合用可增强降压效果。即使突然终止缬沙坦的使用,也不会产生像普萘洛尔那样的戒断症状,而且不影响高血压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酸水平、血糖水平[11]。但长期使用可导致腹泻、头痛、恶心等不良症状。

其他常见药物:氯沙坦、厄贝沙坦

6.利尿药

利尿药是一类通过排钠利尿来降低血浆容量、细胞间液容量,从而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达到降低血压目的的一类药物。这类药物的优点在于长期给药后,即使心输出量逐渐恢复至给药前水平,但是降压效果仍能维持[12]。临床常用药物为氢氯噻嗪,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常与扩血管药或交感神经抑制药联合使用,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13]。

其他常见药物:吲达帕胺、氯噻酮、布美他尼、呋塞米等

参考文献:

[1]张蕾萍, 白雪姣, 翟燕琴. 雷尼替丁, 兰索拉唑和氢氧化镁铝抗实验性胃溃疡的比较研究[J]. 临床医药实践, 2004, 13(4): 257-259.

[2]陈秋岑, 胡世文, 杨承建, 等.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20): 31-33.

[3]苏诚坚. 哌唑嗪[J]. 广医通讯, 1978, 4: 020.

[4]张经明. β—受体阻断药[J]. 青海医药杂志, 1980, 4: 029.

[5]刘国树. 受体阻滞剂及其治疗高血压现状 [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5, 1(6): 11-14.

[6]黄震华. 抗高血压治疗中钙通道阻滞剂的选用[J]. 国外医学: 内科学分册, 2000, 27(10): 423-426.

[7]江世亭, 汤仁礼, 余赛英, 等.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 2010, 50(21): 67-68.

[8]何海伦, 陈秀兰, 孙彩云, 等.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9): 7-11.

[9]陈翠玲.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 海南医学, 2007, 18(4): 78-78.

[10]陈鲁原, 林曙光. 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8, 26(2): 155-157.

[11]毕朝芳, 乐咏池, 陈安清, 等.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 23 例临床观察[J].

[12]张元宏.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J]. 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3): 382-385.

[13]姜红, 柯元南. 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中国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 34(7): 605-608.

猜你喜欢

机制高血压临床
全国高血压日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