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

2016-11-26王良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22期
关键词:发展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天津

王良

摘 要 采用5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而计算出全国31个省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按照发展指数,将全国31个省市分为四类地区,5个省市处于一类地区,6个省市处于二类地区,15个省市处于三类地区,5个省市处于四类地区。研究发现,从发展水平的区位分布来看,天津处于一类地区,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主要表现在,师资队伍、资源条件和经费投入三个维度,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普职结构维度,发展指数不够理想;办学规模维度,处于劣势地位。从加强面向中西部地区的招生与合作、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完善中职经费投入长效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天津中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天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2-0044-06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城市化、现代化两大浪潮推动下,区域之间将呈现出更为激烈的竞争态势。区域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职业教育在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评价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明确区域职业教育的优势和劣势,对于有效提升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意义与路径

(一)研究意义

1.有助于全面反映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府重视程度的不同,使得职业教育发展呈现出区域差异性。开展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系列相关指标的比较和分析,可以使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加清楚地了解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明确存在的优势、劣势和努力方向,从而为制定相应对策打好基础。

2.有助于地方政府科学决策职业教育发展

地方政府承担着制定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实施职业教育重大政策、对区域职业教育进行统筹管理等重要职责,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起着主导性和关键性作用。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有助于地方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来认识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情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地方政府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3.有助于合理配置区域职业教育资源

在职业教育资源的分配、占有和利用上,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教学资源条件、师资力量配备、教育经费投入等方方面面。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如何盘活区域内的各种职业教育资源,通过优化配置来发挥最大效益,从而提高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实现集约发展、优势发展和特色发展,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研究可以帮助寻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

(二)研究路径

本研究从区域比较的视角出发,注重借鉴和吸收当代国际竞争力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人力资本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以及IMD国际竞争力和WEF全球竞争力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全国31个省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对部分省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评价的要素结构,构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市中等职业教育在规模、结构、资源、师资、投入等方面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各省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分维度排名及总体排名。研究路径见图1。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指标体系是综合反映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除了要符合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规范外,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要抓住反映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性和代表性指标。所设计的每项指标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内涵,必须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和确切的计算方法,能够科学、客观、真实地度量和反映区域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

2.层次性原则

能够反映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可以列出几十个,但是不少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包含性和关联性。要根据对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将指标按照一定的逻辑分出层次和维度,同一层次指标尽量不要相互影响和交叉,下一层次的指标更具体、更细化。

3.操作性原则

考虑到开展研究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条件,所选取的指标数量不宜过多。指标要符合中职发展的实际,要有充足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来源。指标要在保证科学、客观的前提下,做到可量化可比较。有些指标尽管很重要,但数据可采集性较差时仍要放弃,可采用替代性的定量评价指标。

(二)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说明

遵循上述原则,在借鉴已有职业教育评价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见表1。

1.办学规模

办学规模采用中职校均规模和每十万人口中职在校生数两个指标。中职校均规模是指每所中职学校平均所拥有的在校生数量,是中职办学效益的重要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职教育的发展水平。计算公式为:中职校均规模(X1)=中职学校在校生总数/中职学校所数。每十万人口中职在校生数是指每十万常住人口中,中职在校生的数量。该指标是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人口比重的度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中职教育发展水平[1]。计算公式为:每十万人口中职在校生数(X2)=中职在校生总数/当年人口总数*100000。

2.普职结构

普职结构采用高中阶段普职比和中高职层次比两个指标。高中阶段普职比是指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的比例,该指标值的高低反映了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对比重的大小,用于监测和评价各地区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构[2]。计算公式为:高中阶段普职比(X3)=普通高中招生数/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中高职层次比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量与高职院校在校生数量的比例,其反映了地区中职和高职发展的相对规模,体现了地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结构差异,是监测职业教育发展结构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中高职层次比(X4)=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高职院校在校生数。中高职层次比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中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紧密相关,当中高职层次结构与地区技能人才需求相匹配时,表现为最优。

3.资源条件

资源条件采用中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中职校均固定资产值和中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三个指标。中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是指中等职业教育校舍建筑总面积与中职教育在校生总数之比。该指标反映了每个中职学生平均所占有的校舍建筑面积的大小,体现了学校校舍建筑资源的充足程度,是监测和评价中等职业教育条件保障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中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X5)=中等职业教育校舍建筑总面积/中职教育在校生总数。中职校均固定资产值是指中等职业教育总固定资产值与中职学校所数之比。该指标反映了每所中职学校平均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值的多少,体现了学校房屋建筑、专用设备、图书等固定资产的充足程度,是监测和评价中等职业教育条件保障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中职校均固定资产值(X6)=中等职业教育总固定资产值/中职学校所数。中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指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资产值与中职学校在校生总数之比。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指中职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科研、实验、实习等仪器设备的资产值。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越高,说明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资源越充足,而充足的教学仪器设备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该指标反映了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充足程度,是监测和评价教育条件保障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中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X7)=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仪器设备总资产值/中职教育在校生总数。

4.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采用中职生师比和中职教师学历达标率两个指标。中职生师比,是指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数与专任教师数之比,表明每位专任教师平均所教的学生数。该指标值越高,表明每位教师平均所教的学生越多。相反,生师比越小,表明平均每位教师所教的学生越少,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该指标主要反映教师数量的充足程度,是监测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中职生师比(X8)=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总数/专任教师总数。中职教师学历达标率指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教师学历是影响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专任教师学历合格比例高,说明教师总体质量水平高,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该指标反映了专任教师中学历合格教师的比重,是监测和评价教师队伍总体质量的重要指标[3]。计算公式为:中职教师学历达标率(X9)=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中职专任教师数/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总数*100%。

5.经费投入

经费投入采用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和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占人均GDP的比例三个指标。

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与中职在校生总数之比。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经费是政府部门为各级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专门拨付的财政性资金,该指标反映了每个学生平均获得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充足程度,指标值越高,说明教育经费保障越充足。计算公式为: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X10)=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中职在校生总数。

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与中职在校生总数之比。公用经费支出包括“商品和服务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两部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日常经费”,该指标反映了每个学生平均所获得的公用经费的充足程度。计算公式为: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X11)=中等职业教育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中职在校生总数。

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占人均GDP的比例,用来监测和评价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情况[4]。该指标反映了相对于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支付能力,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调控力度。指标值越大,说明国家和社会对于中职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越大。计算公式为: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占人均GDP的比例(X12)=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人均GDP*100%。

三、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度量与计算

本研究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Development Index)来评价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的度量和计算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对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次,确定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

(一)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根据指标性质的不同,本研究数据无量纲化处理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

一是阈值法。对于正向指标(指标的数值越大越好),无量纲化处理的计算公式为:Xi=(xi-Xmin)/(Xmax-Xmin);对于逆向指标(指标的数值越小越好,比如生师比),无量纲化处理的计算公式为Xi=(Xmax-xi)/(Xmax-Xmin)。Xi为转换后的无量纲化数值,Xmax为该指标所有省市的最大样本值,Xmin为该指标所有省市的最小样本值,xi为该指标第i个省市样本值。用阈值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结果取值范围在0~1之间。

二是数据合理化处理。在本研究中,某些比例指标不是越大越好或是越小越好,而是越接近某个比例越好,所以不能简单用上述无量纲化处理方法,这就需要进行数据合理化处理。例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因此,本研究认为,高中阶段职普招生比越接近1∶1越好。数据合理化在excel中公式为“=SQRT(1/ABS(xi-0.1))”,其中SQRT函数为开方运算,ABS函数为求绝对值,xi为某省市该指标数据值。在完成数据合理化处理后,再按照上述无量纲化方法处理数据。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计算,本研究在对每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后,将得到的数值统一扩大100倍,并将其定义为每个指标的指数,其取值范围在0~100之间。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一级指标的赋权,采用的是德尔菲(Delphi)法。通过对专家的咨询和论证结果,确定了办学规模指数(Scale Index)的权重为0.1,普职结构指数(Structure Index)的权重为0.1,资源条件指数(Resources Index)的权重为0.3,师资队伍指数(Teachers Index)的权重为0.3,经费投入指数(Fund Index)的权重为0.2。

二级指标的赋权,采用的是等权均值的运算方法。即认为每项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影响是相同的。比如说,一级指标下有3个二级指标,则每个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权重都是1/3。

(三)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的计算

采用加权方法,通过指标的加权和,来计算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以此来反映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的计算公式为:Development Index =0.1×Scale Index +0.1×Structure Index +0.3×Resources Index +0.3×Teachers Index +0.2×Fund Index。

本研究指标的数据全部采用官方对外正式公开发布的数据。其中,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4》,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3》,人口和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4》。

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及其分析

(一)总体情况与分析

按照上述计算公式,对省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进行计算。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全国31个省市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分成了4类地区,具体见表2。

总体来看,所有省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都在80以下,这表明各省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说明职业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五位的省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江苏、天津和浙江,全国后五位的省市分别是江西、西藏、贵州、广西和青海。

全国31省市中,处于一类地区的省市有5个,占省市总数的16%;处于二类地区的省市有6个,占省市总数的19%;处于三类地区的省市有15个,占省市总数的49%;处于四类地区的省市有5个,占省市总数的16%。一类地区和二类地区的11个省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三类地区和四类地区的20个省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东部11省市中,有5省市处于一类地区,有2省处于二类地区,有4省处于三类地区。中部8省市中,有3省处于二类地区,有4省处于三类地区,有1省处于四类地区。西部12省市中,有1省市处于二类地区,有7省处于三类地区,有4省处于四类地区。

具体来看,一类地区5个省市全部属于东部,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都在50以上,上海的指数达到了72.3,居全国首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2.4。北京和江苏的指数在60~70之间,天津和浙江的指数在50~60之间。这5个省市依靠良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以及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在资源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建议一类地区省市进一步优化办学规模和普职结构,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已有的优势,在全国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类地区6个省市中,山东和辽宁属于东部,安徽、吉林和湖北属于中部,重庆属于西部,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都在40~50之间,其全国排名在6~11位之间。这些省市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比较得力有效,中等职业教育的若干发展指标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建议二类地区省市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资源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健全经费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保证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类地区15个省市中,有4个属于东部,4个属于中部,7个属于西部,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都在30~40之间,其全国排名在12~26位之间。这些省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少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广东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仅为36.7,全国排名第17位,其经费投入指数全国排名第27位,这与广东的经济地位极不匹配,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四类地区5个省市中,1个属于中部,4个属于西部,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都在20~30之间。这些省市中等职业教育在资源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指标均在全国处于劣势地位,导致其整体发展水平全国排名落后。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江西作为中部省市,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仅为29.7,全国排名第27位,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四类地区省市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二)天津情况与分析

从总体指数与排名来看,天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为58.4,在全国排名第4位。这表明经过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示范区建设,天津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达到了较高水平。从发展水平区位分布的角度来看,天津处于一类地区,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同上海、北京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分别比上海低13.9,比北京低7.5。

从分维度指数与排名来看,天津职业教育各维度发展指数处于非常不均衡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在师资队伍、资源条件和经费投入三个维度,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分别位居全国的第2位、第4位、第4位;而从普职结构维度来看,发展指数不够理想,位居全国第7位;办学规模维度,处于劣势地位,全国排名第29位。

从具体指标与排名来看,天津中职校均规模(第24位)、每十万人口中职在校生数(第29位)、高中阶段普职比(第16位)、中职校均固定资产值(第17位)、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占人均GDP的比例(第21位)等指标的发展指数在全国处于中下游位置,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三)对策与建议

天津是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示范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理应全国领先。未来一段时期内,天津职业教育需要着力弥补存在的短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事业发展的步伐。

1.加强面向中西部地区的招生与合作

受人口规模、教育资源等因素影响,天津中职的生源以外省市为主。近年来,各省市都在限制本地生源外流,伴随学龄人口日益减少,生源问题已经对天津职业教育提出了严峻考验。今后一个时期内,天津要着力拓展职业教育招生渠道,进一步加强面向中西部的招生与合作。采取定向培养、订单培养等形式,每年定向面向中西部招收初中毕业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紧缺技术技能人才。要充分利用天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以及就业优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与中西部及农村职业院校广泛开展合作办学。

2.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由于历史原因,天津中职“布局散、规模小,效益差”的问题比较突出。天津应加快中职布局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坚持职业教育资源向优质学校集中,鼓励实行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学校调整重组,推进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发展,使中等职业学校数量、规模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同时,要加大中职的招生规模,适当压缩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进一步优化普职结构,促进普职协调发展。

3.完善中职经费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

虽然天津中职生均经费的指标排名比较靠前,但是同北京、上海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以天津中职生均公用经费为例,仅相当于北京的52%,上海的73%。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占人均GDP的比例,上海达到27%,北京达到26%,而天津仅为20%。要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健全经费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要根据实际办学需要和财力增长情况,建立财政拨款标准合理增长机制,逐步提高财政生均经费拨款水平。要抓紧研究制定行业办学规范和标准,保障行业对所举办学校的经费投入。要深化职业院校经费投入改革,探索建立财政部门、行业企业和职业学校经费分担机制,整合相关的社会财力资源,保障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猜你喜欢

发展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天津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天津之眼》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论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发展水平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河北省“新四化”协调水平实证研究
天津宝成博物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