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州通川区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进程

2016-11-26高建斌1王小龙1丹2伍松柏2勇3杨光平3

四川畜牧兽医 2016年4期
关键词:通川区达州达州市

高建斌1,王小龙1,苗 丹2,伍松柏2,瞿 勇3,杨光平3

(1.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达州635000;

2.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四川达州635000;3.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农业局,四川达州635000)

达州通川区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进程

高建斌1,王小龙1,苗 丹2,伍松柏2,瞿 勇3,杨光平3

(1.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达州635000;

2.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四川达州635000;3.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农业局,四川达州635000)

近年来,达州通川区着力培育各类畜禽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畜牧产业经营体系,提升了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增强了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了通川区现代畜牧业经济大县的跨越式转变。

1 主要做法及成效

1.1 因地制宜抓产业,畜牧养殖增速发展 在远离主城区的乡镇,充分利用山区地域辽阔、涉农资源丰富和生态容量大等优势,在科学规范、适度规模方面做文章,推动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跨越发展,重点打造巴达高速产业经济带畜牧产业。在城郊结合部的乡镇,充分发挥城市带动乡村的示范、辐射作用,建设数字化控制、智能化管理的工厂化设施畜牧业,稳步发展3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农建区畜禽标准化养殖。在环城经济带的乡镇,实施“退郊进沟上山”战略,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家庭牧场或股份合作养殖场,将观光与休闲、体验与游乐结合起来,推动环城经济带的畜禽养殖场转型升级。经过三年的建设进程,全区生猪出栏45.65万头、肉羊出栏5.13万只,实现畜牧业产值14.36亿元,与创建前同比增长36.5%。

1.2 科技兴牧提品质,生产方式转变明显主动对接科研院校的专家服务工作站,大力实施“畜牧科技助农增收行动”、“畜牧科技入户工程”,重点以圈舍、养殖设施和粪便处理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同步推进优良品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技术应用,全方位、多层次提升了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全区畜牧业生产方式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可持续型方向转变。

1.3 彰显特色树品牌,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积极发展北外野猪、碑庙黑猪、复兴铁山黄羊等特色养殖。大力开展“川汉子”、“百年灯影”等品牌的创建,提升产品档次。大力推广三定(投入、服务和收购)饲养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创新“股份合作”、“农超对接”、“酒店直供”的营销模式,努力开拓无公害畜产品的市场份额。目前,全区新型畜牧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组织化程度提高,养殖风险降低,产业化进程加快,有效提升了生猪、肉羊等主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

1.4 依法治牧保安全,严格管理成效显著 严格按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行政、业务双轨目标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严格落实畜产品质量管理责任,认真落实养殖环节执法检查,销售环节抽调监测,屠宰环节定点监控,坚持做到管理、宣传、服务、处理“四到位”,确保了通川辖区“清净无疫”,建立完善了“放心肉”工程的长效机制。

2 存在的问题

2.1 养殖成本增加 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动建材行业、饲料行业、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增加,加之畜禽市场价格低迷、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畜禽养殖风险进一步加大,导致农民养殖信心下降、积极性减弱。

2.2 融资瓶颈阻碍了产业化进程 涉农资金整合率不高,土地确权流转进度缓慢,融投资平台乏力,抵押贷款难度大,很难实现再融资,严重影响了现代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2.3 机制陈旧,人才难留 畜牧业发展观念陈旧,扶持惠农机制滞后,不能够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全方位吸纳创新创业人才的力度不够,机制不健全,惠农扶持政策不到位,严重制约了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4 营销滞后,市场占有率低 活畜和畜产品交易依赖交易市场、农贸市场和进驻餐馆、酒店、超市等,营销手段和销售渠道较单一,不能提升品牌效力和市场占有率,影响了畜牧业的合理生产、加工及经营。

3 建议

3.1 合理规划布局,打造优势产业带 科学规划,认真抓好畜牧业发展工作。做好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的选址布局和配套设施建设的服务工作,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成。统一授牌,纳入规范化管理。重点打造“三万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巴达高速经济带畜禽产业发展区”的畜禽产业带建设,优先发展生猪、肉羊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草食牲畜养殖,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促进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

3.2 加大涉农投入,搭建融投资平台 按照“项目打捆,资金整合”的工作思路,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争取奖励补助资金,优先发展现代畜牧业主导产业,重点支持肉牛、肉羊等草食牲畜产业发展。积极搭建“银企对接”的金融信贷服务平台,扶持畜禽基础设施建设、活畜流通和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切实解决现代畜牧业贷款融资难题。

3.3 创新发展机制,广泛吸纳人才流 创新推广农村土地确权及流转机制,简化畜牧业用地审批程序,有效落实畜牧业生产用地。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政策性养殖保险机制和“业主申报、乡镇把关、部门审核、保险挂钩”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理赔机制,严格把控畜禽安全生产风险。创新抵押担保模式,重点研发“畜牧通”无抵押信贷服务机制,有效扶持畜禽产业化发展。

积极出台“招贤纳士”的惠农政策,广泛吸纳农业实干人才,重点鼓励农民工返乡做“创业人”、支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创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开发畜牧产业化经营,逐步实现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

3.4 强化保障力度,开拓畜牧业市场 进一步提升各级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视力度,积极出台惠农扶持政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目标考核内容体系,落实政府部门主体的责任,树立培育省内市场、立足开拓省外市场的理念,重点扶持一批规模大、实力和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富全市、产业化经营促增收”的现代畜牧业新格局。同时加快农业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打造“通川畜产品”的认证流通体系,大力推行“互联网+畜牧业”的经营方式,引导各类营销组织、龙头企业巩固和开拓新市场、探索新营销模式。■

S8-1

C

1001-8964(2016)04-0017-02

2016-03-25

猜你喜欢

通川区达州达州市
达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艺初探
达州市通川区
通川区水务局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
吉尼斯世界纪录
川东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以达州市为例
达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调查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通川区十里水街一期绿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达州行十三首(录五)
达州市建成精铸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