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6-11-26王小巍

长江丛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民办高校

付 瑶 王小巍



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付瑶王小巍

【摘 要】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具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民办高校而言也是如此。近年来,随着民办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数量也开始增加,这给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但也衍生出了新的教育管理问题。正确认识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已经成为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 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民办高校数量逐步增多,民办高校学生数量也逐年增加,在有些省份,民办高校学生数量甚至超过了高校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相应的,学生党员数量也是逐年增多。由于民办高校学生来源较为复杂多样,这就导致在发展党员阶段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目前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较为典型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学生入党动机不纯

端正的入党动机,是入党所要考察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由于学生党员的不断增多,而入党动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对其进行的考察具有一定的难度,难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学生党员真实入党动机不纯的现象。入党动机不纯是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总的说来,学生入党动机不纯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功利型。也有研究将之称为实用主义型。顾名思义,持此动机者从功利主义目的出发,把入党作为获取个人利益的跳板。出于一己私利而入党,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的。而这类动机者在对待班干团干选举、奖学金等与自身利益有关的事情时,必然经受考验,以一己私利出发,不择手段来夺取,必然带来一系列问题。

(2)盲目从众型。经历了填鸭式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学习,最终进入民办高校学习的学生们在入学初期都会面临一个迷茫的阶段,很多无法对自身有清醒的认识,也无法对大学的生活和目标有清晰的规划,这部分学生中很多要求入党都是受到周围老师和同学的影响,老师鼓励同学们好好表现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学们也都争先恐后,于是进入一种盲从的状态,并没有清晰的信仰追求。

(3)理想信念动摇型。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各种外部思潮的不断涌入,个人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各种腐朽堕落思想的不良影响逐渐显现。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党员也受其影响,逐步导致理想信念动摇,不能继续保持自身先进性。现时的大学生都爱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见,理想信念动摇的学生党员,很容易受到外部反动势力的影响,否定党的事业和取得的成就,站在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其结果,必然也是严重的。

(二)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突出

为了更好的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必然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维持学生党员的数量。由于民办高校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学生党员的数量也随之攀升。就实际情况而言,目前民办高校对学生党员的当前培训工作一般都是相当重视的,党课培训和教育工作都制度化,并且有结课考试以保证党课效果。但是对学生党员入党之后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目前尚未形成比较制度化模式,导致民办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比较滞后。

(三)学生党组织涣散,无法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

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组织最基层的组织单元,是党在民办高校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可以说,学生党支部的建设越好,学生党建工作的成效也就越好。但是,当前情况下,民办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制度建设欠缺,组织生活形式单一,质量参差不齐,党员自身主动性缺失等问题突出。这些都导致学生党组织涣散,没有在学生群体中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

二、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面临的这些问题都是事出有因的,这些原因不只存在于学生自身和学校教育,有些还是家庭乃至社会因素的影响。深入挖掘这些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办法。

(一)入党动机不纯的原因分析

从实际情况来说,造成入党动机不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和学生个人特点都应该予以考量。

1、从社会环境来分析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处于长久的和平状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生命的情况很少发生,党员们面临的挑战也少了很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得我国日益融入全球化进程之中,国内国外交流的增多使得国外各种思潮涌入,很多人不分黑白的统统予以接受,又不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自然而然就会消化不良。应该警惕的是,社会上的确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可以影响到学生党员入党动机的形成。

2、从家庭环境来分析

现在的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大多是父母都各有工作,孩子是独生子女。一方面,当今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较大,父母工作一般都较为繁忙,无法抽出过多时间同孩子促膝长谈,有些甚至委托孩子的爷爷奶奶来代为照看,无法尽到父母应尽的责任,这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是不利的。另一方面,孩子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包括祖辈都容易对其产生溺爱心理,物质生活上有求必应,对其百依百顺,殊不知这样反而造成了孩子精神生活的匮乏,无法让其形成正确的责任意识。

3、从民办高校大学生自身特点来分析

民办高校大学生有其自身特点。他们的出生年份普遍处于1990年之后,也就是“90后”。“90后”作为一个年龄标签已经为社会所普遍使用,随着他们进入大学学习,自我意识觉醒,热爱在互联网上利用各个社交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力量。他们关注个人形象,渴望得到关注,热衷展示自己,而对集体观念较为缺失,责任观念也较为薄弱。

(二)“重发展轻教育”原因分析

当前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党员意识方面出现的问题是造成“重发展、轻教育”现象的原因。

1、从教育内容方面来分析

教育内容有待调整。一是针对性不够突出。有的党组织没能准确把握师生党员的具体状况和特点,忽视其思想、工作、生活实际,教育内容与他们的思想困惑和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相脱离。二是时代性不够强烈。主要偏重于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以党史党风党纪为重点的党性教育,而缺少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紧密相连的新内容。

2、从教育形式方面来分析

从民办高校党员教育的实际来说,教育管理方式的确有待进一步改进。一方面是教育模式僵化的问题,听讲座、看教育电影已经成了党员教育标配的教育形式,这些与同学们平时的学习形式区别并不大,已经很难引起“90”大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教育形式落后时代的问题。也就是教育形式没有采用新媒体新工具新平台,一味墨守成规,无法给年轻的大学生党员以新鲜感。第三个方面就是教育形式过于空泛的问题。党课教育过于形式主义,而教育内容又是老三篇,教授党课的老师自说自话,完全无法与学生党员产生共鸣。

3、从教育管理监督考核机制方面来分析

民办高校一般对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过程都是十分重视的,但是对入党之后的再教育和监督考核机制的制定和执行方面还存在着相当大的改进空间。教育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在一般的民办高校中普及度不太高,就算已经建立了相关制度,也因为其他工作更为紧迫使之形同虚设。总的来说,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监督考核机制的建设任重而道远,监督与考核的科学化工作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支撑,应该在民办高校大胆试点,勇于尝试,只有在不断摸索中才能总结出正确的模式。

(三)学生党组织涣散原因分析

1、从制度建设方面来分析

就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而言,存在着以下主要的问题:第一,随着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在成为正式党员之前,培养人并不像先前那样可以对被培养人有相当完整的认知,甚至有的只是知道名字或者只是见过一两次面。而相关党员会议表决也流于形式,很少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表面一团和气,实则是因为对发展人认知不足。第二,学生党员发展监督和评价机制建设匮乏。党员教育的完整过程必须有监督和评价机制的介入。

2、从组织生活形式及质量方面来分析

现在的民办高等院校已经成了“90后”的天下,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1990年之后出生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群体有着属于自己的审美观念,不爱墨守成规,喜欢新奇的事物,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90后”大学生这种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青春特质使得传统的组织生活形式必须加以改变才能被接受,也只有被接受,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质量。传统的组织生活形式多采用“三会一课”制度,内容多为理论宣读和政策传达,却少有深入解读,也较少会进行公开讨论。这难以符合“90后”喜欢发表个人意见的特性,因此效果自然难以事半功倍。

3、从党员自身主动性方面来分析

学生作为党课教育的主体地位是不可置疑的,学生参与党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本决定了党课教育的作用和效果。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民办高校学生党员个人文化知识水平都比较高,具有良好的群众关系,但是多数是被动地,感兴趣地参加党课教育。因为学生党员缺乏学习党课知识的主动性,没有向党课工作者表达自己对党课教育的建议和看法,导致党课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成了单向的“灌输式”教育,党课教育的作用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结语

作为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更进一步分析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争取将这些问题在学生党建工作中逐步克服和解决。面对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内容、形式、活动载体上不断创新,不断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促进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更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黄璐,彭凤飞.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探讨——以广东某民办高校为例[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43~46.

[2]杨榴.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机制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7:149~150.

[3]杨爱美.加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研究[J].学理论,2014,25:153~155.

[4]周桂妃.加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7,03:48~50.

[5]张晋,姜曦.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2,Z1:161,155.

[6]于馨颖.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三位一体”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2:32~34.

[7]黄超群.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党员队伍质量的几点思考[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4:87~89.

[8]宋清洁.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9:54~55.

[9]张彩云.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04:72~73.

(作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作者简介:付瑶(1988-),女,辽宁沈阳人,大连财经学院法学院团委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王小巍(1982-),女,辽宁大连人,大连财经学院副校长,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与作用发挥机制研究”(课题编号:GXDJ2014-E017)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民办高校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