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建设教室文化

2016-11-26林虹霞李逸楠

长江丛刊 2016年6期

林虹霞 李逸楠



浅析如何建设教室文化

林虹霞1李逸楠2

【摘 要】教室是高校教学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高校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从普遍的范围来说,教室包括普通教室,专业教室,多媒体教室等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教室功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注重与实际相接轨.与之相有对应的教室文化建设也成为重中之重,如何建设教室文化,将对高校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着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将从教室的分类功能、教室文化组成部分、教室文化存在问题等方面来浅析如何建设高校教室文化。

【关键词】教室的分类及功能 教室文化的组成部分 教室文化的建设

一、教室的分类及功能

大学教室的分类,根据各门专业的不同可分类为:多媒体教师,合堂教室,分科教室,以及班级教师,自习教室,选修课程教师,等等。教室的功能及作用,简单地说:就是为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一个讲授、传播知识和学习知识的场所。也就是说,学校的主要活动基本上都是集中在教室里进行的,因此教室文化的形成和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

二、教室文化组成部分

教室文化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它独特的教育教学作用,一种积极、向上、进取的教室文化对教师和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室文化,是所有在教室活动的成员在长期的共同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并为大家共同遵守和享有的各种文化性形态。”[1]教室文化从教室的使用主体(班级为单位)上来区分的话,主要是以下四种教室文化:第一、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班风、班训、舆论、氛围、教育者的言行等,这是文化的深层;第二、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守则,如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卫生制度、值日制度、体育制度、小组竞争制度,这是文化的内层;第三、行为文化,主要指集体成员公认的行为模式,这是文化的浅层;第四、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设备、设施、环境的布置、图书资料、黑板报、墙报等,这是班级文化的表层。

三、教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室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翻板和浓缩,更要注意个性和独创性。教室内的文化,与校园、楼道文化不能等同,简单的贴满标语、挂满板面,让人一看眼花缭乱,是不行的。教室文化的布置虽然应当与校园文化理念要一致,风格要相统一,但不能简单的照着校园文化设计教室文化。教室文化要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激励向上、格调高雅、洁静温馨,又富有个性和独创性。

(2)教室文化内容的组成。主要有大字标语,有国旗、国徽和国歌板面,“三表”(课程表、值日表、作息时间表)、眼保健操挂图等,教室的学生守则与规范、名人画像与名人名言、学生作品展示栏、小组评比展示栏、优秀作业展示栏、管理通报和检查记录等等,以及班级图书角、卫生角等内容。要注意统一风格,但是切记过于纷乱复杂,太多的内容设置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带来不好的影响。

(3)要注重教室文化建设的人文性。教室内可摆设和张挂各种各样的名人名言,内容富有独创性。对学生学习起到激励作用。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班旗、班歌、班徽和班训、班规等,以及班级发展目标的制定等。可增强整个班级的学风、班风以及考风。

四、如何建设教室文化

(1)发挥育人功能的原则。班级文化建设要体现育人主旋律,要与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具有教育性、针对性、时效性和艺术性,富有艺术感染力和时代气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参与和展示的平台。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年龄特点,体现学生的自主设计、自主创作和自主展示,不过分追求材质的高档和内容的精美。

(3)要符合教育的尊重性原则。教室文化的布置与安排要体现尊重学生的原则,不得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得设立违纪暴光栏和通报批评栏等,要努力体现一种积极向上和团结进取的育人氛围。4、坚持规范与特色相结合的原则。班级文化建设要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做到美观实用。要彰显学生个性,富有儿童情趣。既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杂乱无章。要在“整齐”中体现规范,在“杂乱”中寻求实效。

在组织学生设计打造教室文化时,还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教室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努力营造洁静、温馨、和谐的环境。要发动学生参与,设计好教室内黑板报、宣传栏、展示台等内容,并做到分组负责,定期更换。

(2)重视其它教室文化因素的建设。教室环境卫生,用盆景、吊兰进行装点。学生个人卫生、各种学习用品和卫生工具的摆放,学生课桌凳的摆放等。

(3)要重视加强班级软性文化的建设。这是班级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方面,要建立好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建立好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制定和落实好班级近期与远期发展目标,引导学生形成相互团结、相互帮助、尊重差异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和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贺敏生,童毅兵.营造健康的教室文化[J].江西教育,1998(12).

(作者单位:1.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学院后勤处;2.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处)

作者简介:林虹霞(1985-),女,福建莆田人,莆田学院后勤处,文学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后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