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利益共同体理论视角下“一带一路”的当代意义

2016-11-26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共同利益个人利益共同体

刘 丹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

马克思利益共同体理论视角下“一带一路”的当代意义

刘 丹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理论与实践不断牵引的结果,致力于将沿线各国打造打造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以实现共同发展。运用马克思利益共同体理论探索“一带一路”战略的当代意义,既是二者理论契合性的推动,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的召唤。

马克思主义;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多极化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政治、文化领域,国家之间彼此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正是依据这一国际大背景,我国政府适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将沿线各国打造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以实现共赢的目标,这既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更是与世界共同发展的愿景。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战略与马克思利益共同体理论具有一定契合性,而运用马克思利益共同体理论探索“一带一路”战略的当代意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的召唤。

1 马克思主义时代性观照下的利益共同体

理论不能脱离现实,而是在时代发展中应运而生的,黑格尔就曾将哲学视为“思想中把握到的时代”,马克思也将哲学看作“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特性。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追问当代热点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的根本要求,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创新中前进的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性是哲学在场性以思想追问的形式去实现历史脱域性进步的重要显现。

恩格斯曾认识到,每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然而,不同的时代之所以有不同的内容,是因为处在不同时代的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发挥作用,而利益关系又是社会关系的实质,是推动时代发展与进步的重心。对利益的追求是每个人的天性,是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即为此意。但是,社会中对利益的盲目追求及恶意竞争却是不可取的,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利益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利益理论同样是马克思主义中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理论,利益共同体作为马克思利益范畴的价值本位,是调和利益关系,使利益关系合理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为实现沿线各国共同发展、达成共赢创造了条件。“一带一路”战略旨在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无疑与马克思利益共同体理论具有契合点。

2 马克思利益共同体理论的价值追求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都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而“利益把市民社会的成员彼此连接起来”。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人们为了实现个人利益和彼此之间的共同利益,都会结成各种各样的利益群体,如阶级、阶层、民族、国家等,这样的利益群体就是利益共同体。在利益共同体中,每个成员为实现共同利益目标,也为实现个人利益,成员之间团结一致,每个人的发展是其他一切人发展的条件,人与人之间休戚与共,从而推动共同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

2.1 对个人利益的正当追求是利益共同体存在的基本条件

马克思曾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追逐利益是人类历史的物质前提,因此,利益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是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是对他们财产和利己主义个人的保护”。由此可见,需要和个人利益是将人和社会联接在一起的纽带。正是由于这种对利益的追逐,人才成为现实社会的人,而人为了实现个人利益,就必须从事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从而人与人之间就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因为某种共同的利益趋向,最终结成利益共同体。

2.2 基于共同利益的实现是利益共同体形成的前提条件

对于利益共同体的形成,马克思认为,是在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对立统一中产生并发展的。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活动中,必然会出现利益冲突,随着利益冲突的不断增多,就需要建立一种机构作为代表来维护共同利益。因此,“‘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可见,共同利益既形成于个人利益之中,又是个人利益实现的必然途径。

在《经济学手稿(1857一1858年)》中,马克思通过商品交换指出,基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益,为利益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市场交换中,交换双方都从个人利益出发,个人利益之间虽有矛盾,甚至是对立的,但整个交换过程却是共同利益的实现。也就是说,“共同利益恰恰只存在于双方,多方以及存在于各方的独立之中,共同利益就是自私利益的交换”。每个个人利益中都蕴涵着共同利益,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利益共同体,反映了共同体内部绝大多数成员乃至所有成员共同的利益诉求。

2.3 为个人利益的实现打造高度和谐的利益共同体

马克思认为,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利益共同体是实现个人利益最科学有效的途径。因为共同利益能将具有相同利益的个体很好地集合于利益共同体内,并且通过合理的分配,实现利益的合理占有,从而在利益共同体内使每个利益主体能够更好的实现自身的特殊利益。但是,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为了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要建立高度和谐的利益共同体。而这一高度和谐的利益共同体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一未来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个人的利益实现都蕴含在一切人的利益实现之中,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是相互协调、高度和谐的。这样的利益共同体是尊重个人正当利益的共同体,是实现全人类利益的共同体。

3 “一带一路”战略的当代意义

“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涉及世界 60 多个国家,是世界跨度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新兴经济带。“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体现出我国勇于承担大国责任,力求与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打造合作平台、共同谋求联动发展、寻求利益的结合点。在马克思利益共同体理论视角下,“一带一路”战略从理念提出到具体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3.1 实现中国与周边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构建共同利益网络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战略在这样一个国际大背景下提出,适应了当代各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共同需要,已不仅仅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更是成为更多沿带、沿路国家的国家战略。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各国发展需求更加迫切,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倡导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这也是中国对外发展的需要。由此实现中国与周边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构建共同利益网络,使各国都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建立起的利益共同体中分享利益,实现自身发展需要。

3.2 加强多层次的互利合作,实现区域经济共赢

按亚当·斯密,市场交换原则是:请给我们(国家或集体)和我以我们和我所要的东西吧,你们(国家和集体)和你也可以获得你们和你所要的利益。也就是说,在整个利益共同体内部,每个利益主体通过利益交换,可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一带一路”战略则为各国实现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便捷的条件。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加强多层次的互利合作,一方面,我国对外资源依赖性大,如石油、矿产等,另一方面,我国可以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帮助,由此提高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能力。最终,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实现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大连通和经济带本身的发展,并实现亚太自贸区、欧亚大陆经济圈、中东经济圈等的联动和互动,达到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共赢。

3.3 进一步推动和谐中国、和谐世界建设

我们所倡导建立的和谐社会应当是社会多元利益互惠共存的社会,社会当中的利益主体是多元的,也就表明社会的和谐是“多元的和谐”即“和而不同”。社会中个人利益的多元性通过各类利益共同体予以整合,体现着多元共生的利益协调关系。同时,和谐社会的活力也源于利益矛盾的对立统一,利益和谐是建立在利益差别之上的。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对内而言,可以推动京津冀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等协同发展,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发格局,通过经济、政治、生态等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和谐中国建设。

此外,对外而言,“一带一路”战略是在传承古代“丝绸之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丝绸之路”是千百年来亚欧大陆人民探索出的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传承的是坚韧不拔的毅力、互赏互鉴的态度,并在交往互通中提升各国人民的福祉的精神。这种亲和力和精神在相关国家民众的历史记忆中历久弥新,是当代共建“一带一路”的民心基础、动力源泉,这也成为相关国家追求共同梦想的历史依据。各国在构建经济、文化等利益共同体的过程中,将逐渐构建安全共同体,各国之间特别是边境地区也将更加和平稳定,这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向前推进的必要保障,最终实现和谐世界建设。

总之,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利益共同体是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必要保障,而“一带一路”战略也是实现利益共同体的一种积极行动,二者相辅相成,必将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将中国梦与周边各国的地区发展愿景以及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对接起来,最终推动世界梦的实现。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E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5/0328/c1004-26764666.html.2015-03-28.

[6] 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x2015060)

刘丹(1991-),女,汉,江苏镇江,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研究方向:政治哲学。

G24

A

1672-5832(2016)06-0136-02

猜你喜欢

共同利益个人利益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破坏发展环境,就是挑战东北人民共同利益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先占制度的法律探究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现实价值取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