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的思考与创新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学

王 瀚



浅谈《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的思考与创新

王 瀚

【摘 要】本文从立体构成教学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倡课堂上多种媒体形式介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赛促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力图使立体构成教学更好地适应当今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工作者。

【关键词】立体构成课程 教学 思考与创新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Bauhaus)创立了立体构成课程,它是一切立体造型相关专业的基础课,一直以来都是各个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造型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专业以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等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组成的三大构成教学系统中,立体构成能够更好地开发学生无限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的设计思维能从平面过渡到立体,发现空间的形式美感,能够锻炼学生的全局观念和理性与抽象的综合思考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创作实践使学生拥有将设计行为延伸至三维立体空间中的构建能力。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信息的更替、设计理念的革新,它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正面临着新的考验。

一、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现状

我国正式引进设计教育基础课程至今三十多年,在短时间内由引进到发展,再到探索出适应自身情况的教学方式,进而呈现出丰富的成果,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我国各大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接触到立体构成这门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很容易会产生“是什么?怎么学?做什么?”的疑惑和茫然。因为除了各大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开设此造型基础必修课之外,一些大专、中专、职业高中也将其作为特色课程开设,甚至于有的小学也开设以立体构成为名目的折纸、泥塑等类似的手工课,所以如何确立高校各艺术设计专业中立体构成课程的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和作品的创作方向、完成效果等问题便成为了重中之重。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立体构成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立体构成课程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普遍不受重视

三大构成应是初学设计就必须首先认识和学习的关键课程。以著名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例,作品中均具有明显的构成元素和强烈的形式美感,其中立体构成所创造出的空间设计语言体现得更为典型、鲜明。但是目前在大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中都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就是无论从学校的角度或是学生的角度,都会认为构成课程的学习并不是重要的,甚至是可有可无。换言之,立体构成课程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受重视程度及地位都是日益降低的。

(二)立体构成课堂教学现状及弊端

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形态与空间造型的一门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但是目前的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内容千篇一律,普遍是围绕半立体构成、点、线、面的构成这个固定模式逐条讲述。又因为要配合教学检查不能脱离教材讲课,这使得许多教师在授课时毫无创新性,只能是机械地为了完成课程而照本宣科,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在这限定好的条条框框之下集体统一做好某件作品,无须经过独立的思考和想象。此外,教学长期以来被限制在课堂,只能使用简单的材料来完成作业,制作的实物最后也得不到很好的保存。

(三)立体构成课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美术功底不够扎实,审美能力较弱,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普遍态度是不求甚解、懒散、得过且过的,这对于立体构成课程来说是阻碍发展的一大弊端。其次,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各种新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的各个方面,然而很多学生在完成立体构成作业时不能够合理运用新材料去创新,而是直接使用简单的一般材料,自然最终完成效果也是差强人意。此外,大部分学生在创作之初就没有明确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意图,没有深入思考并绘制草图就盲目地动手制作,完全是为了交作业而去完成,最终导致作品毫无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二、探索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新思路

立体构成作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对各个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指导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上述一些问题,为了改善传统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使其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现阶段国内外立体造型艺术的发展现状与创新趋势,各个艺术流派的作品特点以及立体结构在空间中表现的新形式。这样做的效果显而易见,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掌握立体构成基本原理之后使艺术观念得到提升,进而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发挥想象力去进行创作。此外,笔者认为电脑绘图软件和电脑3D建模软件能够快速、便捷地呈现设计的意图和最终的立体展示效果。因此,在立体构成课堂教学中也尝试采用电脑软件辅助设计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先通过电脑软件虚拟地实现自己的设计方案,直观地看到成品的状态,找到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改,更好地保证了作品最终完成时的质量及成功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对待创作的认真态度,可谓事半功倍。

(二)将材料的探究作为立体构成课程中的重点课题

立体空间中的任何造型艺术作品都是由形形色色的材料构建而成的,而这些材料也都分别具有各自区别于其他材料的质感、色彩、性格等独特性。在立体构成的教学过程中,倘若不将材料特质的了解及运用问题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加以讲授并研究的话,便缺失了这门课程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环节,笔者认为不去研究材料就盲目进行立体构成创作是本末倒置的,自然也就不会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不同的材料在创作过程中会对作品的立意、理念的表达产生不同的影响,也会激发出创作者不同的创作灵感,同时材料的选择又直接决定着作品的最终形态和肌理等视觉效果。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就曾让学生抛弃以往书本教材中一直以来都用于基础训练的纸类材料,而选用同样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泡沫塑料来进行作品创作练习。虽然纸张价格便宜,可以裁切、折叠、粘贴之后塑造出立体形态,但是课程一旦完全按照教材陈旧的内容照本宣科,甚至连学生的作品都如同工厂车间的流水线一般批量生产,便将会使学习失去乐趣,更何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由于泡沫塑料有一定硬度,在生活中经常用做于货物运输中包装箱内的基底和填充物,切割起来也相对容易便于成型。让学生通过接触更有新鲜感的材料并加以创作改造,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除此以外,笔者在课堂教学当中还尝试过辅导使用金属、木材、布绳等材料通过切割、弯曲、镂空、榫卯、编织等方式以及多种材料互相搭配综合运用的方式制作出形态各异的造型效果。要求学生在创作作品之前必须了解并掌握各种材料的特点,选择最能够体现自己作品创作理念的综合材料,最终作品的呈现也要突出综合材料的表现力。学生经过这样的综合材料创作练习,经常能呈现出带有强烈视觉效果和鲜明个人风格的作品。立体构成课程还应当将现代雕塑、现代装置艺术作品的创作理念、材料运用以及表现形式引入课堂,使学生开拓视野并且切身体会到这门课程深远的意义和广阔而多元化的艺术形式。

(三)积极参加各类设计大赛

现如今学校内部和社会上针对在校大学生举办的各类设计大赛众多,如何把设计竞赛引入日常的课堂教学,把教学活动与比赛实践相结合,也是立体构成课堂教学探索的课题。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参加专业的设计大赛是理论结合实践的最佳机会,通过明确的主题,具体的要求让学生能够以赛促学,真正达到掌握学到的知识并活学活用的锻炼目的。对于学生而言,既有一个机会检验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是否扎实,又要调整好心态准备迎接专业大赛的挑战。自己花费心血创作的作品如果能够得到专业大赛的认可,既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又能够通过参赛获得荣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参加了专业实践也是巨大的收获。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设计比赛活动,使课堂学习内容融入了新鲜感,这样一来学生会因为比赛的吸引力而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学习,各种不同的想法创意将会源源不断层出不穷,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讨论、交流,无形中就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变成了有的放矢的针对性训练,学生也有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课堂教学氛围也自然变得更好了。

三、结论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始终都是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同样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中立体构成课程的教育改革,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必须尽快使教育观念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与时俱进。作为艺术教育从业者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并具有全局观念,意识和眼界都应更加开阔。在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中运用多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通过参加各类比赛或创作实践等途径充分展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创造力,改变以往学生认为立体构成仅仅是可有可无的基础课的错误态度,使立体构成在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受到更多重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教学设计(Part B)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