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2016-11-26

唐山文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窦娥冤窦娥高潮

李 萌

《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李 萌

《窦娥冤》是我国古代杂剧的巅峰之作,该剧不仅人物形象塑造多面立体,情节设置跌宕紧凑,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富有张力且充满特色。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行行色色、各式各类的社会人物,有随心欺压弱者、面恶心丑的张驴儿,有地痞流氓的代表人物赛卢医,有见钱眼开、目无法纪的贪官污吏,还有类似窦娥般受欺压受摧残的苦弱百姓们……剧中人物形形色色,几乎囊括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共同组成了当时社会的大致画廓。

《窦娥冤》写于元朝初年,距今已有700余年。在滚滚历史长河上,其之所以经久不衰,一直为世人所传唱,与其所塑造的鲜明人物形象及主题大有相关,更与其高超精湛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紧密相连。

第一 ,戏剧情节跌宕起伏。从整体上看,《窦娥冤》的篇幅不长,但在情节设置上完整合理,详略有当,具有鲜明的特征。比如故事楔子部分主要讲述的是窦娥七岁到婆婆家的事情,而在下一折中,立刻转述到窦娥二十岁左右作为少妇的情形。接下来,就开始引出全剧两条主要的矛盾:窦娥与张驴儿的矛盾、窦娥与官吏们的矛盾。这样情节设置简洁明了、独具特色,使得戏剧在情节既跌宕起伏,又丰富多彩,同时突出主旨,明了简洁。剧情的高潮在第三折。这一折中主要描写了窦娥临刑前的场面,即发下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在此,作者运用了极具浪漫主义特色的艺术手法,将以窦娥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不屈抵抗通过誓愿的形式表达出来,虽在物理之外,却又寓于情理之中。窦娥之所以发下这三桩誓愿,是其对命运不公的控诉,是对黑暗现实的抗争,是对冤屈的愤恨,在现实无法改变且无力抵抗的情况下,她只能向天地申诉,要天地主持公道,以三桩誓愿的实现,来替她洗刷这千古奇冤。这一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不是为妥协现实,不是为缓解矛盾,反而加剧了剧中矛盾的冲突,加深了窦娥与反动统治者之间的对抗,进一步鼓舞了被压迫者敢于向反动统治者反抗和斗争的决心和勇气。

第二,处理方式富于理想化,感染力强。众所周知,故事的主人公窦娥是一个勤劳善良的良家妇女,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形象象征。她具有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具有的朴实、善良、勤劳等品格。但与此同时,她也是一位敢骂官府、不屈反抗的“斗士”。面对贪官污吏,面对冤枉栽赃,她骂道:“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誓要把“滥官污吏都杀坏”,甚至于诅咒天地,喊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句句戳心、针针见血。从表面上看,窦娥的这些诅咒和申斥,是咒骂天地,控诉天地不开眼,不辨是非,不分黑白,但实际上,谁都听得出来其是在怒斥封建社会里的贪官昏聩、法制吃人。这在古代以神权、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中,以一个平民之口呼出,是怎样的可贵,充分体现了窦娥倔强、不屈的精神。与此同时,也彰显出了作者富于理想化的剧情处理方式。

第三,“字字出特色,特色流魂魄”。作为一个曾经“躬贱排场,面傅粉墨”的戏剧家,关汉卿在杂剧情节处理、场面安排、艺术表现上都匠心独运、具有特色,富有典型性,这点在窦娥含冤上刑场的场景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戏一开始,当窦娥迈向刑场,从此时的情景描写可以看出窦娥内心的怨愤之大,不可遏止,但作者却不着急推进矛盾的冲突,转而另辟蹊径,安排了窦娥与婆婆哭别的场面。这看似情节发展中的一个顿挫、跌宕,实际是为高潮部分作了铺垫,相当于挽弓射箭前暂时的松弛。接着,描写窦娥对天发下的三桩誓愿这一高潮部分,作者采用的是对比手法,分别用“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等几个典故与三桩誓愿对比,采用反复手法使矛盾步步激化,塑造了《窦娥冤》这一悲剧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最后,通过一条明线对矛盾进行集中处理,把剧情自然而然地、合情合理地推向高潮,造成了浓郁的悲剧气氛,使得整部戏剧充满着无穷的魅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31班 441057

猜你喜欢

窦娥冤窦娥高潮
窦娥冤
百折再看高潮来
中共在国统区掀起的两次宪政运动高潮
“刚”与“柔”的完美统一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浅谈
《窦娥冤》人物悲剧命运探究浅析
品味元杂剧《窦娥冤》的人物形象和风格特征
谁杀死了窦娥
窦娥的第三桩誓愿让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