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建品牌化建设进宿舍的研究
2016-11-26石睫
石 睫
高校学生党建品牌化建设进宿舍的研究
石 睫
【摘 要】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休息的主要场所,是学生生活、思想交流、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学生党员作为青年中的先进代表,应该在宿舍阵地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 学生宿舍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革新变化,学生宿舍逐步成为学生生活工作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宿舍已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日渐凸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宿舍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宿舍的意义
(一)党建进宿舍可以使师生间信息沟通渠道通畅
学生党员以宿舍为阵地,宣传党的理论政策、传播时事新闻,为广大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提供方便,同时,学生们平时的信息反馈也能通过党员反映给老师,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与正常秩序,搭建了一个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政治教育的渠道。
(二)党建进宿舍可以促进学生个人全面发展
宿舍是学生思想最活跃外露的所在,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作为课堂的扩展和延伸,宿舍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将学生党建工作渗透进宿舍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全面发展。
(三)党建进宿舍可以加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大学生有一半时间都是在宿舍度过的,宿舍是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第二课堂,是思想交流和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党建工作进宿舍,可以充分以党建为龙头,党建带团建,党团建设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共同进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发展。
(四)党建进宿舍有利于党员的选拔、自我教育和民主监督
入党学生在宿舍中的真实表现能充分展现其思想动态,培养考察工作更贴近平时学习生活,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选拔出的学生党员能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接受同学们的监督,从自己做起,带动自己的寝室,再辐射更多的寝室,影响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向上。
二、党建品牌化建设工作进宿舍的实践
(一)设置宿舍党小组,挂牌明示
在学生党员所在宿舍建立“党员先锋号”宿舍,挂牌明示,作为学生党建进宿舍的战斗堡垒。在宿舍楼进门处张贴党员展示板,将本楼的预备和正式党员信息明示,一方面促进学生党员做遵守纪律的楷模、学习的先锋,自觉将自己置于广大同学的监督中,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另一方面方便同学们有困难找党员,及时解决同学们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同学服务,树立榜样形象。
(二)定期组织学习
在宿舍楼建立“党员之家”,宿舍党小组每周从学办领取报纸和杂志,在“党员之家”带领同学围绕时事政治和党的工作中心开展学习交流讨论。将“党员之家”发展成我们的“党员工作室”,利用有利阵地开展一系列党建工作,使我们的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传递党员正能量,在实践中为今后的学生党建工作建立一种新的模式。
(三)密切联系服务群众
学生党员具有高于普通同学的思想觉悟和模范意识,在共同学习生活中,紧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其他同学,使周围同学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律能力,进一步将党建工作和学生自律工作有机结合。
(四)评比机制
学院每个月开展一次“双十佳宿舍”和“党员示范宿舍”评比,悬挂流动红旗。此外,我们也借鉴其他同类优秀活动的开展模式,结合学院自身的特点,以宿舍为基地,开展党建工作,让党的光辉引领宿舍文化不断提升,并绽放光芒。
通过宿舍,党组织可以真实考察入单积极分子和党员群众的表现,可以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和表率作用,力所能及为同学服务,引领和倡导
大学生是宿舍文化的载体,也是宿舍文化的主体,学生宿舍是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最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表现最真实、最自然的地方,把党建品牌化建设工作延伸到学生宿舍,既方便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活跃学生宿舍文化,又能够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宿舍这个平台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发挥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璐,李猛,姬晓旭.大学生党建进公寓初探[J].时代教育.2009(9):18.
[2]王海丽.以学生为中心让党建工作走进宿舍——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宿舍模式的探析[J].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2013.
[3]李张燕.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宿舍工作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2:134~136.
[4]张俊燕,曹光远.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宿舍实践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4):84~87.
[5]王金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宿舍的探讨与实践[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23):131~132.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