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师生观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然选择
2016-11-26周聪
周 聪
新常态下的师生观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然选择
周 聪
【摘 要】在九零后逐渐成为大学生行列中的主力军,越来越多年轻热情的辅导员活跃在学生工作领域。积极地协调好各种师生关系,尤其是协调好高职院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一项必备技能,同时也是做好高校辅导员的一条必经之路。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急需形成既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也满足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的新常态下的师生观,这对于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大学生人才,培养业务精、技能棒的高校辅导员人才,实现大学生“成人”与“成才”并轨发展,实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价值,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型师生观 和谐师生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 必然选择
新常态下的师生关系,具体到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领域,主要指的是大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师生关系,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的一项必备技能,同时也是做好高校辅导员的一条必经之路。在90后逐渐成为大学生行列中的主力军,越来越多年轻热情的辅导员活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舞台上的时候,类似于“师道尊严”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似乎越发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急需形成一种适应90后大学生成长规律以及高职院校辅导员专、精、尖的职业发展规律的新常态下的师生观,这对于当前乃至今后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领域中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有着比较深远的含义。换言之,新常态下的师生观是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领域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然选择。
一、新常态下大学生和辅导员之间师生观的内涵
新常态下大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师生观,是一种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基础上,交流互动,彼此认识和影响,形成的一种民主平等、愉快合作的师生观,其本质是以人为本,追求共赢。笔者将大学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构建的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概括归纳为:“懂得感谢、学会平视、实现共赢”。这种新型师生观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所谓“懂得感谢”,就是指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要懂得相互感谢,感谢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中个体的支持。这是新型师生观的基调,突出强调了辅导员与大学生间心灵上或者说精神上鼓励的力量。以笔者亲身经历加以解释:记得第一次给学生开班会,走上讲台的刹那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紧张,半分钟内不知道说些什么(而实际上笔者对讲台并不陌生,面对那么多人也早已习惯,可能是身份的变化)。环顾四周的同时,学生中响起了掌声,正是这阵越来越整齐的掌声,让笔者渐渐放下紧张的情绪完成了那次的班会。所以笔者至今难忘那一阵掌声,因为它带给笔者的不仅仅是感动和支持,还有责任;也正是那阵掌声,让笔者产生一种领悟,辅导员也应该懂得感谢学生这个群体,他们能给予我们无尽的力量。那么,作为辅导员的我们来说,是不是也应该设身处地的为我们的学生考虑呢?在他们需要关心与爱的时候,我们及时给予支持,并不以“被感谢”为目的,而是要让他们懂得感谢,哪怕刚开始只是他们心中泛起的小小涟漪,也是我们的成功。
(2)“学会平视”是我们教育主体日渐年轻化所赋予该师生观的又一个重要特征,突出强调了大学生和辅导员之间各方面的平等诉求。如今,90后已经是大学生军团的绝对主力,他们崇尚自我,观念西化,奉行“有理走遍天下”,所以“追求平等”这一观念是当代大学生用诸多实例强烈证明的。此时,再倡导传统的“师道尊严”,只会将潜在的“支配——从属”的师生关系矛盾突显并加深,而新型的师生观,倡导的是辅导员由“高高在上的命令者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引导者”,辅导员以一种类似“学长学姐”的身份,对处于迷惘困惑中的“学弟学妹们”敞开心扉、真诚地阐述自己的建议或者意见,消除学生心中的抵触防范情绪,使得师生之间在人格和精神上彼此平等。应该说,新常态下的师生观使得大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对于辅导员自身的价值体现以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3)新常态下的师生观强调的是实现共赢。新常态下的师生观,强调了育人与育己是同步的,树人与树己的并存。辅导员引导学生面向个性与共性协调发展的过程,正是提升自身技能素质的过程。辅导员要树立“我与学生共学习”的观念,善于从学生那里学习一些新思想,了解一些新事物,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思想库,才能与越来越年轻、新潮的学生们形成一种观念的对接,从而更容易走进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工作就不再是以学生的单边成长为目的,而是一种以师生共同成长为主旨的教育工作,学生工作达到了“育学相长、师生共赢”的理想效果,教育工作也就自然成了一种其乐无穷的职业。
二、选择新常态下的师生观的必然性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是像过去那样“出身名门的考试机器”,而是越来越倾向于那种“会求知、会做事、会做人、会相处”的综合型人才。但是,受应试教育方式的影响,许多大学生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恰当的学习方法,只知道按时按点坐在课堂,如小和尚念经般虚度时光;还有部分大学生,只知道重视学习成绩的优异与否,而不去考量在做人与做事等方面积累了多少知识与经验。对此,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就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这项衔接工作,首先帮助大学生们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然后指导他们在大学这个“小社会”中学会做事做人、学会与人相处,最终达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然而,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突出问题,使得师生关系中的一些不和谐因素也就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一是辅导员总是不自然地被部分大学生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上,在遇到困难、问题时,学生们总会想到去找同学、朋友甚至是网友也不愿找辅导员。二是当学生小心翼翼地试着对辅导员敞开心扉的时候,部分辅导员未能做到积极主动、及时有效地与学生沟通,致使学生失望而归,作为辅导员而言,或许也就永远失去了走进学生心里的机会。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违背了师生共同成长、实现共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
检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认识方面的问题。部分大学生先入为主地把辅导员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上,从心理上就排斥辅导员。认为辅导员无论如何关心学生,他们终究是学校的老师,遇到问题或困难告诉辅导员就等于告诉家长,得到的只能是家长的叱责或者是一堆来源于学校的警告、处分,没有把辅导员作为可以倾诉、甚至倾心交流的朋友。而部分辅导员,错误地理解了“教师”的含义,认为自己既是老师就应该树立领导者的威信,与学生刻意保持距离,把学生工作布置和安排就视为与同学生的交流和交往,讲话方式上也是以高人一等的命令式口吻,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甚至是反感。二是客观方面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临近,学生甚至只要手中有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资讯、与更多的人展开交流,使得学生与辅导员进行交流沟通之路更加艰难。再加上,学生白天上课学习,有自己的时间思考处理问题的时候多半在晚上,而此时辅导员已经下班,以短信的方式找辅导员,学生会觉得太过正式和麻烦有心理负担,从而丧失了很多交流的机会,所以辅导员生活和工作不在同一区域的情况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辅导员自身知识储备有限、专业素养不足,使得自身的人格魅力不能吸引自己的学生。此外,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辅导员交流也是一部分原因。三是有的辅导员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以“共情”的方法与学生展开沟通;有的辅导员没有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而采用错误的交流方式,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有的辅导员不注意与学生谈心谈话的技巧,使得谈话内容单一乏味,让学生失去谈话的兴趣。总之,师生关系中的距离与代沟,既严重影响了辅导员教育主导地位作用的发挥,也严重地限制了学生教育主体地位创新性和潜能的挖掘。
因此,一种能够让师生间在思想角度民主平等,在理念角度真诚互信,在情感角度互相理解尊重,在行动角度相互对话合作的新常态下的师生关系亟须建立。
三、构建新常态下的师生观的基本途径
新常态下的师生观拉近了大学生与高职院校辅导员之间的关系,增加了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亲近感,增强了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与认同感,提升了辅导员对培养大学生成长工作的责任感,加深了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生涯的珍惜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要建立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热爱学生,走进学生心灵
辅导员本身就是以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为职业的,那更应该想方设法地敲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此,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1、要热爱学生。辅导员是一个充满爱与责任的岗位,面对那么多鲜活的生命和尚显稚嫩的心灵,如果没有“爱”,“关心”从何谈起,工作如何开展,一切口号式的标语都是毫无意义可言的。爱人者人恒爱之,那些只会抱怨学生冷漠、不知感恩的辅导员们,是不是应该想想自己是否真正把爱注入学生的心中,还是对学生只做了表面功夫。
2、要了解学生的需要与期待。学生对于教师有特定的角色期待,这种期待贯穿于他们的求学生涯,从刚开学的竞选班委,到之后的评优评奖,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认可就是一种期待。因此,倘若辅导员不能了解学生的需要与期待或者不能满足学生的这种角色期待,学生将对辅导员产生失望与不满情绪,进而影响师生关系的发展。
3、要宽容与严格权衡。辅导员对学生发展中的错误与失败的宽容是对学生有效地鞭策与激励,而这种宽容并非无原则的迁就与忍让,也要做到严格要求,力求“严而有格,严而有理,严而有情,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4、要尊重与权威并举。当下的大学生都是独立自主性很强的一代,因而现在的校园也是权威制度逐渐消减的社会,如果辅导员仅仅依靠制度赋予的权威来主导师生关系,那只能导致学生对辅导员的表面顺从而内心抵触。唯有把学生作为一个与自己独立平等的社会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再以辅导员与学生交往中散发出的凝聚力形成个人的权威,才能使师生关系提高到新的层次。
(二)辅导员应讲究工作方法,运用工作艺术
1、要给学生宣泄情绪的出口。学生从一个个视如珍宝的家庭里走进一个需要相互理解谦让的集体中来,难免会遇到很多困惑和些许的愤愤不平。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当遇到这样的学生,应该先做一名倾听者,让他们把心里想说的话,无论对与错,全部一讲而尽,然后再帮他们去理智的分析或者说是指导,这比一开始就呵斥指责的学生的效用大,且更为学生铭记于心,不致再犯相同的错误。
2、要时常向学生学习。在这个全信息的时代,学生在某些方面比辅导员强是很正常的事情,在这一点上辅导员要摆正心态,虚心承认学生有自己的优势与长处,自身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平时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共同探讨问题,既能有益于辅导员自身的成长,又能有益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不断探索的求知欲,还能拉近辅导员与学生的距离,这样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3、要定期开展“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活动。所谓“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辅导员定期地在自己所带的班级中开一次班会,就上一阶段的学生工作中自己的各种处理方式方法,接受学生的指正,与学生进行交流。笔者曾经在班级中试过类似的方法,让全班的学生,与由辅导员和各班委组成的团队面对面交流,听取学生对班级的领导团队的那种对事不对人的任何评论。其间尽管有无理取闹行动指责,但更多的是听到了学生的心声,知道了自身在处理问题上的不足,可以说受益很深。
参考文献:
[1]严立云.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J].科教文汇,2008(3).
[2]杨桂侠.构建和谐高校新型的师生关系[J].文教资料,2006(27).
[3]李院莉,等.构建大学和谐的师生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7).
[4]冯淑慧.高校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8(3).
(作者单位:南京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