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贡布里希的《艺术发展史》

2016-11-26孙一鸣

北极光 2016年8期
关键词:贡布里希艺术史图式

文/孙一鸣

浅谈贡布里希的《艺术发展史》

文/孙一鸣

贡布里希的《艺术发展史》受到广泛的赞誉,几乎可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一部艺术史著作。贡布里希被授予爵士勋位,也主要是凭借这本书产生的深远影响。一部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著作,其中必然包含着深刻的洞见和方法论上的意义。《艺术发展史》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该书写作技巧上的通俗生动以及道理的清晰浅显,它向我们呈现了西方艺术发展历程的动人故事。

贡布里希的艺术史要向我们解释清楚在特定的情境下艺术家的可能选择以及伟大艺术品形成的可能原因和一系列决策过程,当然都是出于一种普遍理性的推理。“艺术被认为是逐增的过程。一个问题解决了,总有新的问题出现。”无论哪种社会,贡布里希所关心的是艺术家所面临的“问题情境”。不是一个统摄一切的“时代精神”,而是许许多多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吸引着艺术家奉献他们的才智与精力,应当受到尊敬的是各个时代的艺术家。

在从“问题情境”的角度来看油画艺术,不难发现那些在历史的沉淀中被保留下来的油画杰作正是由于“解决问题”的迫切需要而使得艺术家的智慧与创造力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贡布里希在谈到18世纪尼德兰艺术家杨凡·艾克时就曾经说过,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图,坚持像镜子一样反应现实的全部细节,凡·艾克就不得不改进绘画技术。他是油画的发明者,他将油代替了蛋清,于是就取得了高度的精确如实的效果,那使得当时人们大为惊讶,并且凡·艾克的艺术在肖像画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是当问题来临时伟大的艺术家总是敢于去面对问题并且去解决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不断创新。又如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巨匠达芬奇曾说过美是比例上的和谐。可见在当时去获得和谐是艺术家所要面临的巨大问题。在这本书中贡布里希就讲到达芬奇创作《最后的晚餐》与波拉尤罗的《圣塞巴斯提安殉难》的不同,达芬奇打破了波拉尤罗作品中存在的生硬感,在作品中取得了自然的平衡与和谐的轻松感,同时又不失素描的正确性和观察的精确性,难怪贡布里希说达芬奇是一位具有魔力的艺术家。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伴随问题的出现艺术家不停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艺术家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对待中西不同艺术,同时两者交织同时又有不失中国民族性的东西。正如贡布里希所说,任何风格都能达到完美的境界。从解“决问题”出发,我们便不会简单地以时代进退为褒贬艺术的依据,而要看到艺术创作背后所面临的问题情景。贡布里希完全肯定“问题情境”会因时代变迁而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但它并不是那种决定一切的“时代精神”我们应该意识到:一旦艺术家或被迫或自愿地忽略了自身的感受而时刻以“表现时代精神”为已任,他的作品便容易丧失活力。如安德鲁·怀斯在当时被看成异类,并没有受到当时美国光怪陆离的当代艺术的影响,而是从自身的“问题情景”出发,从自身的情感出发,从而使自己的艺术作品具有其独到的价值与活力。

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同时,解决问题的角度和做法开始转化,由单一化变为多元化,审视艺术开始创新。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在某种程度上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一种感性与理性相融合的特殊活动。艺术创新,是艺术活动进行“与时俱进”的本质特征和内在品性。艺术家在解决社会和艺术传统自身所提出的问题过程中形成了创新。从艺术家处理“问题情境”的问题出发看东西方艺术,我们可以看出东西方艺术作品创新的角度不同。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曾说:“中国艺术方面”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研寻其意境的特构,以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意境”便是中国人的心灵特构,中国的创新是在怎样去营造艺术意境氛围中不断的创新,而这样的创新则大多是借鉴,学习前人的基础之上的创新。所以说中国艺术以这种研寻其意境风格持续了几千年。从薄松年编著的《中国美术史教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点。然而西方的创新便是不断的探求新的处理方法,不断的在“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西方总是不断的探求新的处理方法和新的观念中永不停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处理“问题情景”上东西方艺术家的不同。

艺术活动的创造性,是艺术家在解决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所涌动的创造激情和高扬的精神创造。贡布里希在系统研究视觉艺术史之后指出“人只有在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才具有创造性”。

因为在贡布里希看来,艺术家之所以为艺术家,不仅在于他们对艺术史种种艺术“历史图式”的知晓和掌握,而且在于他们能为感知着时代脉搏的“心灵图象”创造新的图式。翻阅艺术史,我们可以知道种种艺术的“历史图式”是历史上那些杰出艺术家“心灵图象”的冷却和沉淀,而他们的“心灵图象”又是对其所置身的历史的感应和反映;他们“心灵图象”的冷却和沉淀,是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所涌动和高扬的创造性。

拿油画来说,真正意义上的油画艺术创新,不是油画“图式”的拆卸和组装,当然更不是那些“图式”的粉饰和把玩。而是从油画的本身去解决问题。但事实上,人的创造性,或者说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所具有的创造性,又是在历史给定的条件下产生并实现的。谈艺术的创造活动,我们之所以总要辩证地审视传统与未来“本土与世界”“继承与发展”实践与认识等种种关系,正在于艺术活动的创造性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也就是贡布里希所说的“问题情景”实际上,我所理解单纯所谓的“问题情境”是以油画家自身对油画所面临的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和突破从而得到了创新,油画家在解决问题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我们当下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的社会土壤和时代风尚只是对其产生起到了推进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贡布里希不是思想的创建者,但却是新思想的最好的阐释者和传达者。在《艺术发展史》里,艺术不再显得那么“玄虚高深,难于接近,它变得清楚明白,变成了可亲可近,它变得清楚明白,变成了作者成熟独特的学术观和历史观,远远超越了一般美术读物的意义。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贡布里希艺术史图式
《贡布里希谈话录》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纸的艺术史
毛扎扎艺术史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下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上
摒弃虚伪的“抒情”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发展与创新——贡布里希“图式—修正”的两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