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高专诗词教学
2016-11-26王一如
王一如
浅谈高职高专诗词教学
王一如
【摘 要】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有着重要的传承价值。但诗词鉴赏课程在高职高专的教学安排中地位日渐尴尬,本文探讨诗词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意在充分发挥诗词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高专 诗词鉴赏 教法调整 学习兴趣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更是中华古典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历经岁月淘洗,流传下来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名作。古诗词不仅是语言艺术的精髓,而且深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但一方面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强力渗透、各种文化消费品的流行,学生们对于诗词的兴趣骤减;另一方面由于诗词鉴赏类课程的定位为素质熏陶,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高专院校里地位十分尴尬,处于边缘地位。故而诗词的作用在高职高专的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并为得到充分发挥和应有重视。
当代高职高专学生,生活在西方文化不断强力渗透的信息时代,仍有诵读古代经典、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培养文字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文素养,陶冶情操,从传统文化活力中得到力量。因此,通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指导学生学好古诗词,意义深远。
为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对于诗词鉴赏课程的兴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教师需要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读诗、爱诗,甚至动笔写诗,从而达到素质熏陶的目的:
一、还原诗词历史文化背景
现今大多数高职高专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压抑下已削减了对鉴赏诗词的兴趣,许多教师也因为无法把握诗词鉴赏教学的尺度以及仍采用程式化教学模式使鉴赏类课程更为枯燥乏味,难以引人入胜。
应试教育条件下的诗词鉴赏由于应试要求,一般着重于提炼关键信息,缺少对所鉴赏诗词的宏观历史文化背景和诗人人生具体事迹的表述,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将诗词与诗人人生经历、社会背景相结合,能使诗词作品更加鲜明生动、引人入胜,也能使学生更加轻松地领悟其中的人文精神及传统文化内核。
如在鉴赏陶渊明的诗作之前,可先讲解东晋的历史文化背景、陶渊明生平,从陶渊明的不同作品中获取与其田园生活相映照的资料,通过综合编排,从不同视角展示其一天的田园生活。使学生摆脱已有知识的限制,将学生带回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环境,从陶渊明的角度来鉴赏诗歌。
二、丰富多媒体教学方式
传统的诗词鉴赏课程主要由教师讲授、分析鉴赏、学生朗读背诵、师生探讨等板块构成,讲述偏多、教法陈旧单一、平面化,而鉴赏类课程非专业课学习,其定位应是有趣、引人入胜的。而高职高专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枯燥乏味的课程难以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为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需要丰富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图片、视频展示的方式,调节课堂节奏,增加课堂视觉焦点。
如在鉴赏李白诗作的过程中,可适度引入影视剧中大诗人李白的生平故事,通过鲜活生动、直观具体的影视形式引入李白生平及作品,吸引学生注意力;或在鉴赏《诗经》名篇时,可以播放歌唱、吟咏形式的视频、音频,真正使学生领略诗词歌赋和乐歌唱的艺术魅力。
三、增加实训互动环节
以教师单方面讲授展示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打造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脱节。因此,在高职高专诗词鉴赏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调整教学方式,将学生参与、实际互动的形式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避免课堂气氛沉闷枯燥。
如教师在讲授唐诗诗作时,可以引入对诗词格律的讲解,现场教导学生尝试诗歌创作,并请学生朗诵自己的作品、交流对格律的心得体会;如将传统的诗词朗诵环节调整为“唱诗”,鼓励学生跟着音乐尝试歌唱、吟唱诗作;如可以将故事性较强的诗作还原创作为短剧、小品进行演出评比,从而增加诗词鉴赏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集中程度,寓教于乐,消解学生的抵触情绪,帮助学生培养对诗词鉴赏的兴趣。
四、调整课外作业形式
传统的诗词鉴赏课程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通常限于学生对诗词的鉴赏与理解,形式单一陈旧,容易使学生疲于应付,失去了原本的引导作用。为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教师可选择若干首作品,引导学生仿写诗作;也可引导学生将古诗词翻译称为白话文、甚至在此基础上二次创作成新的小说、戏剧作品,成为对诗词鉴赏教学的维度延伸与拓展,将诗词作品的教与学、读与写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兴趣。
如在鉴赏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自己置身于词作所描写的情境之中,还原当时的历史故事、或根据此作再创作一个新的故事、戏剧,再请学生分享心得体会。
诗词鉴赏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为达到课程目标,需要不断地根据学情调整教学方法,以期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董春林.后设认知与网络续航——大学古诗词鉴赏课教学策略再探讨[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1).
[2]项璇.浅谈高职高专诗歌教学[J].科教文汇,2008(05).
作者单位:(民办南华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