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古诗词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古诗词背诵技巧
2016-11-26董俊霞
董俊霞
为古诗词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古诗词背诵技巧
董俊霞
作为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古诗词凝聚了我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她具有优美的语言、和谐的旋律、动人的形式、丰富的意象、美妙的意境,本文主要就古诗词诵读技巧进行了研究。
文学 古诗词 背诵 技巧
诵读被现代学生理解为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从而被拒之门外,造成了重诗歌鉴赏重分析而轻诵读的本末倒置的畸形局面,这种局面使我们的诗歌学习每况愈下。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轻诵读重分析的古诗词学习局面呢?
首先我们必须重新确认一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各自的地位和担当的角色: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真正主人。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霸占”着传统的“主人”地位,认为学生自主诵读品味诗词是“费时低效”,就总是一股脑的自以为是地把诗词“碎尸万段”后生硬地塞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索然无味,哪还有自主品读的激情四溢、感同身受?所以我们必须把教学的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获得学习的自主权。
其次,鉴赏任何文本的前提必须是反复读,诗词鉴赏尤其如此。古人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诵读呢?
一、激发其欲望,增强其自信
热切的欲望、强烈的动机是记忆的最佳催化剂。良好愉快的心情会提高记忆的效果。自信更是诵读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古诗词的作者轶事,时代背景,所用的典故传说以及诗词的后世影响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能唤起学生背诵的欲望和热情。如在学习柳永的词时,点出柳永曾被皇帝戏称“奉旨填词”,民间流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创作型流行音乐人之类,一定会让学生兴趣十足。
二、引发联想、创设情境
古典诗歌的意境或令人意醉神迷,或令人慷慨激昂,但意境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意境的获得必须依赖想象和联想,只有这样才能带领我们突破物象的限制,逐步达到令人陶醉的奇妙意境。所以学习古诗词,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在诵读中感受形象,重现形象,甚至读出富有个性特色的审美形象,从而使自己的诵读充满着美感。
例如我们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就让学生想象一个特定的情境:在一个凄冷的深秋,狂风怒号,把杜甫破屋上的茅草一片一片地揭下来,又无情地抛向树梢和池塘。无知群童公然为盗,抱茅草入竹林去。并且乌云密集,天色昏黑,狂风大作,雨脚如麻,淋湿了冷似铁的多年布衾,小儿被冻得瑟瑟发抖,踹裂了本来破旧不堪的被褥……在这令人心碎落泪的场景中,学生很快理解了诗意,进入了意境,背诵自然简单易行。
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就让学生想象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景:滚滚长江东逝水,江边怪石直插苍穹,惊涛骇浪拍击着岸边,如同卷起千堆雪花。如此情境,使人联想起当年壮阔而惨烈的赤壁之战,而在冲天火光与刀光剑影之中,一个人向我们走来:他“羽扇纶巾”,“雄姿英发”,年轻有为;他指挥若定,谈笑风生,顷刻间使百万樯橹灰飞烟灭。如此,苏轼对周瑜的赞叹与思慕之情便跃然纸上了。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诗意,进入了诗境,背诵很容易达到事半功倍。
三、动静结合,音画渲染
作为古典诗歌,形象性是其重要特点。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利用诗歌的这个特点来提升学生的背诵速度呢?这就需要借助一些媒介,比如运用多媒体的优势,给诗歌配上恰到好处的图画、音乐、电影片段等,使学生在音画渲染中迅速进入诗歌的意境,对学生的诵读大有好处。如学习白居易的《兵车行》时,配二胡音乐《二泉映月》,那凄苦的二胡声一下子把学生带回到那个兵荒马乱的唐朝末年:辚辚车轮声碾碎了人们的平静生活,萧萧马鸣声打破了寂静的村落,人们牵衣顿足,哭声震天,但拦不住被征亲人远去的脚步,因为差役如狼似虎……再如学习《雨霖铃》时,可播放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在邓丽君凄美深情的歌声里,学生体会到柳永那跨越时空的无限眷恋。
四、遵循规律,注重技巧
诵读有其内在的规律,要循序渐进,逐层深入:(1)利用语感诵读。语感就是言语交流中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它是利用已经形成的语言能力对诗歌进行自主感知,它似乎是不假思索的,但它绝不是死记硬背,更不是停留在句中停顿、语调、语气上,而是倾注了诵读主体的情感体验、社会阅历的,因而运用语感法进行诵读不但是自由的,而且是愉悦的,行之有效的。(2)利用关键句诵读。就是在通读的基础上,先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记准某些关键词句,譬如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表明作者观点的抒情性议论性语句等,并利用它们作为全诗的框架将全词勾连起来,这样做会使背诵变得更为快速有效。(3)利用行文思路诵读。即用心之揣摩作者写作意图,尤其是要理清作者内在的行文思路并掌握写作方法上的一些特点,这就纯属理解层级的记忆了,并且已经向鉴赏层级进发了。
诵读要讲究技巧。我们可以利用诗词在结构方面的一些特点,如整句多、骈句多、韵文多的特点;可以利用修辞方面的特点,如多用对偶、对仗、排比等等帮助学生诵读,这样做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诗词的诵读方法繁复多样,但最重要的还是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全力突现学生的审美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诵读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学生自觉进入古诗词的美妙意境,进而跨越千载时空,与古人进行思想情感的沟通,并取得审美的愉悦与文学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