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力学》教学现状的探讨和改进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工程力学力学教学效果

史 静

《工程力学》教学现状的探讨和改进

史 静

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概念公式繁多,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都有一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不断钻研和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工程力学 教学方式 教学质量

《工程力学》作为高等院校土建、机械等很多重要专业的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工程力学主要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内容多,概念抽象,理论复杂,逻辑性强。学好这门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对后续专业课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目前很多高校的工程力学教学现状是课时少,内容多,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教学效果不是太好。造成这种现状一是因为学生对工程力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该课程开设时间一般在第二学年,学生还没怎么接触专业课,认为工程力学和自己所学专业关系不大。再加上课程本身理论性强,公式繁多,甚至有些内容抽象难以理解,而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坐等老师把应知应会的内容全盘倒给他们,因而难免学习起来效率不高。另外,现今工程力学的教学学时减少较多,但是教学内容基本不变,加之概念、公式较多,教师为完成教学大纲内容,常降低课程教学效果,师生互动较少,而且课后需要大量的练习来进行知识点巩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因此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课效果较差。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做了些相应的探索。

一、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近年由于高等院校教学计划的调整,工程力学的教学学时急剧减少,但是基本教学内容仍然很多,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主要涉及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等大量内容。为保证在有限课时里完成相应的教学大纲内容,可将整个课程优化整合为构件的静力分析、构件的内力分析、构件的运动动力分析等三大模块。教学内容的优化不是简单的删删减减,而是本着“重基础”的原则,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重难点作进一步细化。以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和解题能力为核心,加强工程概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以突出知识应用的课程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丰富教学方式和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以老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 的有机结合。主体概念学习时 “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问题导入,通过一些生活小常识或工程实例引出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引领学生主动探求,加强预习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再 “以教师为中心”,提纲挈领的讲解典型案例和要点要求,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增强课堂互动,形成“教师引领下的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

具体的课堂教学可通过对工程案例分析来直接刺激学生,并设置多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提高教学参与度。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图片、动画、文字等融为一体,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辅以传统板书授课,帮助学生从信息量较大的课件中抓住重点,这样既能清晰表达,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强调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纠正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改变传统的灌输和验证式实验教学方式。实验过程中,强调一些必要的原始数据记录,鼓励学生解释和分析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环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结论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既配合了理论教学,又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学校可开放基础实验室,鼓励学生在实验老师协助下,撰写实验方案、步骤,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操纵能力。

三、改革和完善考核体系

现今工程力学课程考核是以结课考试的卷面成绩加平时成绩作为最终成绩的,但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提高教学效果来讲,这种考核方式是不太全面的。工程力学课程本身内容繁多,结课时很多学生对较早时间学习的内容都有所遗忘,建议可在每个模块学习完后都增设一次考核,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督促,循序渐进地掌握课程要求的重难点。另外可考虑将实验成绩纳入到最终成绩的考核,这样既促进学生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可对在力学建模和竞赛上有所成绩的学生酌情加分,促使学生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总之,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且是基础课程中授课较为困难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很多的力学概念和公式,还要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钻研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范钦珊.工程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刘鸿文.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黄志来.提高一般院校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思索[J].大学教育,2013(16).

[4]朱致英,段军飞.力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J].探索与实践,2011(15).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振兴计划重大教研项目《基础力学教改中的“以赛促进”》,项目编号: zy321;本文系安徽省级质量工程-特色专业-《工程力学》,项目编号: 2015tszy010。

史静(1980-),女,讲师,安徽淮南人,安徽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研究方向:力学教学与科研。

猜你喜欢

工程力学力学教学效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工程力学》微课教学模式探索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工程力学》课程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力学 等
环环相扣 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