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教育主题剖析
——品读《诺桑觉寺》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哥特奥斯汀凯瑟琳

李 歌

女性教育主题剖析
——品读《诺桑觉寺》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

李 歌

《诺桑觉寺》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19世纪最有影响的经典小说之一,主人公凯瑟琳在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成长经历过程后,最终在自我认知中不断地清醒,体现出了一名成熟女性的力量。使读者对本篇小说蕴含的女性教育主题思路有新的开拓:在生活中阅读小说,在小说中阅读品味生活,成就女性精彩人生。

《诺桑觉寺》 女性教育 哥特小说

维多利亚时代的哥特小说属于纯情剧,是一场充满神秘的浪漫爱情之旅。《诺桑觉寺》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前期作品,是19世纪最有影响的经典小说之一,它具备了严谨精细的内外结构,形成了奥斯汀小说的结构模式。她所创作的小说都是英格兰乡村中产阶级的爱情故事。杨绛先生评价奥斯汀的小说重点是爱情之后的婚姻以及女性生存竞争。

一、《诺桑觉寺》:奥斯丁的第一部成熟小说

简·奥斯汀出生在英国汉普郡斯蒂文森村,她的生活环境朴实自然。其作品《诺桑觉寺》再现了英国十八九世纪女性地位卑微、依附于男人的社会现况。围绕女性的独立自由进行抗的呐喊。《诺桑觉寺》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所经历的情感道路是跌宕起伏的。从乡村单纯善良的女孩到富人疗养地巴斯,她的交际范围和所经历的人与事都迥然不同,面对虚伪不诚实的索珀兄妹,她选择了信任并视为朋友,但是卑鄙的索珀一直认为凯瑟琳极大可能成为艾伦夫妇的财产继承人,为了这个目的便疯狂的追求凯瑟琳,但凯瑟琳心中一直钟情于亨利,这位年轻俊朗的牧师。所以她拒绝了索珀虚伪的爱情,索珀对这样的结果暴跳如雷。他便狠狠的诋毁凯瑟琳,说她是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这些恶言恶语被亨利的父亲蒂尔尼将军知晓,他便阻止自己的儿子和灰姑娘凯瑟琳的交往,结束他们的爱情。但是亨利和凯瑟琳并没有退缩畏惧,面对老人的极力反对,他们选择了坚强,相信对方,结果他们如愿的走到了一起。

二、通过人物凯瑟琳剖析女性教育主题

凯瑟琳作为《诺桑觉寺》的女主人公,鲜明个性的动态发展,人物塑造饱满有血有肉,正是奥斯汀“图形人物”的典型风格。女主人凯瑟琳在家是一个单薄、肤浅的乡村少女,她性格恬静,稚气未脱。在巴斯,她随艾伦太太初见世面,满脑子书本知识,单纯充满幻想,她无疑是奥斯汀笔下最单纯的一个女孩,绝无索普兄妹的骄矜虚伪,一再受索普兄妹的哄骗。在经历了诺桑觉寺之游后,凯瑟琳幻想的性格发展到了顶点,其片面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哥特小说充满幻想片面的性格特质达到了顶点,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波折让凯瑟琳的梦幻被现实粉碎,她本人完全脱胎换骨,理性成熟了,会识别美丑善恶了,懂得珍惜和坚持了,终于赢得了幸福,凯瑟琳最后完全是一个艺术典型。

(一)女性性格中的理性元素的重要性

哥特小说充满情感与想象,当读者渐入小说境地时自己的思想特别容易被驱使,在《诺桑觉寺》篇章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当凯瑟琳去诺桑觉寺的时候,亨利·蒂尔尼一路上对她套用哥特小说手法讲解诺桑觉寺,女主人公又对蒂尔尼夫人的死因产生了怀疑。接二连三的荒唐事件的发生证明了她不切实际的推测,她过于幻想分不清虚构与现实,这对于凯瑟琳理性认知的进程起了阻碍作用。乡村牧师之女凯瑟琳受闭塞的家庭环境所限,终日读小说,这为平淡生活增加了乐趣。她认为诺桑觉寺像哥特小说中描写的那样,藏有不为人知的秘密,目睹了奢华的诺桑觉寺后,凯瑟琳意外地发现了大木箱子,她试图从大木箱子中开启诺桑觉寺的秘密,她又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老式黑橱柜中的手稿,出人意料的是手稿竟然是账单。

奥斯汀篇章中的女性教育主题中想要表达就是理智。《诺桑觉寺》核心人物凯瑟琳折射出这样的人生道理:要在理性和感性中做好平衡,最终靠理智的做出每一个判断;在阅读中需要运用理智分析感悟,想象只能适度需要保持理性的思维结构去判断,学会处理理性与感性间的平衡。

(二)重视人生中导师的作用

主人公凯瑟琳的一生不断地的面对蜕变,感性认识不断地往理性认识演变,这与她一生一路经历的导师有很大的直接影响。作为女性,在我们的人生中总有这么几个人,当我们迷茫在成长的道路中时会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和希望 。主人公凯瑟琳也不例外,她从虚构世界回到现实世界,开始现实人生的反思,这个过程是此消彼长的。一生当中她经历了不同的导师,对她思维的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历经了种种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之后,人格也就愈加完善。人们看完《诺桑觉寺》后,会发现凯瑟琳有着四个“导师”:巴思的社会生活、伊莎贝拉、亨利和哥特小说。

凯瑟琳接受社会教育、开始“社会化”过程是她来到巴思为标志开始的。巴思是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一个代表,在这里,凯瑟琳开始打扮、逛商店,正式踏入社交界。舞会、晚会、游玩是小说中主要的社交活动。环境对一个人的改造和影响是巨大的,凯瑟琳也不例外,因为环境,她完成了乡村女孩到淑女名流的巨大转型。凯瑟琳在巴思结识了扮演了一个哥特式的角色伊莎贝拉,作为一个虚假的朋友,但她的话题不外乎衣服、舞会、嬉戏及炫耀。比如他们在讨论书籍问题上,伊莎贝拉更感兴趣讨论的是衣服或男人。但对凯瑟琳来说书的内容本身才值得谈论,这也激发了凯瑟琳对婚姻态度的思考。

哥特小说是凯瑟琳的另一位导师。凯瑟琳从阅读中获得了精神寄托,使她远离了世俗的人间琐事,提高了素养。凯瑟琳最重要的一个导师是人生归宿亨利。在凯瑟琳和亨利的微妙爱情中,亨利完全是教导者的角色,他指导凯瑟琳如何欣赏绘画,从欣赏的东西里看到了美,了解了怎样理解小说与现实,击破了她的梦幻,最终,凯瑟琳完全清醒了,理性了。

(三)朋友圈对女性人生的影响

凯瑟琳在有钱朋友的引领下,进入了上流社会的社交圈,她终于见识到现实中的万紫千红,各种虚伪狡猾者也接踵而来,如索普兄妹和蒂尔尼将军。 由于凯瑟琳涉世不深,忽略了对现实中人性的体察。起初她相信伊莎贝拉的谬言,不能识破她的虚伪与自负,反而把她堪称真心朋友,最后她认识到原来她是个虚伪的女人,友谊走向悲剧。心灵受伤的凯瑟琳被驱逐出了诺桑觉寺,回到家中艾伦夫妇的安慰没有一点作用。随着人生经验的不断经历,她变得更加勇敢和理智。一个人的环境如何影响其品德个性。

由凯瑟琳的一系列成长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决定了你的人生走向和价值观念,影响了你自己的判断能力。一个好的朋友可以让你的人生有着很大的改变,与聪明和智慧的人来往,给我们启发和勉励,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并从中受到人生启迪,随之我们的理性思维走向也会越来越成熟,对事物的判断也会越来越准确,所以我们要学会净化朋友圈。

三、结语

《诺桑觉寺》是简·奥斯汀反映19世纪英国社会现实极富特色的一部作品,情结寓意悬念具有多重性。爱情和女性教育是小说的主题,主人翁凯瑟琳经历了一系列痛苦的过程,最终在认识自我中成为一名完整女性典型,对现实生活有了清晰地认知,自我道德不断完善,这对女性朋友来说是一部很好的教育蓝本。

[1]简·奥斯丁,孙致礼译.诺桑觉寺[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

[2]何朝阳.简·奥斯丁的女性视点[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0(5).

[3]朱琳.奥斯汀小说的探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9(5).

[4]王斌.奥斯汀小说的浪漫主义的初探[J].外国文学的研究,2012(3).

[5] Josephine Donovan (Mae).The feminist intellectual tradition [M].Zhao Spring,eds.Jiangsu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13.

(作者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李歌(1981-),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英语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哥特奥斯汀凯瑟琳
哥特兰:不依赖空气
锋利少女
软哥特主义
简·奥斯汀:查顿小屋的慰藉
《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探析
父亲的爱与惩罚
走偏锋 暗黑哥特妆容AB面
在理性和情感之间探析简·奥斯汀的反讽艺术
奥斯汀小说中的多角恋与反讽
伦敦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