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调查分析
——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

2016-11-26姚郭

长江丛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入学新生大学

商 姚郭 培

“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调查分析
——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

商 姚1郭 培2

针对“95”后大学新生的鲜明年代群体特征,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总体效果、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说明“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能完全适应“95后”大学新生需求等问题,并从多方面和多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95后”大学生 入学教育 调查分析

当前,各类高校都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迈进大学的第一堂课,它能够帮助新生及时、科学的学习和生活指导,使他们尽快地熟悉、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系统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就业趋势,重视和逐渐认识自我及其自身成才的途径,为日后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这堂课上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

每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显现出鲜明的时代印记,具有独特的年代群体特征。随着信息技术和工业化的发展,这种年代群体特征每隔数年就可能发生显著的变化。如“95后”大学生的年代群体特征就具有鲜明的矛盾性:热情开放又沉默孤独;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但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乐于助人但又常常缺乏责任心;勇于奋斗但心理承压能力又较弱;理性爱国但理想信念又不稳定等特点[1-2]。“95后”生的这种矛盾性群体特征导致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更加多元化。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各种年代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查找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为探索加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提供依据。有鉴于此,笔者针对西南交通大学多个学院的“95后”大学新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以期掌握“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找寻实效性不理想的原因,提出“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相关对策和改进措施,为学校更好地开展“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提供指南。

一、调查问卷设计

“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调查研究采用无记名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大二学生中进行,并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开展,总计设计了11个问题,包括新生入学教育的总体评价,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教学形式等多个方面。调查对象为全校17个二级学院中的6个代表性学院,包括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艺术传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学学院,涵盖了工学、理学、艺术、管理等学科门类。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调查问卷923份,回收率为92.3%。剔除无效问卷86份后,有效问卷为837份,有效率为83.7%,其中男生470名,女生367名。抽样调查学院及学生人数分布情况见表1。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在对“你认为新生入学教育对你今后的大学生活有无指导意义”的回答中,认为“有”的占55.7%,认为“不多”的占34.8%,认为“没有”的占9.5%;在对“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你的态度是什么”的回答中,“主动接受”的占41.8%,“随随便便”的占50.8%,“消极被动”的占7.4%;在对“你对所参加的新生入学教育的整体评价是什么”的回答中,“很满意”的占21.5%,“满意”的占28.3%,“一般”的占47.2%,认为“差”的占3.0%;在对“如果你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可以选择,你会干什么”的回答中,“寝室休息”的占21.0%,“外出活动”的占34.4%,“主动参加入学教育”的占44.6%。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见,对于新生入学教育,有超过90%的同学持肯定态度,认为可以从中受益,能为自己日后的大学生活提供帮助。虽然新生入学教育在其存在性上得到了大多数新生的认可,但超过一半的同学仍是马马虎虎的态度应付了事。这部分同学的不认真和部分同学的抵触情绪极大地降低了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另外,在面对“如果你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可以选择,你会干什么”这一问题时,虽然有44.6%的同学选择了“新生入学教育”,但超过一半的同学选择了其他选项,可见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并未被全体同学意识到。综上可见,”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情况整体不容乐观。

“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是否与入学教育的内容选择不当有关呢?针对这个问题,调查问卷设计了多个问题。

对于“对于你的大学,你最希望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可多选答案的问题的回答中,大学课程安排、毕业去向、行业工作待遇和前景等与自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相关内容较为关注,分别占到61.1%、49.7%、44.6%,但对校情校史、学校规章制度、大学生活规划等关注程度不高。但这些又与其自身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如何将校情校史、学校规章制度、大学生活规划等生动的再现,吸引新生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必要。

在对“你认为哪些专题教育对你帮助较大”的回答中,有44.8%的同学认为“我的大学”目标规划,32.1%的同学认为 “优秀学长面对面”和26.9%的同学认为“专业教育”等专题教育内容对自己的帮助最大,只有少数同学选择“爱党爱国知识教育”,“团学组织及团学活动教育”和“校史校情教育”专题。究其原因,新生对“爱党爱国知识教育”和“团学组织及团学活动教育”专题在高中阶段已经有了广泛了解,而“校史校情教育”在高考填报志愿阶段已经做了大量阅读,因此,新生对这部分内容相对不感兴趣,然而,这部分内容不可或缺,新生的认识深度、广度和内心的接受度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因此,改进该部分专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加其教育内容的鲜活性非常紧迫。优秀学长面对面活动契合了新生渴望成功、渴望优秀的奋进心理,加之优秀学长的榜样效应、示范效应以及采取的互动形式,因此该专题对新生有强烈的冲击感,故而得到新生的高度认可。

在对“你认为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是否了解了你希望了解的内容”的回答中,69.6%的同学认为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对自己关心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没有了解的占23.6%,完全没有了解占6.8%。而69.6%认为自己对所希望了解的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同学中,只有13.3%的同学认为自己已经充分了解了相关内容,这组数据反映出了我们新生入学教育的规划设计尚有很多不当的地方。如何将新生入学教育规划设计的更加合理化、系统化、规范化是我们入学教育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对于“新生入学教育效果欠佳的原因,你认为主要是什么”的可多选答案问题,55.4%的同学认为是入学教育内容枯燥无味、21.5%的同学认为是入学教育内容信息不足、39.1%的同学认为是入学教育的互动性不强,27.2%的同学认为是入学教育对自己没有太大用处。这表明,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对“95后”大学新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影响最大。

从对“新生入学教育中,哪种方式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参观讲解和交流座谈被大多数同学看好,分别占到39.9%和26.9%,而学习讲座相较其他方式而言最不受学生欢迎,仅占13.9%,所以我们应当积极改进学习讲座教育的方式。调查还表明,灵活的教学形式是增加新生积极性和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在回答“如果可以选择,你更希望谁来给你上课”的回答中,有39.8%的学生希望是“学长学姐”,因为可以更加贴近新生所处状态,更加贴近新生心理。16.0%的学生希望是辅导员,44.2%的学生希望是学校专业教师,这样可以更加客观的了解到学校相关情况。从上可见,今后我们可以增加高年级学长学姐参与新生入学教育的比例,而不是仅限于校内教师。

在对“你觉得一学期过去,大学的主要压力来自哪方面”的回答中,69.3%的同学普遍认为大学的压力主要是学习之外,36.1%的同学认为来自于人际交往。这提示我们,在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应该大力加强“95后”大学新生人际关系处理等相关教育专题。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95后”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问卷调查果,结合“95后”大学生的特点,对“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提出了以下对策和建议:

(1)“95后”大学生有着鲜明的时代群体特点,新生入学教育应该贴合“95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

(2)新生入学教育应引导大学新生适应新环境,培养其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奋斗的观念。

(3)尽量避免单方面的灌输式“教育”,转向双向互动式教育。通过志愿者活动、午餐会等各种聚会、现场咨询服务和等互动形式来帮助新生尽快熟悉环境。

(4)专业前景和个人发展是“95后”大学新生普遍关注的内容,新生入学教育中应该强化相应内容。特别是结合学生个人家庭背景以及个人发展目标进行针对性教育尤为必要。

(5)新生入学教育中应强化人际关系处理艺术等教育内容,以及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6)增加大学生活安全系列教育内容,如医疗、保险、消防、地震逃跑演习等和财产、人身安全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建立学生个人成长的安全责任。

(7)目标规划、校史校情、专业教育三个专题应邀请学校学院相关领导或老师担任,从宏观的角度给予学生指导;资助专题、评奖评优等日常管理、事务性工作整合为“奖勤助贷补”专题,由相关辅导员担任讲解。

(8)将入学教育系统化、课程化,并在第一学期分阶段实施,可将各种入学教育知识汇编成《学生入学教育课程》教材,在大一迎新时发放,通过对各专题或章节实施必修、限选、选修等设置,让新生自由灵活地选择接受教育,修满规定学分者,入学教育可判合格,同时,这种教育管理方式有利于入学教育常态化,而不仅仅是新生入学前几周。

[1]林良盛.“90后”大学生特点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77~79.

[2]陈耿庆. 浅析”90后”大学生特点,构建和谐大学课堂[J].高教高职研究,2008(12):169~170.

(作者单位:1.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电子科技大学)

商姚(1975-),女,汉族,四川泸州人,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讲师;郭培(1988-),女,汉族,河北邯郸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现任电子科技大学辅导员,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猜你喜欢

入学新生大学
古人的入学仪式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入学通知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枯蓬新生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