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2P环境下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探析

2016-11-26杨小敏

决策与信息 2016年26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信息

杨小敏

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453450

P2P环境下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探析

杨小敏

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453450

随着P2P技术的发展,为网民带来信息知识等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的事件,为更好的保护知识开发者的利益并推动国家科技事业的进步,从国家知识产权法的完善、政府对知识产权法的宣传,民间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集中管理和研发更先进的数字加密技术等四个方面来阐述了保护知识产权的策略。

一、引言

随着以对等网(P2P)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快速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知识侵权者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手段隐秘的进行知识窃取活动,使知识生产者和数据库生产者的利益受到威胁和侵害。如数字化作品及多媒体作品的著作版权问题,作品在网络传播中的复制和发行问题,数据库保护问题,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法与执法问题等。对于新的信息技术带来的网络知识保护问题,应及早提出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对网民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教育,开发更先进的技术对网络知识内容进行防护。

二、对等网与知识产权

(一)对等网

对等网(P2P)是一种局域网中文件共享的技术,此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但限于PC机的性能,并基于安全性和易管理性考虑,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直至90年代后期,PC机性能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可以将服务器软件放在单独的PC上,并且在PC机之间初始化双全工的信息流,这是的P2P技术才再一次得到发展。

P2P技术主要指由硬件形成网络连接后的信息控制技术,主要代表形式是在应用层上基于P2P的网络协议客户端软件。比较权威的说法为:P2P系统是一个直接相连的节点们所构成的分布式系统,这些节点能够为了共享内容、CPU时间,存储或者带宽等资源而自我形成一定的网络拓扑结构,能够在适应节点数目的变化和失效的同时维持可以接受的链接能力和性能,并且不需要一个全局服务器或者权威的中介支持。P2P技术引导网络应用的核心从中央服务区向网络边缘的终端设备扩散,其主要应用体现在以下对等计算、协同工作、搜索引擎和文件共享等方面。

在传统的WEB方式中,要实现文件交换需要WEB服务器的大力参与,通过将文件上传到某个特定的网站,用户再到网站搜索需要的文件,然后下载。这就要求WEB服务器能够对大量用户的访问提供有效的服务,因而常常成为WEB方式应用的瓶颈之一。P2P技术可以使用户利用基与P2P网络协议的客户端软件脱离服务器,直接从含有所需文件的对等节点机下载该文件。

(二)知识产权保护

1、知识产权及其特点

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对特定有用信息的法定经济权和精神权。一般认为,广义的知识产权保护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邻接权等。侠义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是一个开放额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有一些新的范畴纳入到知识产权体系中。

本文用Radfrac模块在表1的模拟条件下,考察了乙二醇、N,N-二甲基甲酰胺(DMF)、糠醛和环丁砜4种萃取剂对异丙醇-环己烷体系的分离效果,模拟结果见表2。

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产权是一种意识、一种文化、一种工具、一种能力、一种财富、一种资源。通俗的讲,知识产权既像矛又像盾,进可攻,退可守。知识产权又像长城,敌人进犯时就是一道防御屏障,但不仅建造时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平常维护也需要费用。

知识产权也是财产,可以获得巨额的财富,如跨国公司获得知识产权交易收入的98%。但是知识产权又有其区分与有形财产的特点。1,难开发,易复制。比如软件作品的研发需要很长时间,而一旦研发成功则极易复制。2,客体与占有权分离。知识产权的实现不需要通过转移占有来体现。如画家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其可以通过许可其它出版物使用复制这个作品来获得相应的收益,而不必转移其对原画的占有。3,由于知识产权区分与有形资产的特殊性,诸如部分适用于有形资产的取得实效,赔偿制度中的返还原物等制度很难适用于知识产权保护。

2、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创新的积淀,知识产权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和企业的创新情况。在当今的世界上,国家知识产权的多少与国家经济的强弱息息相关。据统计,90%以上的基础专利,95%以上的世界品牌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世界上版权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几乎都是发达国家。在全球专利许可费用的跨国流动中,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拿走了98%。一些跨国公司利用知识产权优势谋求市场竞争优势和利润的特征日益突出。知识产权的创造、占有、许可、转让为这些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并成为西方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利润快速增长的主要来源。

在当前对外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越来越多的经济利益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显得各位的重要。

首先,知识产权保护是保障智力成果完成人权益的必然要求。有了良好的权益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调动人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及文学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他们的创造结晶和创新思维得到应有的保护。

其次,知识产权保护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现代科学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得到完美体现,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国家快速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国家自我保护的知识盔甲。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知识产品的获得更加容易,也使得知识的窃取更加隐蔽。高昂的知识产品开发成本和低廉的网络窃取成本形成鲜明对比,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获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短暂的经济利益而违反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严重影响力国家的发展甚至影响国际关系。

三、对等网下载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冲突

P2P技术的发展给网络传播带来很大便捷,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多和非法资源的下载,对等网下载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冲突不断增多,矛盾越来越激化,出现的问题亟待解决。

司法界、IT界等关心互联网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面对网络这一新生事物及发生在网络上各种新问题,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网络上的“复制”,能否被法律认定为是“侵权”?网络作品能否成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网络只是作品传播的一个新型的技术手段,并不能因此否认作品的版权行,就好像将纸介的作品转换在磁盘中一样。对于诸类争论,众多媒体和学术界也众说纷纭,各家其说不一,然而各说并存,并没有得出一个权威的一致的结论。

四、对等网下载与知识产权保护的解决方案

如何在网络发展的同时,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害,是各界人士的共同关注。网络信息传播快而且覆盖面大,如果对于网络信息传播的保护措施过于严格,将会影响到信息的传播和公共获得知识信息。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是要鼓励传播繁荣创作,保护和促进IT业与知识产权的共同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既要充分保护网络上的知识产权又不能影响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即不能放任侵权行为,又不能阻碍网络信息的交流和公众对信息的接受。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从加强知识产权法的宣传,完善数字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建立知识产权集体管理机构,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等四个方面来保护。

(一)加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

网络用户数量的增加,非法上传、非法下载等侵犯知识产权的时间层出不穷,导致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针对这种状况,需要加大社会舆论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非法下载侵犯知识产权事件及危害的宣传力度,使网民自觉遵守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不抄袭或复制网站网页内容、不偷取其它网站的数据;不偷梁换柱利用注册商标用于商品、商品的包装、广告宣传或者展览自身产品;未经许可,不在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专利号的;未经许可,不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未经许可,不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的。

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能够唤醒无知网民,使其在道德上谴责,在思想上抵制、在行为上远离非法下载,达到尊重知识创造者劳动成果、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

(二)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数字产品包含的设计知识产权的内容日益丰富,发布和管理日益复杂,个人往往难以获得各种数字内容的授权,更不用说管理数字作品的知识产权了。实际生活,大部分作者少有精力和能力去注意全国甚至世界上谁在使用以及如何使用自己的作品,这就使得知识产权立法的精神难以实现,另外像知识数据库建设和传播者这样大量使用知识产权人作品的单位,无论从效益或效率考虑,同样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一一需找数十万甚至更多的作者进行授权谈判,获得授权。法律的相对滞后使得由政府组织管理知识产权显得力不从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建立民间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规范并集体管理知识产权,可以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政府部门也应逐步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对知识产权集体管理机构的指导,规范集体管理行为。

(三)完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

我国立足本国国情并努力与国际接轨,寻求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为越来越繁荣的网络知识产权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于2001年修改了《著作权法》。2005年,首次发布的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中,提出建设“创新国家”,以及将打击侵权盗版的剑锋直戳网络领域。国务院在2006年出台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并且承诺在条件成熟时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措施,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这些信息都表明了我国想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决心。

(四)利用技术措施保护知识产权

技术手段是在国际上使用最多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手段。例如我国大都采用的附带加密狗、加密卡或加密盘、对软件拷贝或使用进行限制等技术措施等,但同时也给开发工作增加了负担,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

常用的技术手段有1.访问控制技术:通过IP地址设置,限定某IP网段用户访问,根据数字图书馆保护实效,定期控制和更新信息资源的“加密狗”。最常用的访问控制技术“设置口令”和“身份验证”,踏实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2.密钥加密技术:发送者利用加密密钥将信息进行加密,然后将加密后的密文发给接受者,接受者收到密文后,再用解密密钥将密文恢复成原来的信息。3.数字水印技术:对于图像视频、声音等多媒体数字信息的加密,就需要用数字水印技术。该技术用信号处理方法在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中嵌入隐藏的标记,这种标记通常是不可见的,只有通过专用的检测器或阅读器才能提取和使用。数字水印技术几乎不可译性,从而很好的保护了作者的精神权利和经济利益。4.防火墙技术:该技术可以在被保护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设立一道屏障,在此检查进出被保护网络的信息是否被准许通过,或用户的服务请求是否被允许,从而组织非授权用户的进入和对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5.VPN技术:VPN即虚拟专用网,是通过一个公共网络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通道,VPN架构中使用了上述多种安全机制,从而多层次保护知识信息。

五、结语

P2P技术给互联网用户带来了知识信息传播和获取的便捷性,但侵犯知识产权的事件严重损害了知识创造者的积极性和利益,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想要保护知识产权就要从知识产权保护法的修订、完善、宣传和执行,网民自身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了解和尊重,网络知识产权的管理和数字加密技术的研发等四个方面做起。网民自身对知识产权法的了解和尊重使得网络犯罪动机下降,知识产权的集中管理便于知识保护中的实行和贯彻,数字加密技术是知识产权保护直接有效的方式手段,而知识产权法的完善是一切知识产权保护的依据。唯有多种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多层次结合才能建立良好的环境,有效的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又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效益,使我国的经济、社会、科技得到更大发展。

[1]刑小良,张新建.P2P技术给宽带接入网的挑战与发展机会.电信技术,2006,08:

[2]知识产权_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5366160-5601865.html.2016-6-21.

[3]白旺彩.论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法制博览.2016.06

[4]吴凯,蔡虹,蒋仁爱.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科学学研究,2010,12.

[5]李子健.浅谈行业协会在知识转化和保护中的作用.世界有色金属,2016,16.

杨小敏,女,(1984-)情报学硕士,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信息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探讨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订阅信息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展会信息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