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人民为本 筑牢发展根基

2016-11-26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隋骋

办公室业务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中心群众发展

文/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 隋骋

坚持人民为本筑牢发展根基

文/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 隋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号召全党同志:“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彰显了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在全党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遵循,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人民;发展思想

“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号召全党同志始终恪守人民立场、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社会发展实践中进一步得到贯彻,使我国经济增长更具共享性、包容性,特别是在民生领域取得一系列新成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将有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树立新的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以什么为中心这个根本性问题。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党章》总纲中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一切言行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指导原则。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干革命、抓建设、搞改革,虽然党在每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工作任务有所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反动阶级统治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顺应人民渴望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旧中国愿望,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都是在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新时期共产党执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只有坚定不移地做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才能从根本上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地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明、生态权益,使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的唯物史观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明显标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代政治家把百姓比做水,把统治者比做舟,以此说明,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人民、依靠人民,必须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清明政治,减轻人民的负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人民群众则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和生产力中居主导要素的劳动者,因而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要得到自身的真正解放和幸福,只有依靠人民群众自身的力量来实现。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历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空前焕发、极大增强,人民主体地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更加显现、更加重要。

我党95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发展历程证明,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一直保持血肉联系,是党的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当中,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使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自觉拜人民为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确保正确航向、符合客观实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制度为保证,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社会面貌,汇聚起最为广泛的共识和最为澎湃的力量。

三、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要求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发展水平达到“小康”,更是要将发展成果“全面”惠及全体人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生产要素和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人均GDP约合8016美元,距离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3.7万美元以上的水平仍有很大差距。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进入新世纪后遇到的新问题也更加凸显: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亟待解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发展理念,这既是着眼发展的难题和瓶颈,也是积极回应人民的美好期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聚焦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需,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首先决不能让一个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掉队,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农村、边疆、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必须注重补齐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从群体角度看,需要特别关注农村贫困人口以及老年人、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等特殊困难人群。同时,收入差距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在不损害市场调节机制的前提下,在财政税收、扶贫济困工作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加大政府再分配作用的力度。还要加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正确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在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合理调整资源配置结构,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原则,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充足,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不断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也应享有一切发展成果,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雄厚物质基础。

[1]杨宝藏,陈占辉.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筑牢科学发展之基[J].河北水利.2006(05).

[2]田芝健.树立和践行以民为本的权力观——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权力观的重要论述[J].江苏社会科学.2014(02).

猜你喜欢

中心群众发展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