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城下洒热血 三军征途哭奇男”
——红3军团参谋长邓萍及他的遗物

2016-11-26

北京观察 2016年10期
关键词:张爱萍遗物参谋长

文 郭 伟

“遵义城下洒热血 三军征途哭奇男”
——红3军团参谋长邓萍及他的遗物

文 郭 伟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中,陈列有长征途中牺牲的最高级指挥员红3军团参谋长邓萍留下的一组遗物:毛衣碎片,锈迹斑斑的金属衣扣和裤扣、皮带扣,帆布跑鞋已磨平了的胶底等。睹物思人,这些80多年前邓萍烈士鲜血染红过的遗物如今虽然已经破损,但它见证了红军长征途中让人心痛的一幕。

邓萍(1908-1935年)

1935年1月,长征途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2月25日,红军攻占娄山关。军委指示红1、3军团应趁敌人喘息未定,跟踪追击再克遵义。红1、3军团以雷霆万钧之势向遵义方向迅猛推进。在追击黔军南逃的战斗中,红3军团参谋长邓萍带领部队冲在最前面,他们边追击边打,一鼓作气抢占了遵义新城及城边村落。

遵义城当时分为新城和老城,以一条河流为界。新城在东,没有城墙;老城在西,筑有内外城墙。27日黄昏,邓萍身先士卒,与红11团政委张爱萍、团参谋长兰国清一起,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率领部队前进到老城北门外的前沿阵地。先把部队安置好后,他们3人一个接一个地跳到距城墙10余米的小河左岸,这里有一个隐蔽的小土墩,正好能容纳3人。邓萍居中,张爱萍、兰国清分列两侧。他们紧凑地匍匐在草丛中,举着望远镜观察地形及敌人的守城布防,部署夜间战斗。富有作战经验的邓萍很快发现了一条便于部队前进的通道,他说:“先派一个营从河的跳墩上过河去,沿着小坡就可以接近城墙。”张爱萍觉得邓参谋长讲得很有道理,立即派3营过河。然后,他又提议让侦察排也过河,警戒在新城通老城的大桥边,防止万一敌人发现我军行动,我军可以牢牢控制渡河点。邓萍赞同道:“可以!要侦察排去吧,动作一定要迅速!”侦察排的勇士们个个机智灵活,不一会儿,他们就从小河的跳墩上一个接一个跳了过去,潜伏在大桥边。瞬间工夫,他们又利用板凳、木板等构筑了一个简易障碍物,挡住了城墙上敌人的部分视线。

邓萍等人继续用望远镜观察。这时,邓萍发现3营好像有一部分人正在爬城墙。他用着急的口气问道:“哪一个要他们去爬城墙,要他们接近城墙隐蔽起来嘛。”正在张爱萍想办法命令3营尽快停止爬墙时,忽见3营的部分官兵又一个个地爬了回来。这时,一位年轻活泼的战士跑了过来:“报告首长,营长说:‘是两堵城墙,我们3营爬进去一连多人又出来了。’”邓萍关切地问道:“你是谁?”“我是3营通讯员。”通讯员立正回答。邓萍迅速从随身携带的小本上撕下一张纸,简短地写了几行字后交给通讯员,并叮嘱道:“告诉你们营长,队伍不要撤回来,把这信带去就行了。”兰国清又补充道:“准备今晚爬城墙啊!”小通讯员行了一个军礼,飞跑而去。邓萍又对张、兰两人说:“你们先钳制守城之敌,待军团主力到达后,今夜发起总攻,一定要在明天拂晓前拿下遵义,情况紧急,明天增援遵义的薛岳部就可能赶到……”这时,刚刚离开的通讯员的行动,引起了城墙上黔军的注意,敌人向这里胡乱地放枪,突然,一发子弹射中邓萍头部,他当时就歪倒在张爱萍的右臂上,殷红的鲜血顿时染红了张爱萍的衣襟。就这样,年仅27岁的邓萍还没来得及说完话就壮烈牺牲了。

邓萍画像

军团长彭德怀从张爱萍打来的电话报告里得知邓萍牺牲的噩耗。他当时如五雷轰顶,一时惊呆了。想到和自己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得力助手突然离去,两行浊泪从他粗糙的脸颊上滚落下来……夜黑得深沉,天上没有一颗星星,四周的枪炮声还在疏疏落落地响着。在赶往红11团阵地的路上,邓萍那熟悉的身影不断浮现在彭德怀眼前:

那是在1927年冬天一个寒冷的夜晚,当时身为国民党湖南陆军独立第5师第1团团长的彭德怀,在自己的房间里接待了一位面容清癯、微微下陷的眼睛里充满了热情和坦诚、操着浓重四川口音的年轻人,他叫邓萍,毕业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几个月前,他刚参加了武汉革命政府的第三三次次北北伐。没过几天,彭彭德德怀怀便便了了解解到到这这个新调来的书记记官官是是个个中中共共党党员员。。

翌年4月一一个个美美丽丽的的傍傍晚晚,,,彭德怀面对着一面面鲜鲜艳艳的的党党旗旗,,庄严地举起了拳头头。。从从此此,,这这个从湖南湘潭彭家围围子子走走出出来来的的的旧式军人有了一个个崭崭新新的的名名字:中国共产党党员员。。在在那那个令他终生难忘的时刻刻,,他他看到了站在党旗下脸上上荡荡漾漾着着幸幸幸福福微微笑的邓萍。是年7月,彭德怀、邓萍等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部队改编为红军第5军,彭德怀任军长,邓萍任参谋长。

1930年6月,战斗在湘鄂赣边区的红5军、红8军组成红3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邓萍任参谋长。从此,经历了无数个战火纷飞的朝朝暮暮,彭德怀和他的参谋长再也没有分开过。

邓萍烈士遗物

就在邓萍去世的前几天,娄山关战斗正酣。趁着黑夜,彭德怀、邓萍率领迂回部队从娄山关东侧取道点灯山下,沿着一条小路经杨柳湾赶到板桥断敌。部队在路边休息时,几天几夜没合眼的邓萍一坐地,就呼呼地打起了鼾声。望着连日作战、面容消瘦的参谋长,彭德怀实在不忍心叫醒他,但军情不等人,彭德怀看着自己的怀表,过了10分钟,轻轻拍了拍他。邓萍一个机灵就醒了,伸手先抓住手枪,急忙问:“有情况吗?”他他见军团长正正低低着着头头朝朝自自己己笑笑,,便便不不好好意意思思地地从从地地上上站站了了起起来来,,拍拍了了拍拍身身上上的土,向彭德怀歉意道:“走,到了遵义,不吃不喝,闷住头睡它三天三夜!”彭德怀笑了笑,打趣道:“给你放假五天,睡觉!”邓萍抬眼望着彭德怀,关切地说:“军团长,3军团数你年龄最大,肩上的担子最重,睡得最少。这些日子,你瘦了不少,腮帮子上的肉都快没有了,要多保重啊!”透过马灯微弱的灯光,彭德怀看到邓萍的眼睛清澈如水,他挥了挥手,故意轻松地说:“我没事,小时候放牛,熬出来了,不比你一个白面书生。打开遵义,一定让你睡个好觉。”

为了迅速拿下遵义城,邓萍主动要求随担任前卫任务的红11团行动。前一天早晨,他们在娄山关握手道别。彭德怀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次惯常的握手竟成了永诀。

几声零星的枪声打断了彭德怀的思绪,他终于来到了红11团的阵地。邓萍的遗体被安放在一块背风的洼地里,一盏风雨灯挂在一棵小树上,发出黄晕昏暗的光。彭德怀轻轻揭开盖在邓萍身上的白布被单,默默地注视着战友苍白的遗容,心如刀绞。他掏出手巾,小心翼翼地为邓萍擦去脸上的血迹和尘土,然后低头默哀。好像是天地有灵,远处的枪炮声突然间断了几分钟,湘江的流水声听得分明起来,这是恶战前的短暂寂静。彭德怀慢慢抬起头来,小声对张爱萍说:“给参谋长换身新军装,如果没有,到总供给部去领,就说是我说的。”

回到指挥所后,彭德怀悲愤满腔,立刻给各部队下达攻城命令,他手拿着电话筒喊:“拿下遵义城,为参谋长报仇!”

遵义老城的城墙上每隔百十米设有一盏风灯,除了敌人哨兵相互间打招呼外,没有任何动静。午夜时分,臂上系着白毛巾的红军突击队员,突然间从四面八方架起云梯,如潮水般冲上城墙,挥舞大刀,与敌人展开生死肉搏。红军的枪炮声、号声、喊杀声震天而来,城内敌人从睡梦中惊起,仓促应战,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巷战,红军逐渐将守城之敌一一击垮。临近拂晓,担任攻城任务的红11、12、13团从各个方向押着狼狈不堪的黔军俘虏,在十字街胜利会师,遵义老城终于被红军牢牢控制住了。城内的老百姓喜气洋洋,张灯结彩,欢迎红军又回来了!

邓萍烈士的遗体,被安葬在紧挨着遵义城的小龙山。这是一座秀美的山岗子,葱郁的树木,几乎把整座山都遮住了。因为天气和暖,满地都是青草的绿芽,不少耐不住性子的小草悄悄地开放了,不知什么鸟儿已在树枝间悠闲地啼唱着。毛泽东等军委领导来到邓萍烈士简陋的土墓前,脱下八角红军帽,向邓萍烈士深深地鞠躬致哀。毛泽东对自己失去了一位骁勇善战的爱将心痛不已。

战后,张爱萍缅怀邓萍烈士光辉的一生,挥笔写下挽诗一首:

长夜沉沉何时旦?

黄埔习武求经典。

北伐讨贼冒弹雨,

平江起义助烽焰。

“围剿”粉碎苦运筹,

长征转战肩重担。

遵义城下洒热血,

三军征途哭奇男。

红军北上离开遵义后,国民党军队及当地反动政府对邓萍烈士墓进行了多次破坏,他们丧尽天良地将邓萍烈士的遗体从土墓中挖出来,抛尸山野。然而,当地革命群众却冒着生命危险,在半夜里悄悄将邓萍烈士的遗体秘密掩埋。新中国成立后,遵义地方人民政府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重新找到了邓萍烈士的遗骸,迁葬在遵义老城湘江对面的凤凰山上,这里青松覆盖、绿水环绕。彭德怀元帅、张爱萍将军亲手为邓萍烈士撰写了墓志铭。移墓时发现的邓萍烈士遗物,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成为纪念红军长征的不朽丰碑。

邓萍烈士遗物

作者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责任编辑 崔晨

猜你喜欢

张爱萍遗物参谋长
疑似地球史前遗物
“自我罚站”的将军
疑似地球史前遗物
消失的铁三连
抗日老兵梁焜益世纪老人遗物的鉴辨
西班牙游乐园拒绝遗物
张爱萍的三句名言
张爱萍:一身正气堪称楷模
新四军参谋长亲临省府催军饷
王维国当好防灾决策“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