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有激道,发想象力

2016-11-26房欲飞

莫愁 2016年6期
关键词:科普读物科普想象力

房欲飞



科普有激道,发想象力

房欲飞

在宝宝的科普教育中,科普读物往往是一个非常得力的助手。然而,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负面结果,最常见的是宝宝看了一些科普读物后,家长再给他讲童话时,他就直接揭穿,说那都是不存在的东西。这非常可惜,因为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来说,想象力是比科学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

幼小的宝宝,尚处在一个万物有灵的世界里,在他们眼里物体都是有生命和有意识的,正因为此,他们才会傻乎乎地和小草说话,和风儿赛跑,并乐此不疲——因为想象的存在,自然界的一切,才可以带给他们如此之多的快乐!所以,运用科普读物向学前期的宝宝传递科学知识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方面,从大的原则上,不人为地偏重任何一方,以宝宝的心智发展为主,当宝宝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就引导他们通过科普读物探究,但不主动提供给宝宝过多这样的知识。具体如何把握这个度,可以参考“不问不答,有问必答”的原则。

另一方面,提供给宝宝的科普读物,最好是知识性跟故事性相结合,以童话的形式传达科普知识。记得我陪女儿看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引进的《小小少年·科普绘本馆》系列时,对这点感觉就比较明显,这套书,虽然是在向宝宝介绍动物世界的知识,但整个情节都充满了故事性,以至于整个动物世界都变得那么温情脉脉,充满了想象力。我想,这样的科普绘本,是不会损伤宝宝想象力的。

不追求确定性的答案

宝宝都是小问号,当他们不断地向家长问这问那时,家长的回应方式十分关键,恰当的回应,能够激励宝宝的探究欲望,不恰当的回应,则可能扼杀宝宝探究的积极性。那么,家长如何回应才比较可取呢?

1.当宝宝的问题十分滑稽时

诸如“世界上有没有红色的乌鸦”“有没有蓝色的苹果”之类问题,听起来好像很容易回答,成人根据常识直接给宝宝一个否定的答案就行了,实际上这样回答又是很冒险的,容易扼杀宝宝对这个世界的想象力,再说,谁又能保证成人没见过的东西就不存在呢?

这样说来,一个看似滑稽而简单的问题,其实是非常考验成人的应对艺术的。对此我的建议是,可以这样告诉宝宝:“这个妈妈还真没见过,但妈妈没见过的东西不等于没有哦,说不定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存在着,等着你去发现呢!”

这样回答有什么好处呢?它的好处在于可以向宝宝传达一种意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还很有限,这个世界充满了未知的东西,等着你去探索去发现。反之,如果我们把既定的关于世界的知识作为绝对的真理去告诉宝宝,久而久之,宝宝就可能认为,世界已经被完全认知了,我好好学习和吸收既定的知识就行了,不用自己去探索了。这样,宝宝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很可能就受到了阻碍!

2.当家长没时间去陪宝宝找答案时

有时候宝宝提出了问题,家长既不知道现成的答案,又没时间陪宝宝去寻找答案怎么办呢?不要着急,只要回应的有艺术,宝宝依然可以从中获益。试试下述回应方式:

上述反应方式,虽然不能给宝宝具体的答案,但从大人艺术的应对中,宝宝的好奇心得到了保护,探究的方向得到了引导,求知欲得到了激励,又何尝不比确定的答案更有价值呢?

在亲身体验中发现探索的快乐

经由亲自探索获取的知识虽然有限,却可以让宝宝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从而建立对科学探究的快乐敏感,基于这个认识,家长不妨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给他们提供科学探究的条件:

1.家庭内的种养活动

为了让宝宝有机会观察动植物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不妨给他们买些小金鱼、小兔子等饲养,遇到发芽的土豆、地瓜之类可以种植的东西,也别急着扔,找个盆子和宝宝一起种上,然后让宝宝来浇水护理,每天的打理活动就是一个观察动植物生长的过程,而且可以让宝宝对动植物的生命状态有所体验。

2.小实验中的探究

很多大人看似习以为常的常识,宝宝却往往需要亲自摸索才能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有心的父母不妨随机陪宝宝做点简单的实验。比如,宝宝不愿洗澡的时候,放一些东西在水里,让宝宝一边玩一边感受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有阳光的日子,陪宝宝玩个“踩影子”游戏,让宝宝体验不同的角度影子是如何变化的。此外,也可以给宝宝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材料,可以废物利用或自己发现或购买,这样,宝宝既可以享受动手的快乐,又可以体验发现的惊喜,可谓一举两得。

(作者系教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早期阅读推广人。)

编辑朱璐zhulu83@126.com

猜你喜欢

科普读物科普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想象力
科普读物资源开发在农村初中物理课程中的意义
科普读物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把科普读物“下嫁”给流动的花朵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